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陶艺及其文化特征·钟连生如果以直观的眼光看日传统陶艺,人们一定会觉得它和中国的陶艺很相近,甚至相似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感觉是自然的,但却是错误的许多次到过日的有思想的中国陶艺家,都或多或少会意识到这种感觉中所出现的矛盾譬如,日的青花、青花斗彩,和中国的何其相似,甚至有些很难看出什么差别但日人却分得很清楚,并对日的这类作品,有特殊的偏爱总而久之笔者也渐渐发现了,中、日的陶艺某些方面看上去相近、相似,实则貌合神离也就是说,透过这些相近、相似的表象看,实则是中、日陶艺文化的质特征相距甚远笔者在日将近一的工作中,带着这个问题,十分注意参观日各种大大小小的陶艺展;反复审视了日陶艺市场;努力注意追踪日人的审美心理、审美倾向和习惯;也注意了对日报纸、刊物、书籍、画册等有关日陶艺的介绍,尤其注意了对中,日艺术、文化现象的权衡和比较,并把自己的这诸多的感受、分析带到中、日文化的大背景中去加以认识和判断,这才使我有可能解开中、日陶艺的异同之迷——这实则正是中、日文化性质的差别所至而了解这种差别尤其是了解日文化,日陶瓷文化的性质,是提高我们认识的关键之所在而对这种认识的深化和提高,是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的因为,只有当我们能真正做到知已知彼时,我们在陶艺创作上,在市场竞争上,才真正能产生与日相抗衡的竞争力。
日的文化特征当我们感觉到中、日陶艺有相近、相似之处时,我们已经早意识到中、日文化的渊源关系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中国文化是日文化的母体在日的民族文化中,诸如民俗节日,历法节令,人情风尚,服饰装束,工艺艺术,乃至于思想,宗教,神仙,鬼怪……等,千百来,日人大量的从中国文化中移植过去。
就是日的文字,在不算太远的江户时代之前(即公元16世纪以前)全是沿用汉字、汉义即使在19世纪日明治维新以后,人们仍以善用汉文为学问和时尚。
笔者在福冈县所见的,兴修水利的“堀川记功碑”,便是日该地区著名文人香月恕经撰写于明治,碑文为一色流畅的文言汉语由此可见,中国的文化是如何哺育了日的文化,就是陶艺文化,无论是瓷或陶,也无论是装饰还是成型,烧制技术,无不是从中国直接或间接学去的这一切迹象表明,日原生的土文化根基,是相当薄弱的中日文化的分野之关键,是日人在学习中有着他们已的选择方式、目的和要求,他们在对中国文化采取“拿来主义”的经验中,培养了一种从现实的实用目的出发的、经世致用的文化心理和精明态度它表现为重视眼前的实际效应;看重外在的组织结构;张扬表面的形式关系;尊重既成的情势格律;欣赏单纯、直观的感觉形态……等等这种倾向,表现在文化上则为重“名”,重“形式”特征,表现在哲学观念上则为重“表象”,因为这些属于现象的浅层]
现代陶艺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现代陶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