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个名叫孙洪元的丰城人来到景德镇从学徒到作坊老板,几十间,他书写了一段陶瓷界的励志故事四代人的传承,让这个故事不断演绎新的版本唯一不变的是,“孙荣记”留给世人的启迪:勤奋 好学=成功一(清光绪十),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在江西丰城下房孙村的一户农家,一个男孩呱呱落地,父母取名为孙洪元。
就如同命运多舛的祖国,孙洪元的人生注定坎坎坷坷孙洪元的父亲是地主家的佃户,母亲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家人靠着几亩薄田勉强度日夫妻俩生有两子,孙洪元排行老二下房孙村偏安一隅,虽然贫穷,却远离战火的喧嚣如果不是因为一场变故,孙洪元可能像祖辈一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孙荣记”孙洪元8岁那,父亲突然病逝,失去顶梁柱的孙家彻底垮掉了,轻的母亲无力独自养活孙洪元弟兄二人过了近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孙母实在支撑不住了她听说,把孩子送到城里学徒可以有口饱饭吃孙母考虑到大儿子还可以帮忙干些农活,于是决定让小儿子孙洪元去城里自谋生路几经打听,孙母听说有个孙姓老乡在景德镇开了一家陶瓷作坊,便让9岁的孙洪元去投奔他由于没有路费,孙洪元偷偷地扒在驶往景德镇的客船船舵上,企图搭个“顺风船”哪知没走几里路,船老板便发现了孙洪元船老板大声喝斥:“小崽子,还想偷东西?”孙洪元怯生地回答:“我不是贼,我是去景德镇学徒的,因为没钱买船票才扒船的”船老板细问之下,得知孙洪元是个苦孩子,起了恻隐之心就这样,身无分文的孙洪元来到了景德镇踏上景德镇的草鞋码头,孙洪元顿觉两眼一抹黑,东南西北都分不清。
连续两天,孙洪元都没有寻找到老乡,随身携带的干粮早已吃完正当孙洪元即将饿死街头之际,一位好心人告诉他一个信息:“有家陶瓷作坊的老板姓孙,而且是丰城人”孙洪元上门一问,果不其然,就是他要找的老乡老乡收留了孙洪元,但开出了个苛刻的条件——学徒期限为而在当时,学徒一般3到出师名为学徒,实为佣人身为孙老板唯一的学徒,老板家和作坊里的杂活都由孙洪元干,不仅端茶倒水,半夜起来还要倒夜壶伙食很差,饭管饱,可没有菜,能有一点盐拌豆子就不错了那时孙洪元还留着一条乌黑的辫子,由于没有时间梳理,加之营养不良,辫子竟然烂掉了!尽管在孙老板家的生活很苦,但孙洪元从来没有怨恨过他孙洪元晚的时候曾经对孙子孙同鑫说:“孙老板也可怜,日子过得很苦,连肉也舍不得吃他不仅要打理整个作坊的事务,还身兼账房和选瓷”孙同鑫告诉本刊记者,在那个代,作坊老板如果不和官府合作,生意就无法做大“那时的小作坊老板还不如今天的打工仔活得滋润”苦点累点,孙洪元倒也不在乎,可问题是没人教他手艺表面上,作坊里的师傅说孙洪元是孙老板的徒弟,没有义务教他,其实是担心“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而孙老板是个制瓷的“理论家”,指手画脚还可以,实干却不行一心想出人头地的孙洪元决定另辟蹊径——偷师学艺二孙洪元住在坯房里孙老板搭了一个小阁楼,用匣钵堆成了一张床,就成了孙洪元的安身之所阁楼距离屋顶只有1米5左右的距离,等孙洪元长身体以后,每次上床睡觉都要猫着腰,稍不小心,就与屋顶“亲密接触”更糟糕的是,坯房漏风漏雨,孙洪元找来木板堵住屋顶的缺口,但用处不大。
这间风雨交集的陋室,却为孙洪元偷师提供了便利白天,拉坯师傅在坯房工作的时候,孙洪元时常隐藏于阁楼之中,透过木板间的缝隙仔细观摩拉坯师傅的动作。
