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专家称,想创造出新的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艺术品,必须认真研究古陶瓷日前,由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从各自藏品中遴选出的163件套明清时期的贸易瓷在上海博物馆开展该展览不仅将明、清时期中国陶瓷外销状况呈现在世人面前,而且也引起人们对当代陶瓷外销的反思从一些展品中,我们就能大致了解明清外销瓷的一些特点,这对外销瓷的藏家来说,或许能提供一些参考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副主任吕成龙指出,早期,外国人主要是单纯收购中国瓷器,后来发展成为来样加工,在中国的窑场定制具有本国情调的瓷器。
此次展出的明代贸易瓷既有来自菲律宾、叙利亚和欧洲的传世器皿,也有日本专门定烧的器物,还有从沉船打捞出水的珍贵瓷器,反映了销往不同市场的中国陶瓷面貌的异同,揭示出当时瓷器的流通转运线路,从中还可窥见明代中期至明末中国陶瓷外销格局的发展与变迁到了清代,瓷器贸易进入“东印度公司时代”,西方各国的需求和审美为中国陶瓷生产带来新的生机,产生了一些全新的造型和纹样记者了解到,相较于西方金属器皿,中国古陶瓷之美首先表现为造型丰富,因为讲究象形取意,以模仿大自然的动物、植物、瓜果等形状为主,源自生活,所以使人备感亲切此外,中国古陶瓷的造型还特别强调完整性,例如,不管是何种瓶子,总是由口、颈、腹、胫、足等组成而且受传统儒家大而全、和谐美满思想的影响,中国陶瓷很注重均衡性的体现吕成龙说,如果仔细观察,人们还会发现中国古陶瓷造型很强调静态,不太强调动态,外形轮廓总体来说都比较柔和,不生硬,给人以和谐优美的视觉感受瓷器的装饰技法多种多样,包括刻、划、剔、镂、印、雕塑、塑贴等,装饰纹样也多富含吉祥涵义。
“瓷器已经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门类新的时代,中国人要想创造出新的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艺术品,必须认真研究古陶瓷,在了解古代文化和技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理念进行创作,这样的创新才有可能成为经典,中国陶瓷外销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吕成龙说鉴赏青花果树纹油醋瓶展览中有一对清康熙时期的青花果树纹油醋瓶,它是以欧洲的玻璃器皿为原型烧造而成瓶颈部两管交叉,腹内一分为二,互不相通,一半装橄榄油、一半装醋,往外倒醋时油不会出来,往外倒油时醋不会出来,可谓一器二用,设计构思非常巧妙景德镇窑广彩徽章纹汤盆展览中有多件纹章瓷,即为中国窑厂为欧洲贵族定制的瓷器,上有属于这个家族的纹章这件汤盆制于清乾隆时期,上面的开光内饰鸟雀栖枝纹位英国波内(powney)家族徽章波内家族居住在伯克郡温莎,于5月获得这一纹章家族中有多名成员在东印度公司任职传世器皿中,共有三套这个家族订制的纹章瓷器此盆是西方人用餐时盛汤的器皿,十八世纪中期,外销瓷中成套餐具的数量增加,汤盆开始流行,在一套餐具中,汤盆往往是最为华丽,器形最复杂的器皿,有各类仿银器及动物造型景德镇窑青花如意花卉纹香薰这对薰炉应该是清康熙间根据西方客户的订货要求生产的,形制高挑秀美,与中国传统式样不同,属康熙外销瓷中并不多见的精品器腹所饰多层如意花卉纹是康熙外销瓷上的流行纹样,时代特色鲜明。
同时,这件由四构件组装的、可以脱卸的器皿历经仍保持完好,也是难能可贵景德镇窑青花人物故事图把杯这件明末的杯子是按照西方客户的要求定制的,是欧洲常见啤酒杯的造型杯子以青花装饰,内容为猎鹿图,一手持皮鞭的骑马男子正在追赶着一头鹿,鹿慌不择路地向前逃窜,画面充满着动感。
在欧洲造型的器物上,以中国的绘画技法表现的中国传统题材内容,在17世纪较为流行,对于西方市场来说,异域风格的内容,更吸引人杯子有银质盖,这是在欧洲销售以后,客户按照自己的审美要求,由欧洲银匠制作的(以上藏品皆为上海博物馆藏)趣闻外销瓷运输方式很讲究用绿豆芽缠绕保护瓷瓶中国的外销瓷收藏很多来源于沉船的水下考古所得,文博专家除了从中发现各类瓷器之外,也看到了一些颇为有趣的运输方式。
“当时,运输外销瓷是一个专门的技术活”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克伦介绍说:“瓷器用竹篓子抓紧便安全了有时,承运人还会在竹篓子里撒上几把绿豆,将瓷器泡在水中时,长出来的绿豆芽缠绕了瓷器,便起到了保护作用”
行业资讯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行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