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建筑琉璃的胎釉在化学组成上有什么特点?建筑琉璃的烧造始于隋唐时期,辽金时期北京龙泉务窑等大量烧造建筑琉璃,以后历代都有烧造,至明代而极盛明初宫廷建筑所用琉璃瓦,初在南京聚宝山(今雨花台)设窑烧造,永乐迁都北京以后,又在北京的琉璃厂和门头沟琉璃渠村烧造明代的琉璃制作在山西地区亦很发达,这和当地寺庙建筑的发展密切有关。
古代建筑琉璃制品的胎都采用当地白土或普通粘土为原料,化学组成差别很大,对原料的处理大都不太讲究。
所用的釉以黄,绿为主,有时亦用蓝色和紫色大多数琉璃釉的配方和唐三彩等中国传统低温色釉没有太大差别,也是用铅粉和石末配制而成,属于铅釉系统但也有少数例外,如明代的某些蓝色琉璃釉中含有很高的k20和na20,而pbo的含量则较典型的铅釉低得多。
清代的某些蓝色琉璃釉中,含有很高的cao和na20,而pbo的含量仅为1.35%
陶瓷工艺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陶瓷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