晚上,孙洪元用积攒的油钱(孙老板每月发给孙洪元几角油钱)买来灯油,点上后,借着微亮的灯光反复练习,揣摩动作要领每次练习完毕后,孙洪元都要把地面打扫的干干净净,以免孙老板和拉坯师傅发现由于拉坯是个力气活,纪尚小的孙洪元还每天抽空举石锁提升臂力孙洪元不仅勤奋好学,而且聪明过人有一天,孙洪元上街闲逛,一个卖剪纸的小摊引起了他的兴趣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各种剪纸造型,突然触发了孙洪元的灵感“用纸剪出满意的瓷坯造型,然后把自己拉出的坯型与之进行比较,并不断修正,不就能掌握拉坯的技巧吗?”“剪纸法”一经实验,果然效果不错平日里,孙洪元对拉坯师傅十分尊重,师傅交代的事情,孙洪元都会尽心尽力去做上夜班抢活的时候,师傅上厕所,孙洪元立马提个灯笼引路心诚所至金石为开,大约三之后,拉坯师傅终于开始指点孙洪元一二,孙洪元的拉坯技艺也日趋成熟孙洪元13岁的时候,他的拉坯技艺初露锋芒,并引起了孙老板的注意孙老板决定,小件的瓷器让孙洪元试试正应了一句老话“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两后,拉坯师傅黯然离开孙家作坊,孙洪元取而代之尽管孙洪元技艺已成,可杂活还得他干,工钱也比正式的师傅少一些对此,孙洪元全然不在乎,他忠实履行着学徒期限的承诺19岁的孙洪元离开了孙家作坊,跳槽到另一家陶瓷作坊那时,拉坯是所有工种中待遇最高的,类似于瓷工中的白领又过了两,孙洪元把母亲和大哥接到景德镇,一家人终于团圆了!正当孙洪元事业初起的时候,一个小插曲险些让他再次与家人分离一支军队来到景德镇拉壮丁,浓眉大眼、身体壮实的孙洪元被征兵军官一眼相中在兵荒马乱的代,当兵无疑是凶多吉少机警的孙洪元连忙编了个理由,得以蒙混过关当积攒了一定的资金后,30多岁的孙洪元开始自立门户,开了一家陶瓷作坊,名为“孙荣记”最初,“孙荣记”的产品定位于仿古瓷,后来市场上颜色釉走俏,孙洪元立即转变方向孙洪元精通拉坯,可对颜色釉却是一窍不通他采取了一个最笨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不断试验,直到成功为止孙洪元结识了摞泥师傅严地生由于听力不好,严地生被人唤作“聋子”摞泥看起来无关紧要,其实非常具有技术含量,事关瓷器烧制的成败如果瓷泥中的气泡多,烧制出来的瓷器就会有瑕疵严地生摞泥堪称一绝,他摞的泥巴比青石板还要平整,一点气孔也没有严地生手艺好,脾气也很大,许多作坊老板都与他合不来,但孙洪元是个例外两人成了莫逆之交,相交数十,直到严地生60多岁在孙家病逝有了严地生的鼎力相助,“孙荣记”出品的瓷器质量好、品种多,加之孙洪元的经营头脑活络,几之后,“孙荣记”逐渐在景德镇上千家的陶瓷作坊中站稳了脚跟然而,由于孙洪元不愿与官府打交道,因此“孙荣记”很难做到更大与当时在景德镇政商两界长袖善舞的“八大金刚”“三尊大佛”等大作坊老板相比,孙洪元还是个小角色福兮祸兮!正因为“孙荣记”规模不大,孙洪元得以在晚自保景德镇解放后,“八大金刚”“三尊大佛”被定性为大资本家,下场都很悲惨,有的甚至挨了枪子虽然孙洪元最初也被定为资本家,但由于他做人本分老实,后又被定性为手工艺者,“孙荣记”被国有化后,孙洪元进入了建国瓷厂当了一名工人,负责青花料的生产、配料、试验工作,直到逝世孙同鑫至今还记得祖父的一番教诲:房子、产业都不是自己的,只有手艺是带不走的“家有万金,不如手艺防身”——这句话成为了孙家的家训,并影响了几代人三忙于事业的孙洪元直到40岁才得子,取名为孙振东此后,孙洪元夫妇再没有生育孙振东身为独子,却没有生活在“蜜罐”里读了四私塾后,仅11岁的孙家少东家就开始跟随父亲打理“孙荣记”孙振东不像父亲一样主攻拉坯,而是拉坯、利坯、施釉、绘制等制瓷工序样样都学,并且还要记账管账几后,孙振东成了“孙