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iwonceromicstour张凌云thispaperintroducenewtaipeicityyinggeceramicsmuseum.taiwanceramicblennale2010andthedepartmentofceramicatnationaltainanartuniversity.aswellaselaboratesthemordenceramicartoftaiwan.的夏天,受台湾陆委会的邀请,我来到台北做两个月的交流访问先后走访了很多地方,莺歌陶瓷博物馆和国立台南艺术大学陶瓷系这两个地方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莺歌陶瓷博物馆位于台北县莺歌镇,这里有800多家陶瓷工厂和陶瓷店,素有台湾景德镇之称在莺歌,仍然可以见到一些被烟灰熏黑的老式砖砌烟囱。
有一条很长的街道上布满了陶瓷店,琳琅满目的陈列着各种生活器皿和创意陶艺。
莺歌陶瓷博物馆占地12公顷,整体建筑造型简洁,外墙大量使用了玻璃,使空间产生无限延伸和虚实的变化,主楼是地上三层,地下两层的展览馆有为陶艺创作提供的展览空间,为陶瓷历史介绍的博物馆空间,为陶艺教育的教学演讲空间,比较特别的是馆方专门为儿童设置了一处土的体验区,给予儿童一个自由的空间,无拘无束地观察土和制作土的世界莺歌陶瓷博物馆以策划展和邀请展的方式建构了台湾当代陶艺和陶瓷生活美学,成为台湾和国际陶瓷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正在举行两一度的台湾国际陶艺双展,纽西兰籍策展人moyraelliott从企划构想、遴选作品、展场呈现皆由她一人主导moyraelliott提出展览的主题是磕牙乐(korero),字义来自于纽西兰原住民毛利语的会话她认为会话是由生活出发,做为同样进入生活场域的陶艺,便存在和会话共谋的重要交集而陶艺家的多面性创作早已不再以形体上的造型为满足,故无论是单件、组件、装置、新媒体、录像、动画、音效、符合媒材等都在展览上呈现。
moyraelliott根据不同作品的属性设立了主题,界定了六个不同的展场区域:聊天室、沉默对话、直率交谈、勿涉政治宗教、颠覆性讨论、家庭讨论在展览的作品中,我比较喜欢三位艺术家的作品纽西兰艺术家jimcooper的装置作品《最后的专辑封面》,灵感取材于披头士的经典封面《sgt.pepperslonelyheartsclubband》,在形体和色彩运用方面用夸张的手法,也夸大动物及人类的表情,并将自身的观察转化於作品中,让人感受代嬉皮乌托邦意象的心理契合法国艺术家jean-nicolasgerard的《晚宴》则用了实景布置,把器皿放置在餐桌上,还在餐桌旁边的墙上悬挂了摄影照片,展示了他制作的器皿被使用的情景,重构了展场不在场的用餐者,也试图让观众以并非他者的角度来感受作品日本当代陶艺的代表人物星野晓的作品《螺旋、春雪》给人震撼的力量。
这位曾经是日本走泥社最轻的创始会员善用泥土的特性,用简单的手捏方法成型,表现大自然给予他的感受他曾在爬山时看到一幕景色:一片初雪和g青朗的蓝天,白雪在蓝天下因阳光而融化,这和釉料在火中融化的景象有相同之处星野晓将泥土用螺旋的结构塑造,这使得作品外貌直立却有波动,展开的内侧通向深处,形成另外不同的空间坯体的表面出现凹痕、隆起、波纹,展现出泥土柔软的特性此外还举行了为期两天的研讨会,研讨的主题是:国际陶艺竞赛已死?。
参加研讨会的人员是世界各地的策展人、陶艺家和艺术批评家,深入探讨了当下国际陶艺的竞赛机制,质疑这种机制带来的种种弊端,并思考了未来如何发展的方向在研讨会上发表演说的美国独立评论家fitting认为研讨主题实际是一种开放态度,有助于检视当今国际陶艺竞赛的本质另一位美国陶艺评论家brown则从长期学术领域的观察,认为国际陶艺竞赛是陶艺家在学术界的重要指标,就理论的层面进行交流验证在磕牙乐展览的同时还举办了名为向前辈陶艺家致敬的台湾中坚辈陶艺家的展览,以张清渊、刘镇洲、萧丽虹等八位台湾陶艺家为主由于这八位艺术家在1960至代有大量优秀的作品,因此这个展览兼具梳理统和几种影响台湾当代陶艺的创作路线正是这些陶艺家在创作过程中超越任何指涉的艺术形象,形与无形之间,使陶艺作品新的思维跨越时代的限制行至台南,正值国立台南艺术大学陶瓷系的学生期末考评学生把一中所做的作品陈列出来,阐述作品背后的理念与想法,回答教授的提问让我佩服的是张清渊教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张教授坚持给两种学生分数不及格:一种是不认真的学生;另一种是有才气的学生,但没有充分把这种才气施展在作品上。
在这样的压力下,学生作品的成熟度和完整性令人惊讶当然这是与良好的师资环境有关张教授的学生是台湾岛内各个陶艺大赛的得奖常客,研究生朱方毅的作品《物件记忆,记号,纪录》曾获得台湾国际陶艺双展首奖,他把物件视为可以传达人生观意识且情感依附的一种媒介,也是人对自我环境产生记忆、情绪、想象情境所延伸的立体图像另一个曾获台湾美术新貌展第一名的研究生胡慧琴的作品始终散发出圆满愉悦的气息她拥有敏锐的感受力,这让她能够在微妙的事物中发现可以创作的元素她认为创作是一种寻找过程的状态,没有终点或目标,她不期待完成,因为这种演化的过程才是她最珍贵的宝藏在台湾接触到的不同陶艺家和他们的极富创新的作品,让我发现当代陶艺创作的转化与蜕变,也发现陶艺无限延展的韧性及更宽泛的艺术领域(作者系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