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婧婧:超越蔚蓝纯净心语
Home|瓷都瓷语:起舞弄“清”影——专访景德镇著名女陶艺家张婧婧|张婧婧:超越蔚蓝纯净心语

张婧婧的作品力图探寻景德镇的民间青花与现代陶艺的契合点,把中国民间青花的抽象意味与现代陶艺的创作理念相结合,发掘个性化的创作手法作品造型突破了景德镇传统以圆为基础的有限数理空间,使现代青花装饰载体的空间得到新的开放,形成丰富多彩而又极具个性的形体语言秦锡麟在陶艺创作的轻一代中,她是勤奋实干而富有希望的这是景德镇陶瓷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秦锡麟七前对其开门弟子张婧婧所作的中肯评价挪威国家设计艺术学院教授乌拉里斯拉也作出评价婧婧是新一代艺术家的代表,面对传统的挑战,她努力创出自己新的表现手法,并在景德镇陶瓷学院从事陶艺教育的同时,确立了自己的艺术观念如今,张婧婧依旧轻,不负恩师和众多读者之重托,已然跻身于实力派陶艺家之一,《弧》系列在全国十一届美展中的亮相已令其声名鹊起尽管张婧婧已在陶艺创作方面有卓尔不凡的表现,但其仍然钟情于颇具传统色彩的现代青花创作,因为青花瓷见证着她艺术成长的历程,融入了她内心的艺术追求与情感,她已与青花情定终生、不离不弃,但她的创作则早已超越蔚蓝,自由遨游在纯净的艺术天地,聆听花语、发现真美。

在历史中深思在岁月里沉淀女性视觉对于美,对于生活、情感的投入与释放成就了我对陶艺创作的个人体会对生活的希望、忧虑、恐惧、梦想回归了原始的生命感受,在泥土的温软、线条的律动、优雅的蓝色里,释放生活空间的压力张婧婧秋日的下午,阳光明媚,我再次在另作工作室见到张婧婧,似乎总是忙碌的身影,随意挽起的长发和合理搭配的衣装,无处不透露着女性的知性之美知性张婧婧既可在生活中温淑,也可在工作中沉稳,然而在艺术之路上则绝对称得上率性率性至敢于以自身的语言对任何艺术形式进行创新与改造而这种率性十足地体现在了她的青花瓷作品中,拘泥于完美既定的规则而不敢打破陈式是许多青花瓷艺术家的谨慎,只有技深艺熟的大家才敢浅尝创新,这似乎已成为一种发展定律,标新也因此而常被轻易否定而这一定律显然对涉艺未深时的张婧婧即已然失效的张婧婧是幸运的,时任景德镇陶瓷学院院长的秦锡麟教授成为她的研究生导师是令许多人都艳羡的光环就旁人看来,秦锡麟开创的现代民间青花艺术已经登峰造极,张婧婧似乎只需依庇于其下传承即可前途可观,然而轻敢闯的张婧婧其实只是简单地想把现代民间青花烙上纯属个人的艺术标签,张婧婧有此自信实出于其艺术理论与实践的深厚积淀在就读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设计专业时,张婧婧并没有对未来勾勒出太多美妙的蓝图和憧憬,而只是在艺海中漂泊、在艺途中跋涉,因为她认定,有因必有果,持续的努力必定在将来能得到丰厚回赠。

看似率性的创新,是经过不断摸索、深思熟虑的结果创新必定根植于传统的土壤中,张婧婧自然深知此点,并没有在跌跌撞撞中摸黑前行,而是选择了三思而后行张婧婧选择在读书和沉思中感受与体味民间青花的厚重历史她想,古代的画工们出于谋生的本能而将其画技发挥至极简,才有了我们看来潇洒灵动的写意之风,而今天的艺术家沐浴着开放社会的自由阳光,有理由也必须创出别样的写意风采以反映时代精神和内心世界,也就是将明清民窑的自发性写意作品转变今天的自觉性写意创作张婧婧沉醉于民间青花的个人情感表达,每次创作都象是赋予了坯体一次新的生命,因为每件作品都是这样的不同,象是不断前行的人生经历,不断融入着她艺术道路上的每一步脚印每个脚印看上去象是在重复上一步,而实际上往回看,回首蓦然发现已然走出很远。

正是在这种持之不懈的创作中,在对作品的不断审视与调整中,在创作成功的喜悦与沉醉中,张婧婧已然在现代民间青花之路中渐行渐远如今的张婧婧,仍然在不断沉淀、不断沉思和不断沉醉中升华着蔚蓝,讲述着只属于自己的纯净心语随线条流转让灵魂跃动线是人把握大自然的一种心理形式,因此以线为主就象一份对自然的理解和体验,一条统贯宇宙的线,界破了虚空,也界破质实,当其下手风雨快,笔走龙蛇万象吞,一条颤动不己的线,就是一条绵延的生命之流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如果我们稍微了解民间青花,不难发现传统写意青花基本上已经忽略了线条的运用甚至存在,将水墨氤氲的块状表现奉为经典张婧婧试图将青花的线条美发挥至极致。

