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春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不久前,春拍首先发力的香港苏富比两件重要拍品再次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瓷器上—一件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2.8亿港元刷新了中国瓷器拍卖世界纪录,另一件北宋定窑大盌以1.47亿港元的价格位居历宋瓷拍卖第二高位,仅次于拍出2亿港元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虽然天价标志性瓷器不能完全代表市场行情,但可以看到的是,各大拍卖行接下来的春拍也力推瓷器板块,纷纷推出了精品瓷器专场。
有趣的是,一件鸡缸杯,一件定窑盌,这两件“亿元瓷”恰巧分属于明清彩瓷与高古素瓷的代表,于是瓷器收藏爱好者们不禁开始疑问:为什么明清彩瓷那么受市场追捧?过去宋瓷价格一直不能与其艺术水准相匹配,这是不是一个素瓷势头将会超过彩瓷的风向标?瓷器价格“到顶”了吗?接下来会继续向好还是转入一个调整期?带着这些问题,信息时报记者专访了研究古陶瓷收藏与市场二十多的著名古陶瓷收藏家、鉴赏家楼钢,他分析认为,今或未来三内古玩市场向好;高古瓷走向明朗,明清瓷或有波折乐观预测:今春拍及未来三古陶瓷市场还将继续热据相关数据表明,仅到,便有12件元明清瓷器拍卖成交价以亿元计与传统书画相比,中国瓷器出现天价成交的比例显得更高。
古陶瓷的亿元时代来势凶猛,又能维持多久呢?它是否会受到经济大势的影响而昙花一现?对此,楼钢表示乐观“的时候我为本地的一家报纸编撰文化艺术鉴赏专栏,其中有一篇文章就是谈论古陶瓷收藏市场的走向,当时我做过三个判断,第一个是高古瓷器价格会上涨,第二个是彩瓷价格会上涨,第三个是明末清初转型时期的瓷器价格会上涨现在看来,这三个判断都是正确的,先后得到了市场的验证”楼钢做出这些判断的首要依据,是这些古陶瓷作为不可再生的文物,在市场上流通的总量并不是无限的,而近些来,收藏群体的素质在不断提高,对陶瓷藏品的需求量在持续增大从开始,楼钢就一直持续关注每春拍与秋拍的古董市场走向,他分析认为,今春拍以及未来两三内的古玩市场整体向好“这个不是我今才预测的,前两我就这么认为了在这之中,高古瓷器也是向好明清瓷器恐怕会有一些波折,这是从陶瓷角度来讲其他类型的,比如杂项里面的漆器、玛瑙这一类我同样看好”。
很多人认为艺术市场与经济走势是成正比相关的—经济情况好,人们手里有闲钱,古玩市场就会兴旺;反之,如果经济情况不好,古玩市场也会跟着不好,楼钢却认为其实恰恰相反,古玩市场不为经济情况的好坏为左右他认为,未来几中国经济情况不明朗,有更多的热钱会从实业中撤出,会出现大量的资金沉淀,“沉淀下来他们投往哪去呢?最近有一个口号,"未来艺术品会成为沉淀资金的唯一出口"我们且不说这个话正不正确,至少有人已经这样去认为了所以我的看法,从过去几一直在说,艺术品市场会一直向好,但这也不意味着艺术品市场会出现跳增”楼钢进一步分析说,中国艺术品市场在过去二十中出现了三次跳增,第一次发生在2001~,主要以中国书画为主;第二次发生在2005~前后,表现为油画价格飞跃;第三次是现在的古陶瓷,鸡缸杯从前一次上拍的2600万跳到2.8亿,就是这次跳增的生动例证。
“我个人的预见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不一定再有这样大的跳跃,但一定是持续地稳定地上涨当然偶然地出现一两件高价是很正常的,但不代表整个基数呈井喷式地上升”宋瓷的走势一定比明清瓷要好观察近来的瓷杂拍卖情况,我们很容易产生“为什么明清彩瓷这么贵,高古瓷代久远反而价格低”的疑问。
楼钢告诉我们,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政策影响与审美倾向两个方面来分析首先,国内高古瓷市场受限于种种政策层面的制约,明清以前的器物不能进入市场流通,加之明清瓷器的存世量以及在国内的认知度都要明显高于高古瓷,各大拍卖公司过去主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明清瓷器上,高古瓷自然会有受冷落的感觉楼钢告诉我们:“商业价格是以流通的快慢、流通是否畅顺决定的,渠道越畅顺、成交得越快,价格上涨得就会越快交易渠道被控制住,交易价格自然就上不去了其实你看到的艺术市场信息主要来自拍卖数据,所以感觉上就只有明清瓷在涨,其实拍卖市场之外的交易如果你关注的话,就会发现高古瓷也一直在升”从文化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还有更有趣的答案楼钢介绍说,在古玩行业里,元代以前的瓷器称为高古瓷器,元代以后的瓷器称为明清瓷器,这看似是从代来进行分类,但是从文化层面来说,其实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的雅文化与俗文化“宋代以前的陶瓷追求"雅",雅文化以内涵、品相、味道来体现价值,所以我们现在看雅文化的代表瓷器基本上是素的,没有花纹的,器形简约,强调顺应自然,强调内涵。
