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的熊邵辉抱着个大纸箱,将脖子缩在草绿色的羽绒服里.站在御窑厂大门前,恳求工作人员行个方便,;能“放”他进去“我买票还不成吗?—要多少钱你说嘛!”熊邵辉的要求被工作人员一口拒绝,对方再次对围在面前的一大堆人高声宣布:“每个人都要凭票入场,任何人都不能例外!”包括熊邵辉在内的许多没有票的入.仍然通过各种方法,试图让守住大门的工作人员“格外汁恩”过了5、6分钟,熊邵辉终于急了,将大纸箱推到工作人员面前:“这箱子里可是好东西,不放我进去你们会后悔的”这时正是第一天的上午9时30分,御窑厂内的佑陶灵祠前,央视《寻宝·走进景德镇》栏目正在录播节目组选择元旦进行“寻宝”海选活动,鉴定专家将免费为市民们“鉴宝”,但必须提前报名,并凭领取的门票方能入场央视也搞“假唱”?按照央视《寻宝》栏目摄制组的安排,当天上午的“鉴宝”活动本应于上午9时开始,并请了10位对古陶瓷、杂件、字画等方面颇有研究的专家坐镇但直到9时10分,还有一位专家迟迟未到,工作人员打了个过去,才知道对方还窝在自己的陶瓷作坊里,尚未动身不过央视那帮人并不急,他们得先把节目的花絮等内容摄制好,其中就包括女子瓷乐队集体演奏这个内容令已到场的专家以及守候在现场的市民们吃惊的是,瓷乐队的成员们只是摆出拉二胡、敲瓷磬的架势,旁人却听不到半点声响“中央台是在搞假唱哩!”有位好事者向旁人解释,瓷乐队演“哑剧”的原因是,摄制组担心现场录音效果不佳,因此便让演员们只需做个样子,在节目后期制作时再配上音乐一位负责在现场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则和同事聊着天,称今天由市民送来的“宝贝”,至少有两成以上是赝晶“两成?这可是在景德镇,少说也得有四成吧?”他的同事提高嗓门说道,而站在一旁的“鉴宝”专家们,听完之后只是徊视一笑,并未发表任何意见。
估计是等得有些不耐烦,几位疑似古陶瓷研究者的中人,谈起了国内收藏界的逸闻趣事而如今那些造假者手段之高明,竟能将那些号称:大师”的文物鉴定专家,戏弄于股掌之中,更是让这群中人感叹不已其实活跃在我市樊家井、三宝村等地的陶瓷仿古高手们,早就名声在外据说这些仿古瓷制作者,无论是在釉料配方、瓷泥踩炼、图案绘制风格、陶瓷烧制环境等各方面,都严格遵循“古法”,仅从肉跟上几乎很难辨别真伪底,山西人民出版社就出版了《谁在收藏中国》一书,作者欲通过这篇纪实文学作品,揭露文物市场的黑暗,该书就以相当的篇幅,介绍了景德镇仿古高手们的“光辉成就”已经延迟.但那位专家仍未赶到现场,摄制组只好在“十缺一”的情况下,安排其余9位专家先开工再说。
一字排开的十张座位,那空出的位子显得分外扎眼专家们倒挺热心,对送过来的“宝贝”进行鉴定之后,还详细地解答市民提出的物品名称、出产代,文物价值等问题不少专家显然也照顾到市民们的情绪,哪怕有人送来的所谓“传家宝”根本上不了台面,回答问题的措辞也相当委婉“这陶俑是清朝晚期的,其收藏价值并不是相当高”某专家对一位中人递过的4只黑色的陶俑,经过观察后给出了结沦而这中人自然明白专家的意思,立即将陶俑细心地包好,并对专家表示感谢但未必每个送上“宝贝”的人都这么知趣,有的人在得到专家认为自家“宝贝”不值钱的答复之后,竟会口出不逊更有许多入,硬拉着专家给“宝贝”估价,询问“这东西在市场上可以卖多少钱”“这玩意不错,搁在家里也是一件不错的装饰品”这是被缠得没法的专家们,用得最多的一句话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鉴宝”过程中,不时有等不及的市民,捂着宝贝偷偷溜到专家跟前;或千脆在主持人叫号的时候,混杂在轮到号的市民中间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均为景德镇本地人,起初还试图在央视那帮人面前,展现出瓷都人的温文尔雅,后来眼见不自觉的人越来越多,使不得不连吼带拽地将那些玩小聪明的家伙给拉回观众席参加活动的专家所学专业相同,大部分早就互相熟悉当一拨“宝贝”已被鉴定完毕的市民离开、等着叫号的市民还未过来的空隙,专家们也趁隙聊起了天其中有两个故事,成为专家们私下议论的热门话题第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个爷们到外地出差,上厕所时遇到别人拿着只石狮向他推销,个头不大,说是如假包换的古董。
