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瓷器作为一种艺术品,在中国漫长的朝代更迭中,得到发展升华最终,以极高的艺术价值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瓷器装饰中,佛教题材图案装饰在中国陶瓷美术史中写下浓厚的一笔,比如,西汉末佛教传入我国,到了南北朝时期,受到佛教艺术的影响,陶瓷器的纹饰发生了变化,莲瓣纹和忍冬纹大量出现这对于把传统文化符号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艺术语言共同融汇成璀璨的中国陶瓷装饰艺术佛中大悟得神韵,仙班参禅凭妙笔笔者经过多研习创作有关佛教题材的陶瓷艺术作品,并得到了同行的普遍认可,本文就佛教题材在陶瓷艺术创作中展开论述,并阐述了笔者创作佛教题材陶瓷艺术作品的心得关键词:佛教题材陶瓷艺术装饰文化在景德镇这么一座艺术气息浓厚的千瓷都,传统文化的底蕴蔚为壮观,人文艺术气息氤氲环绕在这片沃土,盛行一种浓郁的陶瓷文化,陶瓷文化的表现不仅在于它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大自然、文化、习俗、哲学、观念,而且在于它所反映的方式。
一、佛教题材在陶瓷艺术作品中的表现著名诗人郭沫若在其词《西江月·颂陶》写道:土是有生之母,陶为人所化生陶人与土配成双,天地阴阳酝酿水火木金协调,宫商角徵交响汇成陶海叹汪洋,真是森罗万象这首词通过艺术手法再现了陶瓷艺术是人类生命的物化形式,人们在陶艺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地结合时代的需求,发明新的材料、新的器型和新的审美样式,但不管怎样的“陶海汪洋”、“森罗万象”,中国陶瓷都一直蕴含了阴阳酝酿、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审美品格,始终以生生不息的生命情态出现在各个时代的优秀的陶瓷作品中,供后人鉴赏和借鉴佛教题材在陶瓷艺术作品更是达到一种“神化”的境界1、从艺术审美角度看佛教艺术之美与世俗艺术之美是不同的,它首先与宗教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是劈山开凿的巨大石窟造像,还是制作精美的小佛,都寄托着作者对佛国净土的美好祈盼多少无名的艺术家,怀着虔诚的信仰,长累月在昏暗的窟室中一笔笔描绘,一锤一斧的雕凿,没有宗教信仰的热情与力量,就不会有佛教艺术的产生宗教是想象的产物,艺术创作更离不开想象,宗教的想象力是佛教艺术创作的推动力比之世俗艺术更能展开想象的翅膀佛教艺术美中饱含着信仰的因素,它们是信仰、崇拜的对象,不是单纯的观赏对象,佛像之美与佛教教义,与信仰情感紧密相联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的:“在更进一步的发展阶段上,许多神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转移到一个万能的神身上,而这个神本身又只是抽象的人的反映。
”[1]但是佛教艺术又不等同于佛教陶瓷艺术家们把佛经中抽象的哲学概念、神学术语,用绘画陶瓷的艺术形式表现为视觉形象,是一种全新的创作过程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陶瓷艺人们必然要从当时当地的现实生活中寻觅素材,经过匠心熔铸形成意象把时代的特色,民族的风貌带入作品,印度佛像表现印度人风貌,中国佛像则反映中国人的思想感情、风俗习惯,审美理想与民族精神2、从艺术形象角度看佛教中诸神形象创造于印度有趣的是它并不是伴随佛教的诞生出现的早期的印度佛教雕刻中并没有佛的形象,只用宝座、法轮、伞盖、菩提树来象征因为当时早期佛教思想认为佛陀是超人化的,不能具体表现其相貌直到公元2世纪贵霜王朝时期的佛教艺术品中才直接雕刻出佛的形象,因贵霜王朝统治地区长期受希腊文化影响,继承了希腊美术传统,主要产生于犍陀罗地区,故称犍陀罗艺术佛教在陶瓷艺术中的体现为大家把佛教人物作为可以救助自己的神以后,发现神的形象离普通人太远了,为了拉近佛教与普通人的距离,使大家觉得菩萨就在大家身边并使佛教的形象更加的亲切便将神的形象拟人化,这样创作出来的佛像形象本身似曾相识。
在佛教陶瓷绘画中以神的美好幻想来表现人间的生活,也就形成了这一时期佛教造像写实的制作方法这样使佛教陶瓷更符合人们的愿望,使普通人更容易接受佛教中的“神”二、佛教题材对陶瓷艺术发展的影响综观我国传世经典陶瓷艺术作品,其中许多作品与佛教题材紧密相联,如很多与莲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莲花象征整个佛教,并以莲花的纯洁表示佛国净土,佛教中有“出五浊世,无所染着”来赞誉莲花的圣洁。
