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研究刊载鸿永资讯:形式与美感,又叫形式美(通常称形式感与美感,亦称审美),审美情趣,审美态度,审美作风,往往影响你选择什么样的艺术形式,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对形成作品的艺术风格和作者艺术修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的具体体会是:(一)以我为格,扬我个性以我为格扬我个性,本意就是按照自己的性格喜好,审美情趣,技艺特长,采用适合自己的艺术形式,在继承的基本上,探求工艺制作的新路,既保持传统,又不受传统束缚,画出具有自己的艺术风格的作品,代表着自己的艺术个性“格”在传统艺术领域里非常注重,特别是绘画艺术很强调立格,潘天寿先生说:“画格即是人格的投影”。
在宫廷绘画、文人画,强调人格,讲究画品、画格而画瓷等是工艺品制作,属民间艺术,多出自民间艺人之手,更由于民间艺术不落款、不署名一个画种一个味,一个地区一个味,不强调每个人的格调,只强调有没有中国味时代不同了,从事工艺美术工作者的队伍素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多数的工艺美术工作者都是从大专院校毕业的,他们受过正规的艺术训练,特别是市场经济指导下的工艺美术作品,越来越讲究品格、风格、个性。
因此,“格”的问题应运时代需要,摆在每个工艺美术工作者面前强调每个工艺美术工作者的作品,具有自身的艺术风格和个性什么是作品的艺术风格和个性呢?我认为“格”就是指艺术风格,由于它与作者的性格喜好有关联,所以叫艺术个性风格也好,个性也罢,强调的都是与众不同众多的不同点就构成了个人作品的艺术特征。
因此,“格”就是画家作品的风格与个性所构成的艺术特征古往今来的名家巨匠为什么强调画格即人格、画品即人品,强调“文若其人、画若其人”呢?齐白石先生说“夫画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画和瓷器自古以来属艺术品,又是商品,可以馈赠友人和满足达官贵人与商贾而投放市场卖钱而多数画与工艺品的买主,只是喜欢收藏艺术品,并不是能画之人至于笔墨、章法、气韵对他们来说是玄而玄的问题,俗话说得好,隔行如隔山不强调画品即人品,画格即人格,那些粗制滥造、以劣充优、以假冒真的东西就会涌入艺术品市场所以,古往今来把人品与画品捆缚在一起,让学画之人时刻告诫自己,树立赤诚的艺子之心唤起良知,实际上是职业道德教育,有百益而无一害我古彩作品的艺术个性,比较明显有些地方甚至与传统古彩相悖,我继承了古彩线描刚劲,但在用线时传统线条简洁,我的线条较为周密;形象上,传统古彩仕女人物比较古朴,而我的仕女形象比较秀美;传统人物不彩脸,我的传统人物彩脸;传统人物服装图案是用地皮图案、底心图案和戏剧服装图案来装饰;在色彩上,传统人物是大红大绿,我的色彩大红多、大绿少;在品位上,传统古彩追求的是民间味,我追求的是工笔重彩味,但我的古彩和传统古彩一样具有东方味、中国味!陶瓷研究刊载鸿永资讯:具体说来有哪些艺术风格和文化品味呢?古人说得好“善学者还从规矩”,从这一点上来讲我的古彩艺术风格自然离不开传统古彩那种线条刚劲、色彩强烈、构图圆满、内容吉祥等总的艺术特征;离不开段茂发先生古彩艺术对自己的巨大影响在我古彩艺术的血液里流淌着传统古彩、段氏古彩的血液本来自己的古彩应让收藏家、让“后来人”去归纳,自己说自己难免有自吹自擂之“嫌”,为了满足收藏者对我“方式古彩”的关心,我只好自己来讲了我的艺术总的特征,外在的艺术风格,可以归纳成十个字,即:丰富、厚重、秀美、精细、华丽内在的文化品位可以归纳成十二个字,即:民俗味、历史味、文学味、美学味1.