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鼎泰”兴衰
Home|我收藏的五组小瓷雕|“余鼎泰”兴衰

有些事情很难让人想象!比如这场春雨,下个没完没了;比如江家坞29号这栋木板房和这木板房的老主人……从苏家畈穿过窄窄的江家坞横弄,向右走个几米,就是江家坞29号了这是一栋已有百历史的木板房,普通、破旧,光线极暗,四壁空荡,没有木刻装饰几前,余忠琦曾简单地把房子弄了弄,才勉强能避避风雨这是余忠琦的祖屋,是景德镇“三尊大佛”之首的余英泾留下的,“余财神跺三脚,全镇就要摇三摇”的余财神,就是在这栋破旧的木板房里成就了“余鼎泰”辉煌和终老一生余忠琦是余英泾的孙子,这位过六旬的老人是在一场雨接着一场雨下着的时候,讲述他的家族和祖业的瓷器:记者张钧和鹿鸣文/图练算盘都昌县南丰乡余晃村,滨临鄱阳湖,当地人世代以渔、农为生余晃村号称“千烟”大村在旧社会,乡邻如要评个是非曲直,只要提到“余晃”二字,人家都要礼让三分元宵,余英泾出生在这个渔村余英泾又名咏霖,号立农余英泾的父亲余寿显,小时候患有“五更泻”,务农不得,从鱼不善,12岁的时候,跟随他人来到景德镇学徒做瓷器后来,独自做些针匙余英泾在都昌乡下,上了三私塾,在他13岁那,离开老家,给父亲当起了帮手从此和景德镇陶瓷结缘一生。

此时,正值清朝末期,国运不昌,景德镇陶瓷也日渐走向衰败,很多陶瓷商号步入困境余显寿是个一字不识的半工半商的瓷业者,经过多在市场上摸爬滚打,深知市场水深水浅,为了锻炼儿子,不让其在生意场上吃亏,他琢磨出一个训练方法,就是练算盘他总认为:练算盘能练出灵性,头脑会变得精明于是,余英泾初到镇上,白天给父亲做帮手,晚上在家练算盘那时,他们还是住在抚州弄的一间平房里每当夜晚,噼噼啪啪的算盘声和中男子的呵斥声,从屋里传进弄堂里,这个时侯,很多和余英泾一般大小的学徒人,已经进入了梦乡余英泾是余显寿的独子,虽然如此,余显寿对儿子的管束十分严格,有时,他还有意识地弄些算术题给儿子做,一旦余英泾算错了,就免不了一顿皮肉之苦正是因为余显寿的严厉管束,再加上余英泾的刻苦与天资,余英泾的算盘练得十分娴熟,也为他后来的创业打下了基础,也让他在此后的日子里,凡事都学会了精打细算他成后,与童养媳袁福香完婚的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还十分艰苦,为了筹钱结婚,他四处张罗,筹集钱粮,他把能通知到的认识的人全都通知一遍,他想,他们来贺喜的时候,或多或少都能带些钱礼来,并用这些钱办了一个婚宴余英泾发迹后,家中常点的都是菜油灯,那时,电灯不算普及,但是有钱人家还是可以消费的他家的菜油灯也常常只用一根灯芯,只有客人来了,才会加上一根,等客人一走,便立即将另一根灯芯熄灭作为一个景德镇的首富人家,这是不可思议的当然,这只是余英泾在生活上的精打细算余显寿给余英泾打下的更多的是成就事业的基础。