元人进入中原后把雅文化的传承打断了,所以元代以后是遵从俗文化的道路在发展明清瓷主要以俗文化为主,讲究外观、视觉,讲究张扬俗文化的东西看上去很漂亮,但是深究起来没有内涵雅文化的东西看上去很普通,但是越玩越好看”所以,高古瓷器的价格上不去,根本原因在于藏家对高古瓷器的认识还不到位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的限制,致使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收藏界几乎是从零开始,只能从较为低端的种类入手,例如民国瓷、晚清瓷,然后慢慢了解清三代、明成化,在收藏的过程中伴随着学习与提高,逐渐将目光投向更远的代楼钢将此生动地比喻为“先上幼儿园,再上小学,然后是中学,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对于中国的收藏家来讲,必须要经历这个过程,所以我们说明清瓷在中国的受众会比较大一点”。
但是这种情况在逐渐发生改变楼钢观察到,前后出现了一个转折,在那之前,无论是陶瓷还是书画市场,拍卖场上出现的主要是当代的作品在做交流,比如李可染、黎雄才的画但是以后,出现了高古拍品受到热捧的现象,如苏东坡的《功甫帖》、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中国近几以来,收藏群体的素质在不断提高,或者说素质高的人加入到这个群体里来了,所以我们看到现在转变是从俗入雅这个是一个过程,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这个过程在逐步地实现我们这个圈子也好,这个行业的人也好,都认为将来高端瓷的发展,宋瓷的走势,一定比明清瓷要好所以,前几我一直都有在提倡,如果手里有闲钱,宋瓷可以入手现在也得到了验证,未来十八我认为宋瓷还是可以不断地拉高”楼钢这样判断为什么明清瓷的代更近,价格却更贵?既然高古瓷更具有历史价值,那为什么我们不越过唐宋,直接追求代更加久远的汉代陶器呢?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古陶瓷的价值?我们经常说古董是无价的,但是当它进入了收藏市场,就变成了商品,在进行流通的时候就必须有一个价格,才能交易—而这个价格拟定的基本依据是什么呢?在楼钢下个月即将出版的新著《中国古陶瓷鉴藏手册》中,专门讲到了这个问题楼钢认为:“给一件古董定价,有三个先决条件首先是历史价值,就是它的代;第二是文化价值,它有没有代表中国文化发展某一个阶段的特殊属性—比如我刚刚说的宋瓷,就代表了中国雅文化最高峰的内涵,代表了当时的整个文化氛围;第三是艺术价值,很多人认为艺术价值很难评估,我认为艺术价值就是看它美不美,一件东西放在那里,你觉得它百看不厌、越看越漂亮,那就是美的,就是有艺术价值的这三样的总和才是它的商品价格”用这个公式来看待器物,就会发现并非代越久远的东西价格就一定会越高石器时代先民们制造的砍砸器、剖削器,反映出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状况,当然有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但是不一定有足够的艺术价值;汉代墓葬讲究厚葬,墓主希望将生前所用的器物尽可能地带到地下,除了日用品随葬之外,还会把房屋、牛圈、马车、谷仓之类做成陶制的模型用以陪葬,它们反映出当时汉代人的生活状态,有很深的文化价值,值得被珍藏在博物馆中进行研究,但是它们制作得一般来说比较粗,就没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当它不能同时满足三个价值条件时,它的商品价格就不会太高在这三种价值之中,相对比较重要的是文化价值楼钢有一个反复强调的观点是“文化创造财富”,他认为,随着信息时代传播途径的便利,器物的价格变得相对透明,想要在价格方面“捡漏”已经不太可能了,但是“价值捡漏”却是可能的这里所“捡”的“漏”就产生在器物的文化价值上当器物的上一任持有者或者拍卖行只着眼于物品的代与精美程度,却忽视了它背后的文化背景,而你恰好准备充分、学养丰厚,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文化价值,那么这件东西在你手上它的商业价格就会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