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当人们都在热议北漂之时,在中国的另一个艺术之都,瓷都景德镇的景漂热潮正逐渐改写着中国的艺术版图,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景德镇,投身艺术,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分子为更好地挖掘、服务于景漂艺术家、弘扬陶瓷文化,本报特策划八方风来,利用《瓷都晚报》瓷周刊、《瓷器》杂志平台,以专访、调查,专题特刊等多种形式,深入解读新时期景漂现象景漂由北漂延展而来,意思是漂泊在景德镇的外地人。
他们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因为陶瓷聚集在景德镇据非官方统计,如今漂在景德镇的景漂已达数万人之多,而且还不包括那些像候鸟一样,每只在景德镇待一两个月对陶瓷感兴趣的其他门类艺术工作者事实上,从古至今,景德镇都不乏景漂一族的身影,元朝时,景德镇外来工匠最多时达9万人,他们带来全国各地先进的制瓷工艺,这是景德镇登上世界陶瓷制高点的社会基础一切与景德镇的包容有关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只要你热爱陶瓷,这里便是天堂追根溯源景漂历史已有千余新中国成立之前,景德镇的发展史先后经历了三次高潮,而这三波发展浪潮,实际上都得益于大规模的人才聚集,从宋代北方工匠的南迁,到元明清名匠汇聚景德镇,景德镇每一次繁荣发展的背后,都离不开这些早期景漂人才的汗水凝聚他们创造并奠定了景德镇的历史,而景德镇也以包容的心态,给了他们广阔的发展舞台。
因此,若是追根溯源,景漂的历史已有千余。
陶艺家兼教育家李斌曾受《瓷都晚报》瓷器中心邀请,带着自己的课件,上了一堂与景德镇陶瓷文化有关的课。
他从陶瓷的产生、演变、进化等话题展开阐述,其间还介绍了一些人物,包括晋朝的赵慨、隋朝的何稠、明朝的周芳誉以及清朝的唐英对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末了,李斌说:这些人好像都不是景德镇人的确如此,上述李斌提及的人物,都不是景德镇人,但是却对景德镇陶瓷文化的推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些人便可称作是景德镇最早期的景漂族赵慨是河北滏阳人,晋代陶工,被誉为景德镇瓷器师祖,早在福建、浙江、江西为官,因不趋炎附势,疾恶如仇,得罪上司和僚属,遭奸臣所害,被降职贬官,来到新平镇(今景德镇)隐居赵慨在浙江为官时了解和掌握了越窑制瓷技艺,对新平镇陶瓷的胎釉配制、成形和焙烧等工艺作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以提高当地制瓷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对推动新平镇烧造制品由陶器阶段进人瓷器阶段起了重要作用,受到后人尊敬爱戴,称为制瓷师主据《浮梁县志》载,道通神秘,法济生灵镇民多陶,悉资神佑明洪熙间,少监张善始祀佑陶之神,在镇内御瓷厂建起了一座师主庙,后又称佑陶灵祠,尊赵慨为师主、佑陶之神何稠是隋代最有创意的设计家、发明家和制造家,本是西域人,家住河间(今河北),主要生活于隋唐之交其父何通,善于琢玉何稠好学、博识、善思,用意精微据记载,当时波斯(今伊朗)曾献金绵锦袍,编织华丽,他奉旨仿织,较原物更加精美他又善于制瓷,曾赴景德镇考察,采办烧瓷的泥土,吸取制瓷的经验,改进造瓷的工艺,使隋代瓷器质地坚硬当时造琉璃法久已失传,何稠用绿瓷制造,与真琉璃无异明朝的周芳誉是山西潞安长治人,景帝景泰间的进士成化三,也就是公元,他任朝廷的监察御史,对皇亲国戚的贪赃枉法之事大胆陈奏,因此惹恼了宪宗皇帝,就借口肃窑饬俗,调派他到景德镇御器厂监临陶务《明宪宗实录》记载,周芳誉在任期间高雅俭约,简易不繁同时,还和陶工们交上朋友,从中了解陶瓷的工艺流程和技法在他的主持下,御器厂创烧出五彩鸡缸杯和转心瓶这些瓷器即使是今天看来,依然具有相当高的艺术品位和技术含量清朝的唐英可以说是功绩最卓越的督陶官。
唐英是辽宁沈阳人,隶汉军正白旗,官居内务府员外郎他工于绘画、书法、篆刻,爱好文学和戏曲他在景德镇先后督陶二十多,尤其是在乾隆初期,不仅管理厂务,完成朝廷交办的大量贡瓷,而且在任职期间杜门谢客,不事交游,聚精戮力,与陶工们同食同息三之久,专心探究冶陶技法,终于由外行转变为内行之人,自己也绘制了不少瓷器他主持的唐窑功绩最大,有唐窑独著百中的评赞万人赴景陶艺发展促新时代景漂热其实,景漂一直存在于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历史中,如人们耳熟能详的月圆会成员,包括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刘雨岑、徐仲南、田鹤仙等人,都不是景德镇本地人,算起来也属于景漂范畴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国家建设、社会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通过各种方式涌入我国,尤其是艺术创作领域受外来影响,而出现的大繁荣更是让曾经经历了文化浩劫的国人们耳目一新曾几何时,外来技艺被艺术家们极力推崇,而我们的民族技艺却被丢弃至墙角,无人问津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兴盛,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技艺而陶瓷艺术作为我国文化艺术领域的瑰宝,在这一时期也逐渐被不同国度、不同领域、不同方向的艺术家们所重新提及众多的艺术家、陶瓷爱好者开始关注景德镇,来到景德镇,扎根于此静心创作目前,景德镇三宝陶艺村、陶院工作室、雕塑瓷厂等已成为景漂一族的乐园诸如陶瓷雕塑、陶瓷绘画、陶瓷书法、陶瓷饰品、陶瓷创意产业等领域也在这样一批注重彰显个性文化价值的景漂人的带动下蓬勃发展。
《江南都市报》此前的一篇与景漂有关的文章中写道:因为三宝村的艺术家,三宝村火了;因为三宝村,三宝路火了。
和为贵、柴火渔府、隔壁邻居各具特色的餐饮店林立于此一到饭点,这里会聚集全国各地牌照的车辆在这里,如果你看到了冷军、方力钧,不要觉得意外餐桌,是艺术家特别是相互不认识的艺术家,沟通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其实,随着近些陶瓷艺术的飞速发展,景漂已成为景德镇一种司空见惯的现场,不仅是上述几个地方,在景德镇众多寻常作坊,陶艺工作室内,都能见到景漂一族的身影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加入到景漂族行列前段时间,市政府成立专门调研组,对景漂现象进行深入调研,并在报告中初步测算,目前景漂一族已达每两万多人次规模,其中外籍艺术家1200人左右,国内艺术家3600人左右,毕业后从事创作的学生5500人左右,陶瓷爱好者及其他从事陶瓷制作和辅助工作的人员1万人左右其中景漂在景德镇购房安家约3千人左右〈多数为陶艺家〉,租房租作坊或店面的约5千人左右〈多数为陶瓷院校毕业生和周边人员〉,其它人员流动性较大,有呆几个月的,也有呆几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在景德镇,这里积淀千的陶瓷艺术滋润着慕名而来的景漂族,同时,景漂族们的新思想,新创意又为陶瓷这个古老的艺术注入新的活力,散发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魅力应该说,景漂族与景德镇,相互成就彼此,形成了艺术领域可贵的双赢,而这一热潮的继续与发展,也势必将深刻影响着中国的艺术版图
陶瓷新闻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陶瓷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