具体说外在的艺术风格是:①丰满:主要体现在构图圆满,内容丰富②厚重:主要体现在用头浓料画线和二次填色所以,我“方式古彩”一是线条厚重,二是色彩厚重,触摸时手感很强,有凹凸感③秀美:主要体现在长期坚持向段老师的古彩人物仕女学习,向优秀“连环画”学习,熟练掌握画仕女头子的技巧因而头子画得比较秀美、准确④精细:无论是人物衣裙、衣领、衣袖和飘带上的图案都画得精细、工整整个器物的边脚、地皮、斗方和底心的图案都画得比较精致⑤华丽:主要体现在我的古彩以红为“帅”,深水绿为“宾”,其他色彩为“从”,使色彩既对比又和谐,不生硬、不火气其次把金作为一种颜色用,使它华而不俗,既华丽又明快2.具体说内在文化品味是:①民俗味:我的古彩花鸟继承了同音谐韵,缘物寄情,借物寓意,强调了象征寓意,以祥为根的取材方法如早生贵子、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白头偕老、白头齐眉的婚姻观念;一本万利、富贵天佑的财富观念;清正廉明、克己奉公的仕途观念;修身求寿、五世同堂的福寿观念;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太平观念②历史味:坚持以史为脉,以典为魂。
努力反映先贤的人文精神、人格魅力创作了远古的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炎黄战蚩尤;上古的尧、舜、禹、汤;周的文王、武王、姜尚、周公,春秋的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孟母、奕秋、西施;战国的墨子、韩非子、廉颇、蔺相如;汉的张良、王昭君、卓文君、蔡文姬;三国的刘、关、张和诸葛亮、黄忠、貂蝉;晋的陶母、陶侃、祖逖、陶渊明;唐的唐太宗、魏征、徐茂公、秦琼、罗成、薛仁贵、刘禹锡、李太白、武则天、上官婉儿、杨贵妃;宋的杨业、包拯、穆桂英、狄青、阳母、欧阳修、周敦颐、林和靖、郑思肖、李清照、岳母、岳飞;明的刘伯温、海瑞、于谦、济公等历史人物③文学味:注重名人名著的诗词题句、题材,内容多出自《西厢记》、《红楼梦》、《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杨家将》、《说岳传》、《英烈传》以及元明杂剧剧本,题句多采用唐诗、宋词、元曲、三字经、千字文中的名句典故多出自三字经和中国历代典故辞典④美学味:注重形式美学,注重点、线、圈的应用,如衣纹的聚与散,疏与密,长与短,弧与直;注重填色后面的外形,如玲珑石的外形,像蹲狮、像伏虎、像立猴、像奔马,把苏州园林的石头印象应用于古彩;注重树的穿插、交搭、相行、相让、相呼应注重色彩的对比与和谐;注重在题款时对篆书、隶书和行书的应用等形式美学问题以上外在的艺术风格与内在的文化品位,构成了”以我为格,扬我个性”的艺术特征(二)以美为本,树我品牌陶瓷研究刊载鸿永资讯:创造“既有段氏血缘,又有方式特征”的古彩,就应牢固树立以美为本,不美的东西不应该是段氏古彩的,也不应该是方氏古彩的作为我们的导师,段茂发先生的古彩人物和古彩花卉是很美的,作为他的学生,理所当然地要创造美的形象、美的服饰、美的意境、美的图案、美的色彩、美的观念所构成的美的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为什么要以美为本?