荣记”的“万金油”,哪个位置缺人,都由他顶上“孙荣记”经常会请一些当时的陶艺名家来作坊创作,比如“青花大王”王步王步也是丰城人,王家与孙家又相邻,因此两家相交甚厚王步喜好“楚汉争雄”,恰好孙振东也是象棋爱好者,两人兴趣相投,顿成忘之交据孙同鑫回忆:“王步的棋力稍逊父亲,而王步有头疼的毛病,棋盘形势不好,就会用手帕包头因此,父亲常常会故意让棋”孙同鑫曾经看过王步画青花:一间狭窄的房子里,窗户很小,阳光透过窗户已是非常微弱,老人独坐在桌子前,用画笔慢慢地在坯胎上勾勒……孙同鑫说:“王步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做人很低调,创作时的认真程度是任何一位现代艺术家无法匹及的”王步对孙同鑫的影响是巨大的他除了从王步身上学会了青花分水的技艺外,王步坚持艺术创作不仅要靠技巧,同样也需要注入思想的理念,也深深影响着他尽管与王步等人相交,孙振东却没有走上陶瓷绘画的道路他把精力全部放在“孙荣记”的经营管理方面,因此无法在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史上留下一笔这也许是一种遗憾,但也是一种必然因为发展壮大“孙荣记”是孙振东义不容辞的责任“孙荣记”的招牌被政府摘下时,孙振东仿佛感觉失去了灵魂但他没有悲伤和愤怒,他很清楚,这是时代的潮流,不是任何人可以左右的房子、作坊、田地等孙家资产全部充公,此时,孙振东想起了父亲的一句话:家有万金,不如手艺防身,孙振东随父亲进入建国瓷厂,与父亲一样从事青花料的工作负责青花料可是一项肥差,经常有原料销售人员找他通融,并许以回扣,但无一例外遭到回绝由于出身不好,孙振东在厂里为人处事谨小慎微,以免授人话柄孙振东继承和发扬青花瓷工艺技术,其研究开发的配料、配釉独树一帜,成为享誉业内的青花料专家孙振东平平淡淡地走完了下半生,,73岁的孙振东逝世,他留给孙家最大的一笔财富就是做人的道理: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孙振东生有6个子女,一女五男,其中5人从事陶瓷业老大孙同鑫说:“外人总认为‘孙荣记’就是孙同鑫,其实我家只是‘孙荣记’的一个分支”四,孙家欢天喜地迎接长孙的降临此时,景德镇的陶瓷业日渐衰落,“孙荣记”也是江河日下据史料记载,全镇制坯行业(包括圆器、琢器)开工的厂家共有145l户,到解放前夕已减至90余户孙同鑫的童是在坯房里滚大的,天天看父亲做事,自己也学着玩泥巴读了四书,11岁的孙同鑫进入建国瓷厂学徒由于幼、且身体弱小,孙同鑫无法从事拉坯这样的重活祖父和父亲商量后决定,让孙同鑫学陶瓷绘画当时,建国瓷厂集中了一批出类拔萃的青花技术人员,包括王步的几名弟子,王步的几个儿子也经常到建国瓷厂从事创作孙同鑫耳濡目染,从而打下了一定的青花绘画基础有时候,王步造访孙家,看到孙同鑫在练习画青花,便饶有兴趣地在一旁看,然后指点一二有一次,王步对孙同鑫说:“不要光画青花,画画水彩嘞,能提高画青花的水平。
”为了提高孙同鑫的青花绘画造诣,孙振东特意买了些礼品带着儿子到王锡良家拜师,王锡良很爽快地答应了几十后,王锡良偶遇孙同鑫的儿子孙立新,王锡良笑着说:“你的父亲当提着篮子到我家拜过师哟!”事实上,王锡良并没有手把手教过孙同鑫,而是向他灌输陶瓷绘画的理念若干后,孙同鑫才真正明白王锡良的良苦用心这段典故几乎不为外人所知,孙同鑫说:“我水平太低,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王锡良的徒弟”孙同鑫还得到过祖父的指点孙洪元说:“你必须熟悉拉坯,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在瓷坯上作画”孙同鑫在建国瓷厂的工作很简单,每个人负责一个画面,