以这种象征寓意产生的陶瓷艺术作品数量不在少数,当然,还有如释迎牟尼、观音、罗汉、达摩、八仙等为常见入画题材,这也深深地影响了陶瓷艺术的发展1、追求吉祥寓意的主观性中国是一个追求向往平和、吉祥、幸福的国度宋代以后,莲花纹在北宋早期仍占有一席之地,尽管后来随着荷塘风光、河池水禽、婴戏莲花等富有民间生活气息图案的大量出现,莲花纹逐渐失去了长期以来明显的佛教含义但莲花纹继续发展,莲花的形态更是婀娜多姿,这时的莲花纹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并越来越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以丰富的形态呈现在人们面前莲花图案的广泛运用,有很多的寓意和丰富的内涵如“莲有余”,有吉祥、幸福之意愿;“并蒂莲”象征纯洁的爱情;“莲籽”,寓意“连贵子”;“莲枝藕”,表示合家团圆,子孙满堂等等2、故事传说的生动性中国是一个喜欢怀旧的国家每个地方都流传着亘古千的美丽传说,每一个传说都对人们精神与心灵产生一种慰藉一方面这种传说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乡土文化和民族精神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传说叙述人物、刻画景物、解释风俗,传说质朴纯真、充满着乡土气息,讲述运用方言土语,极富韵味,将沉寂的历史山水描绘得灵光四射,使民众在传说的字里行间自然升腾出热爱故园的乡土情结;另一方面,反映现实,当传说的美丽与现实的残酷,人们将美好愿望寄托这种传说故事中的人物一样,比如,面对危难境遇时,人们双手合十,祈祷上苍(如来佛祖)的庇佑佛教题材在陶瓷艺术创作中的运用,将这种故事传说生动、直观地呈现给观众,如笔者创作的十八罗汉茶杯,神情各异,栩栩如生,让你产生更加迫切了解十八罗汉故事的欲望3、佛教与艺术的相生性人们往往把意想中的宗教形象通过各种材质,具体的把它表现出来,然后进行供奉,陶瓷便是其中之一这种现象并不难理解黑格尔早就指出“最接近艺术而比艺术高一级的领域就是宗教”,“宗教往往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受到宗教的真理,或是用图像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在这种情况下,艺术确是为它不同的一个部门服务”[2]是的,宗教与艺术的相生性,使得佛教题材在陶瓷艺术装饰中的运用绵延不绝,并占据一定的地位三、佛教题材陶瓷艺术作品创作心得1、佛教题材陶瓷艺术创作需要一颗虔诚的心心诚则灵,这句话在佛教题材艺术陶瓷创作方面一样适用佛教题材艺术陶瓷创作要求佛像神态逼真,主要以其多层次、满画面、主次分明的装饰特征和以彩绘为主兼刻、划、印花的装饰技法如在勾勒线条方面,就特别需要注意衣服线条的流畅及褶皱的明暗在纹饰装饰方面的绘画方面,要做到主次分明,繁而不乱,如主体图案纹饰中包括缠枝花卉,海水龙纹,莲池鱼藻等植物类纹饰图案,一般会将花卉纹做大花大叶,气势较豪放每一个细节都要用心才能画到恰到好处,巧得神韵2、佛教题材陶瓷艺术创作需要了解传说本身陶瓷艺人对所绘画佛教题材人物的形象大多是通过相关画稿以及电视、报刊等媒介加以了解到的,而并没有见过其形象笔者认为,要画好佛教题材需要了解传说本身,通过传说故事,了解人物的性格,以便在绘画中加以渲染如笔者常创作的《八仙过海》题材,在创作之前,查阅大量书籍、翻看许多相关文献,阅读了八仙求宝献寿、摩揭贪心抢宝、洞宾火烧东海、八仙攻占龙宫、救兵水淹八仙、玉帝派兵发难、大圣力敌天兵、观音出面调解等传说故事,这大大地加深了八仙在我脑海中的印象,同时,人物形象也逐渐饱满起来,于是凭借画笔,现诸陶瓷画面上。
3、佛教题材陶瓷艺术创作需懂得拓展与延伸传说故事是亘古的,永恒的,而佛教题材则是灵活的,可变的。
有些人学古少思,泥古不化;有些人学古不得要领,浅尝则止;有些人学古既能深入骨髓,又能运用自如,正如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说的那样“花最大力气打进去,又能花最大力气打出来”,铸古熔今,有所发展因此,把佛教题材陶瓷艺术创作好,就需要在打好扎实的基本功的前提下,有所拓展,有所延伸。
笔者花费大量心血创作了《八仙过海》等题材,不仅你能把握题材人物神态与性格特征,更能再次基础上加以拓展与延伸。
通过对《八仙过海》题材进行不同方式的表现,创作了《饮中八仙》,这饮中八仙为贺知章、李白、李适之等八位同醉文人这给人一种新鲜感和浓厚的人文关怀(作者:吴武安此文发表于《景德镇高专学报》第5期)参考文献:[1]国少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文化语言学视角[m].时事出版社,2009,092]李强.浅谈西方宗教题材绘画的发展[j].美术教育研究,2011,08.
陶瓷艺术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陶瓷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