我想理由有三点首先,美是一种原则潘天寿先生说:“美有如火的热情,美有冷静之头脑,美有冰雪之聪明,美有自由之旋律,美有无边之真诚,美有极端之善意,美有至乐之境域”又说“一民族之艺术即为一民族精神之结晶,故振兴民族艺术与振兴民族精神有密切关系”因此,美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精神财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以美为本,就是以人为本因此美是各类艺术家共同遵循的原则在这个前提下,美是一种标准,是衡量一个美术家造型能力、绘画能力强弱,艺术修养高低、作品好坏的标准所谓画鬼容易画人难,就是这个道理居于这个道理,美还是一种责任,我们不能把不美的东西留给后人,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我们不能把不美的东西卖给收藏者,让藏友们蒙受损失,这是我们的社会责任实际上以美为本是我在古彩艺术、古彩学术的求索之路,也是我维护景德镇声誉的一种原则,是我用毕生精力追求的目标,更是我为景德镇重振雄风的精神状态同时,又是我创造美的行为准则和宗旨其次,美是一种纽带,据心理学家说:美之所以让人关注,是因为人类有“爱美的本能”美激发着一代又一代人,建造了美丽的杭州西湖、苏州园林,美让人们造就了泰山、华山、黄山、庐山,美引导人们建造了像北京、长安、洛阳、武汉等文化古城,吸引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地游览名胜同样的道理,为了美,景德镇的一代代陶工,造出了“此物应是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的美丽瓷器,通过丝绸之路与海上航线运向世界各地,使人了解中国,同时又使自己了解了世界,美是一条纽带紧紧地把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联系在一起,致使千瓷都景德镇成了法国路易十四王朝所向往的人间圣地,一个创造瓷器、一个创造美的圣地千禧后的第一个辛巳i即l,我六十大寿,为自己画了两块贺寿盘,一日“修身求寿”盘,画的是一双绶带,三组绣球花,一块“厚德载物”的大石头,意在修德、修身、修长寿旨在告诫自己,不要因琐事生气,影响身体健康,应修身长寿二日”富贵高寿”,画的是三个大寿桃,一朵正待盛开的牡丹,意在多福、多寿、多富贵因为,退休后与老伴的退休金合在一起数干元,日子过得虽然算不上富裕,确也算得上“小康”人家实际上是自己的一种自娱自乐,却引起了许多藏友的共鸣,纷纷要这两件作品,十过去了,“修身长寿、富贵高寿”一直赢得收藏界的赞誉,还有人写信来讲“这是两件经典之作,不仅意思好,而且画得好,色彩艳、意境美”可见自古以来美是一条纽带,大则可以把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连在一起,小则可以将陶艺家与收藏家联系在一起另外,美还是一种文化,人们习惯地把绘画艺术称作美术,美术是一种美的艺术,也是一种美的技术,更是一种美的文化,美是一种从内容美到形式美的统一;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是材料美和工艺美的统一陶瓷美术是美术学科中的一个门类,古彩是陶瓷美术中的一种美学形式,更是用美学形式反映民风民俗、历代先贤的社会实践的美学文化古彩的题材无论是祥瑞题材还是历史题材都有一个美好构思,祥瑞题材如富贵高寿、白头齐眉、连生贵子、连有余;历史题材如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寸之舌、四海为家等等,都有一个优美的故事,仕女都有一张秀美的脸孔,“闭月羞花”、“沉鱼落雁”,英雄多是剑眉凤目、豹头环眼、文人雅士多是潘安再世、宋玉还魂;老者多是鹤发童颜、老当益壮,孩童多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等等正面形象;优美地居住环境,如仕女的居住环境,优雅、安静、富有深闺内院的文化氛围和审美情趣居室周围多种青竹、芭蕉,多修假山、莲塘,水中鸳鸯相亲相爱、游鱼成双成群等,岸边桃红柳绿映衬其间室外燕子绕窗,黄鹂歌唱,室内装点着博古、檀香、琴棋书画,展示着主人的修养与情操,楹联、扁阁、条幅、中堂表达着主人的信条与准则,尽显豪宅深闺大户人家的人文风貌与人间佳境从员外、官宦人家的后花园,到皇家后宫的上林苑,到处都是“山光照槛水绕廊,五云归送春风香,小鸟枝上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美不美?