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周国桢与现代陶艺学术研讨会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家协会、景德镇陶瓷学院时间:11月11日14点到17点10分地点:中国美术馆学术报告厅嘉宾:常沙娜(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陈若菊(教授、著名陶艺家)金宝升(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刘焕章(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雕塑家)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高振宇(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陶艺家)翁剑青(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陆军(《美术观察》杂志编辑部主任)宋伟光(《雕塑》杂志执行主编)刘培金(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原总裁)李见深(著名陶艺家)罗小平(著名陶艺家)阎飞(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夏德武(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邓平祥(著名艺术评论家)郑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郑岩(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于化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晨(青艺术评论家)张红霞(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孟树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烈汉(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王玮(《中华读书报》总编辑)李宏伟(《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吕晓庄、邹丽、彭志斌主持:侯样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周国桢系列学术活动的总策划)(接上期)阎飞:作为一个后生晚辈,我认为周老师对陶瓷学院来说是引领了一个时代,人品及作品都引领了一个时代周老师作品给我最重要的启示,就是创新和归真,我主要谈谈归真周老师用陶瓷本体的语言来阐释自己的思想,这对我们是一种非常大的启发首先启发我们一定要把握住基础,抓住本质的东西,要用内涵来展现,要与时俱进其次就是抽象的问题周老师对作品的抽象实际上是对生活深入的了解和敏锐的观察,这样才能把握住每个动物的神韵,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孙晨:作为陶院08级研究生毕业的学生,我谈谈对周老师感受最深的几点首先,我被周老师近一直扎根于传统陶艺领域,勇于不断创新的艺术精神所感动景德镇号称千瓷都,中国陶艺传统是根深蒂固的,这是优势,也是劣势,因为也正因为这样,它容易受到拘束,很难去突破创新像一直广为流传的传统领域的雕塑,从当代陶艺这一块来说就缺少一些创新,就缺少现代陶艺理念的发展,而周老师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他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周老师在几十的从艺过程中也受到各方面思想的影响或者是冲击,他思想上难免也会有一些波动,但他作为一个杰出的雕塑家,一直能够坚定这种献身艺术的信念,他始终在不断突破、不断创新,这一点令我也感到非常钦佩张红霞:我和周老师是同乡,在我还是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周老师在我们县美术馆办的展览,当时就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通过对现代陶艺历史及以美国为代表的陶艺的发展和研究,发现周老师他的确在现代陶艺方面,在世界陶艺史上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他除了在动物雕塑这一块是无人可以企及的之外,对我们中国现在陶艺语言的本土化,还有审美价值观的重新建立,贡献都是最大的除了比较原始陶艺方法的再创造,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周老师能够将西方雕塑写形的功底和中国古代陶艺的技法及现代陶艺的观念融汇在一块我认为周老师他的艺术之所以能有这样的魅力,能这样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关键在于他是真实反映生活的,他是坚持艺术的主题性和思想性的周老师对我们的启发非常大,使我们懂得除了在陶艺语言上下功夫之外,一定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而且还要关注我们中华本土的艺术以及世界和西方的艺术,能够做一个大融合周国桢:谢谢大家的鼓励,我自己也想谈一点点看不到的生活背景我的艺术道路之所以是这样走过来的,实际上是与我的经历分不开的,因为这个经历和一般人不太一样我从出生开始就有一个不平凡的表现,这怎么说呢?