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及“古窑”,想必几乎所有的镇巴佬都知道在哪,头脑中也立刻会浮现一幅“古窑”美景其实我们所指的“古窑”应该叫做“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它位于西市区枫树山盘龙岗,于开始建设当时为配合城区改造,保护一批历史文化遗迹,政府决定把散落在市区的部分古窑场、古作坊、古建筑异地集中保护,集文化博览、陶瓷体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整个博览区由“古窑瓷厂”和“陶瓷历史博物馆”两大景区组成,是景德镇最重要的陶瓷文化旅游区之一,也被国内外专家和陶瓷爱好者称为“活的陶瓷博物馆”《瓷器》记者朱袁成文/图景德镇古窑为我国传统窑炉中独具风格的窑,是宋代以来发展而成最古的窑炉为了文化遗产,这里既有身怀绝技的老艺人,又有脱颖而出的新秀,老艺人仍在手工制作这些精美的陶艺,新艺人又传承了手艺,采用完整的传统手工生产方式和古老的工具设备,仿制历朝名瓷,在作坊里见到的是“手随泥走,泥随手变”巧夺天工的拉坯成型,而在镇窑里再现的是凭一双火眼金睛观看火色、火势、炼泥成瓷的把桩师傅绝技国内外游客在此跨越时空界限,仿佛置身于明《天工开物》中记述的陶瓷生产作坊里,从中便能领略到古老神奇的手工制瓷配套行业原全貌古窑瓷厂是根据有关的历史文献,再现明清时期景德镇制瓷工艺的一个大规模手工作坊,它由风火仙师庙、圆器作坊、琢器作坊、柴垛、窑房、镇窑等组成,向我们展示了景德镇独特的瓷业习俗、古代工业建筑布局和明清时期景德镇手工制瓷的工艺过程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景德镇的瓷工是怎样生产瓷器的风火仙师是景德镇瓷业工人所祭拜的一个特殊的神这位神原本是一个真实的人,名叫童宾,字定新,明代万历间(公元1573~)的浮梁里村人他幼读书,秉性刚直,因父母早亡,遂投师学艺,在御窑厂做工明代万历二十七(即公元),御窑厂奉旨烧造青花大龙缸,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烧造这种口径达1米的大龙缸,难度很大,所以久烧不成当时是一个名叫潘相的宦官(也就是太监)任江西矿使,兼理景德镇窑务,监督烧造大龙缸这个潘相假天子之命,对陶工、窑户进行“例外苛索”,而且动辄鞭挞甚至杀害窑工,窑工处境十分凄苦随着烧造期限的临近,潘相更是变本加厉,以至窑工随时都有性命之忧窑工童宾看到同伴们的困苦,非常愤慨,愤然纵身跳入窑内,赴火而亡,以示抗议同窑的瓷工悲愤万分,决心烧好窑内瓷器,以此表达对童宾的哀悼。
第二天开窑一看,大龙缸果然烧造成功这种缸直径1米,高60多厘米,外围环绕着青龙,下面有潮水纹大龙缸的烧造成功是景德镇陶瓷史上的重大成就然而童宾之死,却激起了全体瓷业工人的义愤,最终导致民变,全镇工匠群起焚烧了御器厂的厂房此举吓坏了潘相,偷偷地只身逃走。
在瓷业工人的强烈要求下,朝廷为平民怨,缓和人心,不得不在御器厂的东侧修建“佑陶灵祠”,为童宾立祠,并敕封童宾为风火仙师景德镇人把手工制瓷作坊叫做坯房,是生产瓷坯的场所这些作坊从建筑结构到工艺流程都和景德镇古代的作坊一样,较完整地展示了景德镇古代制瓷工艺和陶瓷业的传统习俗,令游客能够充分感受到景德镇古代制瓷工人的智慧和风采。
正是这些古典文化的气息,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在古窑瓷厂,吸引游客的要数作坊和镇窑每逢节假日,许多中外游客慕名而来就是想亲身体验一下拉坯的感觉,以及感受一下千以前古人是怎样烧制瓷器的瓷坯的制作大部分是在作坊里的辘轳车上完成的工人师傅用木棍搅动车盘,车盘快速旋转,这时即进行做坯做坯,我们俗称拉坯,利用双手在飞旋的车盘上把瓷泥拉制成粗坯碗、盘、杯、碟等器皿就是这样拉出来的,随着工人师傅手型的变化,一个粗坯很快就出来了。
拉坯要求眼准手稳,随着双手的微妙变化,碗形也在不停地变化着,手引泥走,泥随手变,给人以柔软而富于弹性的感觉虽然游客们难以有师傅那样的好手法,但他们还是沉浸在拉坯的快乐中当记者从古窑瓷厂手工作坊经过时,看见两位女孩正在观赏手工制瓷师傅的表演一位女孩告诉记者,她叫王林凤,是湖南籍陶院大二学生,她曾经参观过许多地方的制瓷作坊,不过都是比较现代的造瓷工艺,像古窑这样的纯手工制瓷还是第一次见到所以她在古窑找到了别处没有的古典文化特色,她很喜欢这种原生态的陶瓷文化说完后,王林凤拿起相机,不断地按下手中的快门瓷坯成型后就要烧制,窑成为陶瓷生产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
景德镇窑简称镇窑,利用松柴等燃料燃烧温度高、火焰长的特性而烧瓷。
镇窑的外型如半只鸭蛋覆在地面,因以松柴为燃料,我们也称之为柴窑它具备了其它各类古代陶瓷窑炉难以兼备的优点,加上独特的、井然有序的烧成工艺操作,使镇窑能同时烧成粗精不一的各类瓷器,由此不难发现镇窑充分体现了我们古代制瓷的高度技术成就
文化民俗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文化民俗 :
其他周边及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