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1月生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书法老师,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民间文化艺术家”称号中央美院“书法研究”访问学者景德镇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景德镇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景德镇市瓷画轩陶艺家虽然还未看到推动前进的力量,但产生这种力量的思想已经出现——采访手记“艺术成就和境界最终是由智慧和修养决定的”郭立教授说这位温文尔儒雅的中艺术家,一直保持着充沛的创作和思考活力,被普遍认为是景德镇艺术领军人物之一他的书法、陶瓷绘画,都在勇于回应现实挑战他所开创并积极推动的“陶瓷书法”这个新艺术门类,已经在全国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一、不仅仅是为了证明作为蜚声国内的书法家,为何进行陶瓷绘画创作?尽管这个问题郭立教授已经对很多媒体回答过,但他还是很耐心地与我交流在他看来,由书法而入绘画、入陶瓷绘画,是非常自然、顺理成章的事,因为“书画同源”、因为“景德镇的书画家浸润在陶瓷文化的琼浆中,成长在窑火的熏陶中,有着充满陶瓷基因的血脉”当然,不仅仅能说明一个好的书法家也可以是好画家,进入陶瓷绘画还能寻求到更多、更深的人生意义青花瓷板《雄风》里的虎头生动传神,以书法技法入画,充分发挥了中国线条的表现性,充满强烈的民族文化趣味,带来的视觉和心灵的感觉迥异其它作品,例如以山水、西双版纳风情为主题的陶瓷绘画,都让线条这种“有意味的形式”获得新的内涵和品位线条,是一种看待世界与自我内心的眼光和方式西方线条是结构性的,素描训练的传入和普及,使得传统线条空间的表现和趣味逐渐被人忽略甚至陌生试想,我国古代画家学过素描吗?然而最好的民族艺术作品都出现在古代这样看来,郭立的创作既是传承也是保存,在传统书法和民间工艺绘画之外,找到一种将民族美学观念和法则流传的新方式“艺术不能无源无本不同民族有不同绘画表达方式,中国绘画必然有着自己民族的文化特点和表达方式”郭立说他的陶瓷绘画作品清新典雅,气韵生动,让人身临其境,从中明显体会到独有情致雅趣尤其是山水风光作品,书法、绘画、诗、印的结合具有浓郁传统风格,充分显现综合修养和艺术表现能力;线条强调书法性,“骨法用笔”,使线条的书写性更加展示书法特点,将“书画同源”展现得淋漓尽致;在题材处理上也有着自己理解,“小品如诗,精炼概括;大作品如同小说,内容丰富、饱满,艺术信息承载量大”例如作品《西双版纳》,每个局部都可作为画面欣赏,层次和内涵丰富,有很强的民族文化特征在谈到欣赏问题时,郭教授认为“雅”和“俗”是两个极,很难同时满足、融合。
这种经验之谈略显谦虚,因为他的作品已经实现了雅俗共赏这种高境界的实现,跟其创作追求和作品特点有着直接联系,所以能深深打动每个人的心二、思考者“你也许见到过忽悠人的艺术家,”郭教授提醒我,“就好像过去卖大力丸的表演,赚来众多围观者的喝彩,其实并不是武林高手”“创作不是天马行空的乱搞,要注重物理、画理的把握”“画理”,是指经过无数代人摸索和研究形成的符合视觉和美学要求的各种法则,具有很强的文化特色例如讲究笔墨、构图、对比、位置经营、精神介入等等;而“物理”,则是指事物的本质属性,是事物与事物区别开来的最低限度所包含的性质,它是事物本质的规定性由于事物的形态有其自然规定,“不能画虎似猫”郭教授笑着说显然,郭教授是景德镇少有的思想者之一,极具艺术思辨能力,但这并不妨碍其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新彩瓷板《版纳春色》画面开阔深邃、色彩柔润悦心、景色亲切自然,富有现代气息;《瑶里遗韵》韶秀清丽,让人陶醉向往,《云山清音》则古意盎然,意境悠远……艺术境界和感染力来自哪里?在给学生们上课时,郭教授曾专门论述过艺术思维与创作的关系——艺术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基本技法,是死的;另一个层面是艺术性的来源,包括感性、感悟力、修养、生活体验、内在品性,以及生活背景、生理因素、气质……等等综合性东西感性,随感而发;理性,是通过理智的内心思考感性表达还需要通过理性积累抒发出来感性、理性相辅相成,单有哪个都不完整过于注重理性,作品的生命力量会弱化,难有创新;过于注重感性而忽视理性,则上不了层次感性跟艺术家本身气质、修养等密切相关,在技法达到很高地步后,通过内在修养、情操等的沁入,作品才会有高度、深度,有艺术的感染力。
