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1.古代水井圈,泥质陶制,有的含砂或掺少量麦秸和谷壳战国时已有制作,南北方普遍流行,其中特别以燕国的上都(今北京市)和下都(今河北易县东南)的数量为多,分布也比较密集陶井的形制一般由尺寸相等、直壁圆筒形的陶井圈(也叫陶井甃)叠置而成井圈每节口径60—100厘米、高30—50厘米。
一般是时代早的体高、直径小,时代晚的体矮、直径大。
井圈用泥条盘筑法做成,体外多拍绳纹。
有的圈外印有文字戳记,圈壁上挖小圆孔几个,以便井外的地下水流入井内2.古代明器,泥质陶制西汉武帝时即有制作。
早期水井形制简单,井身作筒形,上大而下小,下为平底。
井栏约在井身上部三分之一处,栏口呈圆形或作椭圆形,其上印出各种图案纹样;后井身逐渐缩短,西汉晚期已变为一种仅有井栏而不见井身的方形或长方形陶井,至东汉中晚期,又演变为一种井栏与井筒合为一体,井身作筒形束腰,上设模制井架,并印出滑轮。
除泥质陶外,尚有铅釉陶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