我妈妈生我不是在床上,也不是在家里,而是在一个乡下茅坑的旁边因此,我这个出生本身就是不寻常的,就是一种反叛精神的反映其二,我是农村里出来的,我18岁以前基本上都是在农村里度过的我们家的人养牛、养猪、养鸡、养狗,因此可以说我是从鸡窟里飞出来走出来的我之所以对动物那么感兴趣,也跟这个经历分不开因为我从小就跟动物结下了不解之缘,早上要看牛,晚上要放牛,这样跟动物有一定的感情,很喜欢动物另外,乡下的民间艺术对我影响至深,可以说它是我生命艺术的萌芽当时乡下每正月十五都要捉鸡婆,即把大米磨成粉用水拌起来,农民自己来塑造鸡、狗、猪、牛,然后把它蒸出来这种民间艺术活动,使我受益终生以后又是一系列的可以说是不平凡的经历和反叛精神造就我的现在比如说当我在中央美院毕业的时候,已经被宣布留校,可是我坚决不留我向时任院长姜峰提出来,我要到基层去!(因为我当时那样想,在学校里一天到晚只能跟老师打交道,跟学生打交道,我要跟基层打交道去可以说当时也就是我一个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当时,正好景德镇有一个孙姓宣传部长到中央美院来要一个反映现实生活的雕塑系的人,开始姜院长还不太愿意放我走(因为我当时在学校里读书的时候,应该说表现得非常认真,我在美院三期间,有两次创作获得过雕塑界证书),要我再考虑考虑,在我的再三要求下,姜院长只好勉强答应,并说,你先去锻炼几再回来我心里更高兴,基层锻炼一下,再回到高等学府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了(姜峰院长被打成了右派,也就注定我无法回去了,因此我就一心一意扎到景德镇)于是我便到了景德镇景德镇当时叫什么地方?草鞋码头,你可以想象把它称为草鞋码头是一番什么景象,当时景德镇是一个县管的小镇,现在变成了市,但当时是破破烂烂,一般人很难忍受这种环境的张守智:到一日三餐都是稀饭周国桢:所以我还是忍受下来了,一直坚持,我为什么要坚持呢?陶瓷材料把我吸引了,景德镇的特色、它的历史、它的现状让我有打天下的余地和空间,而不是一张画画满了。
我要开辟新天地,打开一个新天地,景德镇有我发挥的余地,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安心在这个地方呢?所以我就一直创作,面对现实、面对生活、反映生活,从代到现在,我都没有离开这种生活文革以后我的创作题材多为动物,用动物来表现现实生活,用动物来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从动物里头都能找得到,动物里头都有历史背景,都是不同时期的一种反映在我的作品里头,能看到不同时期的变化我代开始变法,代都是写实的。
忠实于对象,不长形式,只长内容的写实功夫也是需要的,但是你还得拔得出来,你拔不出来就没有你自己固性的东西所以到我就开始变法,我就开始形式上的考虑了,在这方面我要感谢郑可,五子羊、五子鸡呀,这些基本上都是形式变法的结果运用高等材料,运用全国各个地方的不同的釉色,景德镇的釉色用完了,我又集全国之大成,在我的展览里面各种各样的釉色差不多都用了我大概跟我的同事(当时在研究所的同事)三个人到北京来看展览,我们看完展览买了票要回南方了,我听说在工艺美院正在办展览,就把票退掉了,结果它(展览)延期,我就到他(郑可)家里去了,他当天晚上给我讲的就是形式法则,这对我启发好大,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书”所以触动了我第二个时期的产生,当时我也考虑颜色釉要达到造型结果,就必须夸张、必须要有形式感另外,我也讲一下,为什么文革之后我的作品全是以动物为题材,这主要跟儿童时期的生活有关系,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周金鼎老先生的影响,周先生是一个很不平凡的人他在日本留学五,在法国八(抗战的八),他是罗丹的学生,当时在国外写生动物对他有一定的启发周先生是我的小同乡,我家里离他家里只有八里路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他回国时,我正好在(纳言县)读中学他穿一双草鞋,身上穿得破破烂烂回到自己的国家他回国后在中国美院当教授,他是专门做动物题材的他也主张我做动物题材(因为当时中国还没有一个专门做动物的艺术家),当时我也没有完全答应,但是他还是教给我方法,我也就跟着学了他教我写生,拉着篱笆到农村里去,看着鸡塑鸡,看着牛塑牛他跟我在研究所待了半,一天到晚拉着篱笆去写生,这个基础打得非常好文革期间,景德镇第一张大字报是对着我来的,批判我,批判到什么程度呢?我做了一个迎春(一个小孩拿着一个爆竹,一只手捂着耳朵),本来就是爆竹一声辞旧迎新的这么一个主题,可开批判会的主持人说不是这个意思,我说我没别的意思,最后他问得我不能再答复,我只有重复我的意思他说你是不是要炸死共产党?我当时觉得人太可怕、太可恶了,实在是黑白颠倒,什么都可以干得出来我觉得牛最伟大,忠心耿耿,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为你服务一辈子毫无怨言,我说谁伟大?