他画的是牡丹画了一多的牡丹后,建国瓷厂精简人员,12岁的学徒工孙同鑫榜上有名此后,他进入电瓷厂成为正式职工,干得还是老本行——画青花说是画青花,其实就是复制画面孙同鑫感觉自己如同一台绘画机器,不断重复地干着同一件活在各种青花画面中,龙是比较难画的,只有水平较高的画工才有资格画,工资也要高一些为了学习画龙,孙同鑫专门到南门头的陶瓷门市部买来一件有龙的青花瓷,然后不断揣摩龙的线条和神态几个月后,孙同鑫画龙有模有样,顺理成章地成为厂里为数不多有资格画龙的画工孙同鑫遗传了祖父好学的基因,平日里只要见到画得好的瓷器,就会细心揣摩有一次,他看到张松茂的一件花卉作品,线条勾勒的技法让他惊叹不已此后,孙同鑫就不断学习和领会这一技法,直到今天,孙同鑫的有些作品还可隐约看到张松茂的风格,红旗瓷厂接到人民大会堂的一批釉下彩订单孙同鑫至今还记得,画面是凌霄花由于红旗瓷厂人手紧缺,便从其他瓷厂抽调了一批绘画技艺优秀的人员,孙同鑫名列其中孙同鑫只用了一天就上手,而且画的水平让红旗瓷厂的老师傅都自叹不如从此,孙同鑫便留在红旗瓷厂,直到退休同,在全厂举办的青花培训班上,孙同鑫在300多学员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结业在上世纪六七十代,中国的形势复杂而多变,景德镇的各大瓷厂一切工作以服务政治为中心,孙同鑫也无法独善其身他修过战备公路、砍过木材、开发过山区……这个时期,孙同鑫的绘画技艺几乎荒废掉了!四人帮被粉碎后,中国百废待兴,景德镇陶瓷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凭借着出众的绘画技艺,孙同鑫在各类评奖中频频获奖,在景德镇市第二届陶瓷美术“百花奖”评选中,孙同鑫获得了唯一一个优秀画面设计奖红旗瓷厂领导在省陶瓷工业公司组织撰写的一本书中写道:“孙同鑫创作过不少优秀的作品,获得过不少奖项,为红旗瓷厂的釉下彩瓷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个评价让孙同鑫极感欣慰孙同鑫曾经一度想离开红旗瓷厂,因为不想从事日用瓷创作有人说,“搞日用瓷是不会画画的人才做的事“这个说法让孙同鑫很受伤,秦锡麟主持筹建江西省陶瓷研究所,他点名要孙同鑫去省陶瓷工业公司系统有几万名职工,只有10个人被秦锡麟看中,孙同鑫当然不想放弃这个机会,可红旗瓷厂坚决不放人,孙同鑫为这事找过公司领导,也闹过,与厂领导的关系一度势如水火最终,孙同鑫妥协了!五当与红旗瓷厂的恩恩怨怨,孙同鑫早已看淡。
有一,孙同鑫去苏州游玩,看到一处园林门口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第一代的主人是某某大官、第二代的主人是某某名人……而现在的主人是国家孙同鑫感慨道,世事无常,一切都是浮云孙同鑫参评过“国大师”,但遗憾落选对此,孙同鑫淡然处之:“我的水平还不够呀”孙同鑫认为自己是个幸运的人:“我抓住了一个好时代的尾巴陶瓷艺人的地位从来没有像现在尊贵”尽管孙同鑫被评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但他一直都把自己定位一名陶瓷画匠在他的名片上,没有标示“省大师”的头衔,而是印着“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和“青花大泼墨瓷画创始人”对于孙同鑫而言,把“孙荣记”发扬光大是他一生的追求而在艺术成就上,青花大泼墨技法则是他引以为豪的骄傲,孙同鑫在总结前人釉下青花(五彩)技艺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表达自己心中景境的“青花泼墨”技