柴窑烧制中消耗的木材量
Home|陶瓷设计与生活邵徽亮/文|柴窑烧制中消耗的木材量

古代烧制陶瓷的燃料,主要用松柴和槎柴景德镇和邻近各县多系山区丘陵,盛产松、柏、杉、枫及各种薪炭林松柴,是将大松木锯成小段,再看松木的大小,劈成二片或四片;槎柴,则是各种杂树的枝权松柴自昌江、南河曳水至镇,因而又称水柴槎柴则从各乡镇装船抵镇,因而又称船柴明代以前,烧窑时每一座窑松、槎兼用,各取其长。

《浮梁县志·陶政》说:‘窑用船柴六,水柴四。

船柴传焰则易,水柴拥燎则久。

”及至清代,松、槎开始分烧。

因为“水柴拥燎”,火力均匀持久,所以‘多烧细器”船柴不如水柴,因而‘多烧粗器”清代“分柴、槎为二帮,故有柴窑、槎窑之称”。

景德镇烧窑的时候,“火光炸天”,“昼间白烟掩盖天空,夜则红焰烧天”明代时窑小,一窑用柴180担,合9000公斤清代时窑大,一窑用柴500担,达25000公斤景德镇瓷窑萧条时数十座,繁盛时数百座,一千多,需要巨量柴、槎投入窑中因此,附近山林砍伐殆尽,乃不得不向外地购运以柴烧窑、不仅成昂贵,运输艰难,而且造成水土流失,影响生态平衡,后果十分严重因此,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步以煤、屯代柴,近来又装置煤气现在,仅保留一二处柴窑,供新旧对比和中外人士参观游览之用鸿永·/编写

更多艺术信息

艺术信息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艺术信息 :

其他周边及相关: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陶瓷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