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匣楔
Home|陶瓷产业的浴火重生|扑匣楔

把加工好了的坯件装入匣钵,搬进窑内待烧,景德镇俗称满窑满窑中,装坯匣钵是要重叠成一柱柱、一路路,横的成排、纵的成行的而且,匣钵柱的左右、或前后左右,要留拉(间距在一寸半或三寸左右),以通火路。

也就是说,每根匣钵柱都是悬空而立的,最高的可达一丈八(6米)这种状况,岂不是很容易发生倒窑?对此,景德镇人早有预见,从宋代起,就采取了万无一失的防备措施陶瓷考古中发现:在景德镇的宋元瓷窑遗址内,常有一种鱼状物,它的厚度与匣钵柱之间的拉相近这种鱼状物,就是揳在匣钵柱之间的所谓窑撑景德镇的窑工中,也专门有个打杂工种,他的职责有两项就与这种窑撑有关:一是满窑前,挖取黄土来调黄泥;二是用废匣圈,磕成四指宽、鲫鱼背般的小匣片作成楔子这两项,都是满窑时用于俗称的扑匣屑的。

扑匣屑的屑,当为俗借字,本为扑匣楔的扑匣楔,就是用鲫鱼背般的小匣片为楔子,粘上黄泥,在匣钵柱之间的一两个点上插入、揳紧,使之互相粘附、连结这种用鲫鱼背般的小匣片粘上黄泥,插入在匣钵柱之间的窑具,就是在宋元瓷窑遗址内发现的那种鱼状的窑撑扑匣楔,也是满窑工作的一部分,边满窑边扑匣楔。

一般要求是:余堂里的大器匣钵柱,前后左右扑两节,每1米高左右扑一节;过了挂窑口后,每2米高左右只扑一节至于小器匣钵柱,由于都是平底匣,前后也不留拉,比较稳固;除中段错拉的第9路要扑匣楔外,其它各路的小器匣钵柱均不需要扑匣楔经过了扑匣楔,悬空而立的匣钵柱之间,就如同用耐火材料搭起了一个网状的稳固架有了这个稳固架,除非匣钵不好、满窑不当、烧窑有误,否则是不会发生倒窑的。

扑匣楔,同样是一项了不起的创造因为,匣钵柱之间一定要留拉,否则火路不通;而匣钵柱之间留了拉,匣钵柱便成孤立无靠状态,必须使之稳固;稳固之法,定要找到一种适应窑内高温烧烤的材料和方法;世界上什么样的材料和方法有这能耐呢?就是景德镇人创造发明的窑撑,也就是所谓扑匣楔呀!

更多陶瓷新闻

陶瓷新闻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陶瓷新闻 :

其他周边及相关: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陶瓷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