美极了!林风眠先生曾经讲“艺术的第一利器,是它的美”陶瓷研究刊载鸿永资讯:怎样在以美为本的前提下树己品牌呢?我的体会有三点:其一要有永不停留的奋斗姿态;其二要有永远为美的奉献精神;其三要永怀艺术的赤子之情①永不停留的奋斗姿态一定不可少:我今七十岁啦,我还要为段氏古彩的发扬光大和方氏古彩的不断完善、成熟而画古彩,为创造古典美与现代美的融合而探索,为古彩彩绘的新工艺理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而辛勤地劳作我的古彩虽然得到社会和收藏界藏友们的承认,市场已逐步打开但操作以来却不如传统的彩绘工艺简便和易于掌握所以,新的彩瓷工艺的操作程序还未理得很顺当、很条理,不便于传播探求一种用于自己古彩的艺术语言,整理一套适合自己古彩的工艺操作,走出一条属于自己古彩的创作之路只有永不停留的奋斗姿态,才能使自己方氏古彩的品牌树起来,才能使段氏古彩根深叶茂,发枝发桠,永葆青春②永远为美的奉献精神:康熙五彩的仕女人物是当时陶工远学前辈陈老莲;近学同辈吴友如、钱惠庵,借鉴杨柳青画、新安木刻而自成一体的优美的仕女人物身段、秀美的仕女脸蛋,富有灵气的树、石、草、点,是康熙五彩当的立身之本,是古彩仕女的优秀传统然而,当雍正粉彩悄然兴起的时候,康熙五彩(也就是今天的古彩)就成了民间艺人养家糊口的手段瓷器在手中停留的时间短,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形象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修正由于不了解上流社会妇女的生活,背景也千篇一律,形式化、程式化、概念化,从清末到民初每况愈下直到段氏古彩的出现,古彩又开始兴盛,段氏古彩在古彩人物上的历史功绩是功不可没的现在好了,退休后有丰厚的退休工资,有富足的创作时间,应该努力探求新路,使古彩艺术迈上新的台阶这时倒使我想起青时代的那种“赶超英国”的拼命精神现在老了,各项条件都很优惠,就应静下心来为古彩画点可视作品,供后来人参考“犬守夜,鸡司晨”,人应该尽点历史责任心;“蚕吐丝,蜂酿蜜”,人应该懂得回报社会。
我的中专、大学是吃人民助学金、调干金,完成学业的,人民给予我一切,我要将一切奉献给人民不能受商品经济的影响,一切向钱看,更不要受“大师现象”影响,为“大师”而奔走,浪费了对老人来说非常宝贵的时光,在来日无多之时应多做点实事,要珍惜“夕阳红的灿烂与从容”,我要画古彩,画到生命的永远,给后世留点可以借鉴的作品③永怀艺术的赤子之情:我在离开教学岗位之前,并没有取得教授资格证,获得学校内聘的教授称号是后来的事在绘瓷方面也没有取得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但我从来就没有看不起自己,张志安先生曾开导我说:“拿起钢笔能写出具有教授水平的学术报告、学术论文和专业著作,拿起料笔能画出具有大师水平的陶瓷作品不是教授、大师,却能做教授、大师的事,有什么不好呢?“水惟善下能成海,山不争高自及天”,这番话指的就是永怀艺术的赤子之情为此,我在学术上从来就是用教授的水平要求自己,在陶瓷作品的创作中从来就是用大师的水平衡量自己对自己从来不降低标准,处在这人才辈出“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时代,要有老一代陶瓷艺术家的胸襟、学识、修养,心中只有一个信仰——对艺术的无限忠诚与执着不能遇到挫折就不去做学问、不去研究学术,不去练功,不去画古彩,不去写文章谈体会,推卸责任,不去画示范作品,为后人排忧解难,为后世修桥铺路一个陶瓷艺术工作者,需要的就是不计较个人得失,永怀艺术的赤子之情此外,画古彩一定要了解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理解他们心目中对美的要求,才能真正树立“方氏古彩”的品牌效应,才能在段氏古彩这棵参天大树的护佑下拙壮成长什么是我们中国人对美的理解呢?