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画风孙同鑫的泼墨技法,不仅极大丰富了青花瓷画创作手段,更给画面平添了一股磅礴大气他的许多作品一经问世,就受到了陶瓷美术界和收藏家的关注和青睐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级首席鉴宝人耿宝昌看了孙同鑫的诸多作品后,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近来,孙同鑫创作出了《大漠魂》《牧归》《晨》《春之恋》《大风歌》《雪后鸟鸣林更幽》等大量青花泼墨瓷画其间,故宫博物院还永久性收藏了他的《人在天涯》和《深山岁月》两块青花泼墨瓷板画。
尽管近七旬,孙同鑫却对创新充满了渴望他说:“现在陶瓷界兴起了一股进修热,不知道有没有学校愿意接纳我这样的老学生?”他认为,如今的陶瓷艺术界是后浪推前浪,“很多轻人水平都比我高”有人看过孙同鑫的作品后,对他说:“你的作品不像你这个纪画的,很新潮!”孙同鑫开心地笑了,这是他听过最动听的赞誉六孙立新是“孙荣记”第四代传人,在父亲孙同鑫的争取下,孙立新获得了红旗瓷厂的一个入厂指标,13岁的他成了厂里最小的工人入厂头三,孙立新练习的是陶瓷制作的基本功---学画线条那时候,孙同鑫总会在儿子练习的时候,悄悄绕到他背后,猛抽他的笔如果练得不认真、不使劲,笔会很容易被他抽走如果发现儿子和别的学徒偷空聊天,他会抄起凳子就砸过去严密的监督与苛刻的管教令父子关系十分紧张父亲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过于急躁,便想方设法为儿子找更好的老师17岁那,经王隆夫的引荐,孙立新投师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傅周海门下傅大师教学很有特点他告诫孙立新,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眼界一定要高搞陶瓷也一样,要读好书、看好画,不能把眼界看低了在孙立新看来,傅周海如禅师一般的教诲"点醒"了他——陶瓷制作是一门海纳百川的艺术,而绝非普通的技术之后,孙立新陆续进入陶院、职大等正规院校进修,丰富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以创作出有别于传统更有思想内涵的作品“跟传统不同,他有一些新的东西,吸收了一些外来的营养”谈及儿子,孙同鑫觉得,在孙立新的身上,既能看到传统的延续,也能看到创新意识的迸发在昆明园艺世博会上,受邀请去表演的孙立新亮出的就是拉坯的绝活,孙立新创办了“孙公窑”陶瓷研究所,有媒体评论说,这个研究所看起来更像是孙立新曾祖父经营的“孙荣记”作坊,制作现代陶艺制品的“陶吧”流行,“孙公窑”也改做现代陶艺,现代陶艺制品滞销,“孙公窑”又回到复古路线,孙立新也重拾自己的专长——青花瓷的设计和绘画近来,艺术陶瓷的市场很大,孙公窑的发展很迅速,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品牌,在百花齐放的陶瓷业占据了一席之地在孙立新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孙荣记”得到了传承和延续,而它的形式,离不开创新经四代传人演绎,“孙荣记”在新时代里,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
陶瓷历史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陶瓷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