或遒劲有力,或奔放洒脱、似乎随时可能穿越釉层伸展而出的线条是我对张婧婧青花画作最直观的外部感受之一没有柔弱的修饰、没有矫情的双勾,流动着的线条无处不在,在花中尽情伸展,或茎或脉甚或只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也或许是女人独特的温柔情怀。

将有序打乱成无序,将无序整理成有序张婧婧作品中看似随意的线条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营造出属于她自己的形意青花,属于她自己的动人世界,实现着她要以线条的律动来释放生活空间压力的信条张婧婧成功做到了将民间青花的抽象意味与现代陶艺巧妙地相结合,于是青花的载体由传统圆形器物形态转变为形态各异的陶艺器物,使观者眼前一亮流动的线条在新的载体上飞扬回转,造型与线条流动共舞,型的转变使作品中的线条得到了释放,使空间得到了开放张婧婧的民间青花不仅突破了传统,也突破了现代,步入更前卫的领域,或可在形意青花之上冠之以陶艺青花之总谓;张婧婧的民间青花并未剪断与传统和现代的脐带,传统民间青花的精神、现代民间青花的灵韵,仍不断通过这根脐带源源不断的输送到作品中,尽管她已走得很远,但她仍在路上,她要努力走得更远曾几何时,民间青花日益步入了墨戏之窠穴,游戏于局部笔墨而常忽视了整体的构营,使整体缺失着光影之感。

而张婧婧却能用现代设计的手法、把构成艺术的形式应用在青花的创作中,使得她的作品自然呈现出一种现代感;线条的错落与料色的渲染使明暗层次毕现,使我们得以在花团锦簇间体味出昼夜的交替与季节的变换,看到流光在茎脉间穿行、溢彩在花叶上释放,配合着青花的纯净、胎质的细洁、釉色的莹润,再辅以釉里红的夺目、颜色釉的绚烂,我们仿若走进异彩纷呈的花语天地,也走进她宁静的青花心语中书写自然之美发现艺术之美自然界许多特质在趋于平凡的外表之下,掩藏着神秘的特质与独一无二的魅力这种美比起那些流于表面的美丽更加耐人寻味、历入弥新,而这种平凡的魅力究竟美在哪里,也只有亲身经历过后才能体验,并在心中留下最耐人寻味的永恒其实,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目光张婧婧大自然中的万物生灵均具有神秘而独特的美,而艺术即是要将其以内心情感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实际上是艺术家与大自然的对话,许多陶瓷艺术家显然忽视了这一点,但张婧婧却做到了,摆脱世俗的五色乱目和浮躁不安,倾听大自然精灵花卉的心声,体味花的感情,用作品阐释花语于是,张婧婧的青花作品中所描绘的花草似乎都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和丰富的情感,有的随风而动、起舞弄清影;有的迎风怒放、显出别样之红;有的泪溅秋水、黯然中凋零;有的傲然独秀、摇曳于风雨中这是大自然的写照,更是张婧婧内心情感的表达,是她感悟自然、发现自然美之后的倾述,在呼唤真情的社会,这样的作品是最能打动人心和引起共鸣的了尽管张婧婧的青花作品有四时之景、季节变换,但总体上我们却能非常真切地感受到浓浓的秋意:密集的线条宛如已落叶的枯枝、随意横扫的笔墨如秋风在肃杀大地,使得花朵即使盛开亦如在凌霜绽放,叶片飘零其间秋,是张婧婧青花作品的精神内质,我在这里指的是其意境内涵如秋,而非其只擅于表现秋景秋有一种傲然而沉着的气质,无春的柔媚、无夏的浮燥、无冬的冷漠;秋有一种清高而又热情的矛盾品格,兼具萧瑟清冷的气息与缤纷斑斓的色彩,而这与张婧婧之内在气质颇为相合张婧婧素朴的外表和内心的沉稳使其赋予作品以秋的气韵,观其青花之作,在秋意浓浓中,那一抹蓝分外悦目,如秋高气爽中的蔚蓝天空,也观照出她湛清的个人心境,率意热情品性的时时闪现,则使其作品在沉静中张扬出一份自我的独特魅力深谷幽兰,不品自香在炒作成风的当代陶艺界,张婧婧并不热衷此道,更不以各种噱头来制造热点以一夜成名,她的作品本身就是一种无语的宣传无语,是一份自信,更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纯美的境界,它使心境平静,使作品升华以此观,则张婧婧与她的作品均饱蕴一种无语境界后语也许未来青花并不用笔、并不上釉,一切都将在艺术家的探索之中张婧婧在展望青花瓷的未来以及自身青花创作的未来时随兴列举了一堆可能这就是张婧婧,思维活跃如孩子,带着丝丝天真,带着点点幻想,在艺术征途上时时回首传统、时时环顾四周、时时前瞻远方,一直向前,永不停息。

更多名家教授

名家教授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名家教授 :

其他周边及相关: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陶瓷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