主要表现在正统、稳定、厚重、明朗、端庄和寓意[正统]主要表现在美学思想上与收藏心理上,要求有中国味,即中国绘画艺术中传统的民间画味、传统的文人画味、传统的宫庭画味讲究师承、出身、流派,爱从血统、血脉上看艺术品,是名家登堂入室的弟子,还是科班出身的学子,否则是旁门左道,不喜欢混血儿所以我的古彩紧扣住段氏古彩的用笔,工笔重彩方向不放松陶瓷研究刊载鸿永资讯:[稳定]审美形式上,要求构图中正,不能过分倾斜,不强调对称,但要求均衡,要显得安定所以传统古彩构图多是中正、均衡、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盆景式构图,特别是古彩花鸟尤其明显这与中国人讲究公正、公平的思维模式有关系[厚重]审美标准上,要厚重、浓重、沉着中国画和民间艺术太多都单线平涂,古彩在填色时也是单线平涂它们却很讲究厚重,不喜欢单薄、轻飘、淡寡没有分量的作品这与中国人讲究厚道、厚德载物、厚积薄发等思想有关厚重另外一层意思是希望作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深厚的历史渊源我在制作精品时,很强调、也很注重所以常采用头浓料画线和二次画线,填色时很注重填厚以及二次上色,让作品外观不花、不寡、很厚重[明朗]审美习惯上,喜欢色彩明朗、不阴暗、不发灰的色彩视觉美喜欢充满“阳光”,喜气洋洋的色彩因中国人大多喜欢春天,喜庆吉祥的画面。
我的古彩在色调上爱选用热热闹闹、欣欣向荣,这种氛围来制作精品,如唐太宗过莲塘、苏东坡重返翰林院、春暖华清池等作品,色调都非常明朗[端庄]审美爱好上,喜欢端庄、举止大方,仕女特别喜欢画得品貌端庄我很讲究这一点,没有出阁的少女,主要是画她品貌端庄、娴淑秀美;丫环画她的俏活和妩媚的风姿;少妇时段的仕女主要画她的大方、从容的气质服饰上的纹饰我画得较严谨,首饰画得很精心、精致总之,我对端庄这一“美学”名词的理解是:丫环的美在于活俏、妩媚;小姐的美在于娇羞、娴淑、聪慧;少妇的美在于大方、从容;公子的美在于帅气、文采、风度;武士的美在于忠勇、壮实、威武、彪悍;老叟的美在于智、谋略、凝重、深沉;老妇的美在于慈、贤惠、慈祥、富态;童子的美在于憨、天真、无忧、烂漫[寓意]审美观念上,特别注意彩头,我也很看中这一点,如画梅花千万不能给人画倒梅(与倒霉谐韵),就像送礼不能送钟一样(与送终谐韵),时钟必须自己买,善始善终、忠心耿耿,一片忠诚我很少画黛玉葬花、苏三起解、打渔杀家、绿珠坠楼等画面。
杀、伤、病、残、死是我们中国人最忌讳的,即使画得好,也很难有市场彩头好也是我们中国人衡量事物美不美的重要因素从十五岁跟随恩师段茂发先生学习古彩以来,至今已有五十六个头,是段老师传授了我一生的事业,是他让我与古彩结下了一生的情缘以上是我粗浅的体会为此我有几句话敬请老师、同学、专家、学者、藏友、古彩同仁精明共勉;勤练内功是根本,吃苦拼搏能树人平凡里面含机遇.励志奋斗渡光阴-成功诀窍在于勤,学无止境才是真淡泊人生画古彩,回报社会是本份(本文作者系著名学者、古彩专家、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教授)
名家教授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名家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