动物伟大,动物精神最高尚,做牛做马,鸡给人生蛋生一辈子,最后人还是要把它吃掉,这个鸡多么高尚,所以高尚的是动物,所以以后我下决心专门研究动物,同时又把动物人性化,我通过动物来表现人,表现人的思想感情景德镇搞了一次大批判,就是针对这次形式上的法则的运用,大批判一顿,而且是大公开批判,而且当时书记都动员,他说这个现象不能下去了,批判了一顿之后我就讲了这么一句话,我说今天受欢迎的不一定是好东西,今天不受欢迎的不一定不是好东西,我就提出这么一个观点因为当时都是工农兵,还有更多高层的人和知识分子,还有艺术家呢,他们承受不同就要有不同的艺术表现结果文革时候就把我牵出来大批判一顿因为当时运动是整资本主义的当权派,我不符合,我又是党内的成员,又不是当官的,我只是个普通搞艺术的人,所以造反派又给我平反了我的这些细节性的经历应该说是不一般的正因为这个经历的不同,造就了我在艺术上的追求,在艺术上的特色当然令我能一直坚持到现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瓷土对我的巨大吸引瓷的材料,瓷的工艺,这些东西太丰富了搞艺术的,最丰富的材料就是陶瓷,你研究它、追随它、表现它简直无穷无尽我自己也有一个小窑,我的窑叫“笑啼窑”(取又笑又哭之意)陶瓷艺术是火的艺术,陶瓷艺术它是哭艺术的结晶,它有哭的成分在里头,它有艺术的结晶在里头,因为是高温烧成,有时候往往是计算不到的,它有一种审美的东西在支助你,在帮助你,它产生的结果是天人合一既有人工的痕迹在里头,也要有天助因此它往往出现一些神奇的效果,是你意想不到的,比如说有的作品本来要求烧到1300度,但烧到1100度时突然停电了,结果出来了一个很神奇的效果,比如说它开裂了,陶瓷作品如果开裂了,是要打掉的,但我说这个好,这个结果更自然,废的(作品)传出来的神奇要求我用艺术去表现大家如果仔细看,我作品里各种不同的激励效果都有,这个是历史上没有的,历史上一般对釉色的要求是光亮的,哪里起个泡开个裂都不行的,都是要丢掉的从废弃品当中发现它的特色,这也就产生了我的特色,还没有多少人产生这种艺术效果我对景德镇这么深厚的感情,对陶瓷的执著精神,我有很多感悟,很多值得谈的东西,我是觉得通过这次展览,如果把陶瓷艺术在中国的社会地位提高一点,把陶瓷艺术在中国的艺术家的认识里头提高一点,把整个陶瓷艺术提升一个档次,我就会很欣慰因为陶瓷艺术在众多的艺术家眼里,好像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不能和纯艺术并驾齐驱的所以大家更应该重视这一块的发展,陶瓷艺术太值得人去追求,你追求一辈子都不够,我可惜到了这个龄了,好多东西还值得去研究、去发掘、去发现,工艺上也好、材料上也好,确实是无止境的另外,我们陶瓷艺术应该怎么看待它?中国的陶瓷是什么时候走出国门的?是丝绸之路时就走出去了一直到现在,中国的陶瓷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远远高于我们自己认为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也可以举一些例子来看,首先中国的名字怎么来的?china,景德镇一千以前叫昌南镇,中国的陶瓷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到了何等的地步可想而知还有现在在国外的博物馆里头差不多都有大批量的中国的传统陶瓷(有些是景德镇的陶瓷的收藏)还有,前几英国一个元代的罐子拍卖了两亿四千万,去清代的一个瓶子拍卖了五亿多,我不知道中国的其他的艺术品有没有这样高的拍卖价位?因此,陶瓷艺术它是世界的,得到了世界的承认,可是我们自己还是民族的,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国际上的承认和收藏如何看待我们现在的陶瓷艺术?国外的人为什么把陶瓷艺术看得那么尊敬,评价那么高?国外人看陶瓷艺术它是科学和艺术的结晶,首先中国发明了陶瓷,它不是单纯的艺术,不像国画它就是一张纸,你画出什么效果就是什么效果瓷器不一样,它是经过火烧的,它的工艺过程、烧制方法都有科学的含量在里边不论造型还是画面,跟科学技术都是分不开的,因此它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的共同的结晶。
他(外国人)崇拜的是这个东西,可是我们中国人恐怕不是这样看,以为瓷器太普遍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因此他(中国人)往往是看艺术不怎么样,你这个只是民间的而已(当然我们陶瓷艺术主要还是民间的东西为主体,为普通民众所接受,这也是事实)作为我来说我不满足于一个地方的表现,我的意思是从民间走向民族,我吸收了民间很多地方的优势,以民族的理念一笔成神,意向化的艺术。
比如我那个盘条就是从民间做的大缸得到的启发,我就想以这个方法来做动物可不可以呢?于是我就利用传统的方法做了一系列的动物张守智:拧条的作品在这次展览里面是猴外婆周国桢:民间的东西有它很优秀的东西,也有一些继承的东西,更优秀的你需要继承,这个就看你善不善于发现,你能不能发现我的艺术是从民间跳出来的,就跟地方戏一样,地方戏不管是赣剧还是粤剧都不能够称为民族艺术,民族艺术是凝聚了民族的精华的第三个时期我是受什么启发呢?粗材料表现作品,是到西北参观霍去病雕塑时发现的,霍去病是汉代的一个将军,汉代给他做了很多雕塑,最后又改变了我的创作思路,我要吸收汉代的东西,太伟大了,我再一次崇拜很写实的东西所以从我的历程来说,我确实是不断地吸收、不断地发现,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过程国内的轻人现在往往还是崇拜西方,认为西方的月亮总是圆,现在搞陶艺的总是受西方的影响比较大我倒觉得我们应该好好地研究民间艺术,好好地研究民族艺术,只有这样,我们才既能把民族艺术的精华继承下来,又能把现代感表现出来,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