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绘画技巧辨别“元青花”
Home|青花印泥盒上“东坡与砚”故事|从绘画技巧辨别“元青花”

大凡喜爱中国古瓷者,绝大多数爱好青花瓷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即古玩界俗称清三代生产的青花瓷被誉已为我国制瓷工艺的又一历史高峰、是目前古瓷收藏者热衷追逐、寻觅的主要目标瓷界的朋友都知道,古瓷鉴定主要是辨伪与断代两个方面在识真的基础上倘能掌握断代的方法,据证以断,循理以求,势必对进一步提高自身鉴赏能力、克服模糊臆断,避免以讹传讹,大有裨益青花瓷器断代与其他瓷器的断代既多有相同所在,又有不同之处,识别器物的时代风格是同的,不同的是,一般瓷器的断代主要看造型,而青花瓷器的断代主要是看纹饰,包括主题纹饰和辅助纹饰笔者多来一直不懈致力于古瓷和书画收藏与研究,赏玩之余,靠经验点滴积累成领悟下面将以中纹饰为主要依据判断清三代青花瓷代的认识归纳成如下几点:一、先观色调。

即古玩界俗称的发色细观青花色调的变化可以找到时代、分期上的区别据证康熙青花瓷色调以翠蓝色为主流,画面浓淡相间,层次分明早期蓝中带灰有的偏灰黑色。

深沉、灰暗或者迷混,十以后逐渐出现浓深、浅淡与稳定色调;中期青翠艳丽或轻淡,呈色达到巅峰,佳者被称为宝石蓝明显有别于早、晚期晚期浅淡或灰暗有晕散雍正青花色调主要有黑蓝、浅蓝、青翠和晕散数种。

用色深沉,无漂浮感,但色质远不及康熙层次鲜翠艳丽,色阶层次减少。

晕散的呈色加有细橘皮纹现象,具仿明宣德的华效果,重笔点染形成的黑疵是具有的时代特征。

乾隆青花色调很多人以为只有正蓝色一种,呈色深、厚稳重,事实上对乾隆青花瓷稍作深入研究的人大都知道早期色调仍有雍正晕色调呈色欠稳定;中期以后才逐渐形成正蓝明快的色调,不但稳定清楚,而且和谐统一虽然还有少量器物蓝中泛黑,层次不清,但色泽仍凝重沉着;晚期色调稍显青灰,以民窑最为突出。

二、再察画法古玩界俗称画派考察画法也同样可以看出时代特征,画法的时代个性主要体现在画风和技法两个方面先谈画风康熙早期仍有顺治时期绘画遗风,豪放粗犷与精细工丽并存;中期深受明末清初画家董其昌、刘沣源、华岩及“四王”等人的影响,构图舒展,意境深远;晚期承上正启下,绘工细腻,用笔纤细,但远近高物博画树,枝人物景致布局明显缩小雍正上承康熙晚期作清秀风貌,笔触更趋精细纤柔,构图疏朗,简洁清晰山水画仍以“四王”院画为宗,花鸟画则多受恽寿平绘法风格影响乾隆时期文化艺术得到长足发展,前朝不及当时名画家对瓷绘都有一定影响山水绘法多宗董浩、张沣源、婴戏多本金廷标,花鸟则多据蒋廷锡如能将不同时期画风的一些主要特点把握住,自然可以当作划分时代重要的一条线索后说技法,技法即指笔墨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康熙早期用粗线勾勒平涂技法,填色准确,中期以细线双勾分色技法为主,晚期则以涂染技法为多重笔点染技法是雍正一朝仿永乐、宣德的典型画面风格线条中用浓料重笔点染,以摹拟苏勃尼青黑斑及晕散的效果乾隆朝有单线平涂和单线涂后点染技法两种,后者占主导地位线条平滑、均匀,填色一丝不苟民窑器为盛博藏与研究,与雍正朝不同的是其青料点染的笔触短而圆康熙时画树技法也与雍、乾明显不同。

康熙时画树枝干喜用披麻皴,老笔纷披,奔放有力;雍、乾时绘枝只是描绘皴点,功力纤弱仔细从它的起落转折等处看清笔法,在有助于我们的鉴定工作最后需说明的是,拙文所列断代说是一种参考它仅表研究,笔者得出的一种初步认知,提出来与读者交流当然,执此一端即轻下判定方法也许还欠全面,倘若能结合造型、胎釉、款识等鉴定方法,互相印证,殊途同归,如是识别,当更见科学本文由香港福羲国际拍卖行平先生整理编辑更多艺术资讯添加公众号:香港福羲国际拍卖是否成功关键还是看拍品的品质,如果依靠拍卖形式的创新,忽视提升拍品的品质,恐怕不会有质的改变与成交的希望如果你有古玩精品想拍卖或者参加拍卖推荐会请即与福羲国际拍卖公司客服经理或授权征集点客服经理联络,洽谈市场趋势与托售事宜

更多青花瓷

青花瓷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青花瓷 :

其他周边及相关: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陶瓷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