……“如何解决表达上的矛盾是一个难题”郭教授说多来,他一直追求“至广大而尽精微”的境界,并透彻把握住了艺道精髓“如气韵生动,就体现在各个层次上”他继续阐述说,书法、绘画都讲究远看效果,近看笔墨,从细节到整体,会有创作矛盾创作矛盾表现很多,如线条粗细、疏密、燥润,画面控制上的精细、粗犷,感性与理性等等冲突,“问题在于怎样使这些矛盾和谐统一,怎样把握度,这需要智慧和修养”三、陶瓷书法:处常求变时光飞逝和郭立教授交流的话题转换很快“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走下去?”他发问我想,假若同他一样获得已有成就的话,我会选择安逸固守,虽然那样的生活会有一种太平盛世式的乏味,但也避免了进取的风险,不会因为风险而损害声名地位而这显然不是郭教授想要的迫切的使命感和积极进取的天性,使他探索、开创陶瓷书法这个新的艺术门类并获得成功,弥补了陶瓷艺术上的空白在陶瓷书法作品大篆《白玉金边素瓷胎》(乾隆诗)中,遒劲雄健、丰满圆润的笔力在质感细腻的瓷板上挥洒而过,象形化的字体古朴又清新,仿佛合着诗意在歌唱观者无不被其独特魅力所吸引,并和作者一起分享那种书写时的激情和欢畅“不能以纸上书法的语言来诠释陶瓷书法”郭教授说。
因为材质不同,艺术效果不同,书写技法也不同换句话说,陶瓷书法与纸上书法的评断标准是不同的比如,纸张上的“润”、“涩”,在釉下瓷胎上书写更多表现为“润”,因为颜料在釉内会渗开,表现不出纸上的“涩”,只能是瓷上的“涩”。
郭立教授所创作、烧制的陶瓷书法艺术品,蕴含着高雅的人文气息和深厚的艺术内涵,既表达了深厚的传统功力,又体现了现代审美和构成,展现了陶瓷书法所独有的艺术魅力陶瓷书法必将以丰厚的传承性、炫烂的装饰性、精湛的工艺性、强烈的创新性和独有的艺术性,震撼中国书坛和陶艺界,市场意义不可低估凡是创新和变革,始终无法回避传统与现实的关系郭立教授认为,创新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历史文化基础上进行创新,具有当代性例如水分、釉料、毛笔,以及绘画载体,它都需要有一种控制,在控制当中还要有分寸,分寸当中还要有自由,这几个关系一定要放在传统大文化里面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否则就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了这种艺术智慧,可谓“处常求变”作为先行者与思考者,郭立教授同样面临挑战“现在关注陶瓷书法的人还比较少”,话语中多少有些叹息市场力量主导着当下的创作,景德镇离主流艺术地位还有相当距离这个事实,也让迎合和求利成为一种现实选择在这种环境下,对于一些想实现促进和变革的艺术家来说,如何面对以后的孤独和坚守,将是一个话题而这些都不能击退郭立教授的乐观和激情10月,在郭立教授的大力推动和组织下,首届“全国陶瓷书法作品展”在景德镇瓷博会期间成功举办这次展览得到了中共景德镇市委、市政府领导的亲切关心,得到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报业协会、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景德镇市委宣传部、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组委会、景德镇市文联领导的大力支持中国书法家协会特地为展览的举办发来贺信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原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先生在瓷板上为展览题写了展标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赵长青、中直机关纪工委副书记梁潮平、中国报协副会长兼秘书长余清楚、江西省文联党组书记郜海镭等领导都亲临景德镇指导展览筹备工作参展作品千余件,吸引了当今书坛近百位重要书法家参与,如吴善璋、毛国典、张建会、范硕等,盛况空前,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该展览是书法史和陶瓷史上的创举,具有历史性意义显然,郭立教授心中有着更为远大的视野他希望通过该项活动的连续举行,能进一步确立陶瓷书法在我国书法艺术及陶瓷艺术中的地位,最终使陶瓷书法展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单项展、进入全国展,获得主流艺术地位。
他说,“随着陶瓷书法艺术的崛起,海内外书法家必将云集瓷都,这将催生一个新的文化产业”谈到这里,他的语调明显提高了些为了进一步推广陶瓷书法艺术,回答同行们的理论关注,郭立在实践和摸索基础上潜心研究,通过《丰富多彩的陶瓷书法及其作品分类初探》一文,对陶瓷书法作品形式、技法等的不同作了分类研究,间接阐明了陶瓷书法的艺术价值,首开陶瓷书法理论研究之先河,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现在,郭立教授一边埋头创作,一边致力于陶瓷书法的交流和推广人生匆忙的脚步从未停歇在走访将近尾声之际,郭教授特意强调说,要学习传统,不能模仿历史,应纵观古今、横看中外,应博采姊妹艺术之长,立足景德镇进行开拓创新“只有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方能不辜负这个时代的期望!”——言语铿然,毫不凝滞,一如他熟悉的笔锋
名家教授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名家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