这爷们接过石狮一看,感觉做工还算精细,狮体表面斑驳不堪,倒像是上了点头的老玩意于是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以380元一只的价格成交买下石狮后不久,那卖家遍上他,用相同的价格再卖给他一只几乎一模一样的石狮。
这爷们开心啊,认为区区数百元就买了两只“古董”,赚翻了于是回到景德镇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请高人鉴定,对方对狮子只扫了一眼,马上就给那爷们泼了头冷水:“又是石膏粉倒模整出的东西,市场上只卖50元—只”‘说起来,那爷们的损失并不大,至少相对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可以这么说。
这次上当的人好像是个商人,手头上应该有点闲钱,便也想玩下收藏也不知商人通过什么渠道,从外地买了一件据说很稀罕的瓷器。
商人兴冲冲地将瓷器“请”回家,找了位知名的古陶瓷研究专家帮着“瞅瞅”“不错,不错,丢到市面上估计能卖三千多块吧”古陶瓷专家的回答让商人的脸都绿了,这可是他花40多万元买回来的专家说了实话,这瓷器是不折不拍的赝品,之所以说不错,是因为它的造假手法委实高超从挖瓷片的小贩那里,以低价购买明清时期生产的碗底,再将新做好的碗身“接”上旧碗底。
由于担心损伤碗体,文物鉴定机构在用现代科技测定瓷器出产代时,一般都是从碗底取样,因此依靠“接底”法制作出的“古董瓷”,往往能骗过那些只徊信科学仪器检测结果的收藏者而那只40多万元买回来的瓷碗,最大的破绽在于碗底与碗口所采用的釉料虽然相似,-却并不完全—样,故被专家给识破有一点必须说明,两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据说都是景德镇人景德镇只是陶瓷产地用数十元人民币,买到价格数千万元的古陶瓷珍品,这就是我市一些很“业余”的收藏者的真实心态当天的“鉴宝”活动,吸引了不少真正的占陶瓷收藏爱好者的“旁观”,其中有人言辞犀利地指出景德镇是世界知名的瓷部明扔至清末这500多的时间里,所设置的御窑厂为朝廷烧制了大量的皇家用瓷,而这些“御瓷”如今在国际拍卖市场上的确很吃香,成交价动辄以千万元计一位陶艺家在表达观点时将话锋一转,但景德镇本质上只是个“生产车间”,而并非是收藏家的乐园,“好东西早就卖出去了”;而且由于历史原因,那些皇家用瓷,是压根无法流入“寻常百姓家”的作为10位参与“鉴宝”海选的专家之一,中国古陶瓷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国际陶瓷文化交流中心会长、景德镇币收藏仂、会会长黄云鹏认为,央视《寻宝》栏目选择了景德镇,就是对景德镇“陶瓷文化圣地”地位的认可同时也对景德镇收藏界的发展,表示出了乐观情绪“景德镇市收藏协会已有近300名会员”黄云鹏看着站在身旁的藏友说笑着说道黄云鹏称报名参加“鉴宝”海选的市民超过了500人,但对于其中是否能出现“稀世之宝”,却持保留意见“民间绝对有‘宝贝’,但出于怕露富而招致不必要的麻烦,·藏家未必敢把东西拿出来。
”’当询问到景德镇收藏者与国内知名收藏家之间的差距时,黄云鹏认为两者之间根本无法相提并论:浙江、上海、北京等地的收藏家,资本实力比较雄厚,甚至可以动用上亿元的资金用于收藏活动;而景德镇的收藏者们受资金的限制,大都只是“玩玩而已”对于景德镇到底还能找出多少“宝贝”的问题,黄云鹏的观点倒与那位陶艺家有些相似:“景德镇只是陶瓷产地,虽然生产过不少好东西,但绝大部分都作为商品卖掉了”
陶瓷新闻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陶瓷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