三尊大佛之首余显寿苦心培养儿子,只是希望儿子的生活过得比自己好一些,能够居有其房,衣食无忧就心满意足了,对于一个从乡下到镇里来讨活儿的人,他并不指望儿子能成就多大的事业然而,后来的事,却大大出乎余显寿所料,儿子余英泾后来造就了景德镇赫赫有名的陶瓷商号“余鼎泰”,并成了景德镇的首富刚来镇上,余英泾只是学徒,从踩泥到做坯,学了个通便,积攒了一定的制造陶瓷技术后来随父亲做针匙搭窑烧到了20多岁的时候,就开始当家理事,按照自己的志向和经营方式,一步一步开创自己的事业当时,在景德镇,如果自己懂陶瓷烧做技术,加上有点头脑,很容易立住脚跟的余英泾利用父亲和自己的积蓄,租了间坯房,自己做坯搭窑,成瓷之后自己卖,然后利用所得,增租坯房,扩大生产到达一定程度后,他便买下几间坯房因为自己懂技术,又善于经营,他的事业像滚雪球一样,发展得越来越大,到后来,发展到有家屋、窑房、坯房、店铺50余幢余英泾事业发展的顶峰时期,是在到他去世的在这期间,正是社会动荡时期,朝代更替,军阀混战,受其影响,景德镇的陶瓷生产和经营已经走向了低谷,有许多陶瓷业主经不起折腾,纷纷关停倒闭而此时的余英泾,由于资本积累雄厚,并网罗了一批技术工人,使其立刻在同行业中崭露头角,以其技术、产品质量和信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陶瓷商家,财势迅猛扩大这时,余英泾开始琢磨着给自己生产的瓷器取个响亮的名号了几经思量,他给自己的商号取名为“余鼎泰”,寓意长盛不衰凡是他生产的瓷器,底部均落有“余鼎泰”三个字余英泾生产的瓷器有精瓷也有粗瓷,主要品种有马蹄杯、石榴盅、餐具、正德碗、斗碗(6寸到满尺)、盘、和合器、蓝边大碗、二碗、罗汉汤碗、鲜花碗、灰可器等产品主要销往湖北、天津、上海、江苏、安徽及省内因为“余鼎泰”的瓷器,在市场上很有声明,很多陶瓷业主开始效仿余英泾,把自己的商号取名为“某某鼎泰”,北洋军阀刘宝提兵败路过景德镇时,强行向景德镇商会借贷100万银元充当军饷商会紧急商讨对策,决定在全镇富户中按财产多少的比例,分摊款项前三位称为“三尊大佛”,依次称为“四大金刚”、“十八罗汉”,余英泾名列第一,故有“三尊大佛”之首的称谓李子衡借钱余英泾究竟多有钱?地方史书上都没有明确的记载,只简单地记有“余家拥有家屋、窑屋、坯房、店铺50余幢”爷爷有钱到什么程度,余忠琦也不知道,在他出生的时候,爷爷早已经过世,家道已经走向没落关于余英泾的财富,更多的来自坊间的传说余忠琦说,他曾听街坊里的一位老人说,在一次大饥荒的时候,景德镇设了几处粥棚,他爷爷用独轮车推了一车银元到赈灾处,供买米施粥之用,曹时生曾写过一篇《“三尊大佛”首尊窑户余英泾》的文史文章,曾走访过许多知道余英泾故事的老人和亲友,文中写了一个“余英泾打制金罗汉”的坊间故事说是当时景德镇一家金银首饰店老板,自诩自家黄金有多富足身为景德镇首富的余英泾听后,十分不高兴,就派人推了几车大洋到那家店里,要其打一个金罗汉,当场把那个老板吓得膛目结舌景德镇有的史料,记载了一个李子衡打造太白园的故事,中间就提到了李子衡向余英泾借钱的事李子衡是广东顺德人,常驻在镇上的广东会馆,替老板采购瓷器,人们都叫他“小老李”,此人原本并不富裕,但头脑十分灵活,会经营,,他在景德镇开了一家“公和安”的瓷行,赚了不少钱,为了显示自己的富裕,他在富商上弄建了一座小洋楼,又在屋后建了一座花园,并自称“小桃园”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还想建个大花园(就是现在的太白园)因钱不凑手,他便想在景德镇的富商中借点,李子衡按照广东老乡提供的地址,去找余英泾借钱那天,他乘坐轿子,来到江家坞,到了余英泾家门口时,发现房屋破败不堪,还以为是走错了门他向周围人打听,确信这是余英泾家时,走了进去,正巧碰到余英泾穿着粗布衣服、腰扎毛巾正在家里干活,他误以为是余英泾家里的长工最后,余英泾是分文未借给李子衡不是没钱,而是余英泾看不惯李子衡显摆的样子,江西瓷业公司创始人康达,集众筹资,重建龙珠阁时,余英泾积极响应,在各帮派中带头捐出巨资在公益事业上,他也舍得花钱,他家乡下闹水灾、旱灾时,他前后三次捐资救灾,后来又在他的家乡捐建了一座公益学校当然,余英泾所捐的钱,比起他所积累的财富来,只是九牛一毛在他去世后,他的儿子余豪元再没经营,坐吃到全国解放余英泾的处事之道从20多岁举业,到成为轰动全镇的首富,余英泾用了短短十几时间,其中有他工人的血汗,也与他的为人处事和经营分不开曹时生在《“三尊大佛”首尊窑户余英泾》一文中,通过走访,总结了余英泾的成功之道,就是在管理上,勤俭节约、减少浪费;在经营方面,主张和气生财、讲究信誉;在处事方面,严己宽人余英泾在自己的厅堂里,挂了一幅字幅,写着“黎明即起,洒扫清除”,这幅字幅告诫他自己和家人,要早起,不要贪睡,不要偷懒他每天都会亲自到自己的坯房和窑房里查看,亲力亲为在产品经营方面,他讲究“信誉”二字,销售的瓷器,暗指定价,绝不允许工人们将产品鱼目混珠,欺骗客户正是因为他对生产抓得紧,对产品质量抓得严,所以,他的瓷器吸引了大批客户,为自己带来了滚滚财富余英泾是都昌人,应该是都帮人然而,他对帮派活动却不感兴趣当时的景德镇有三大帮,即都帮、徽帮和杂帮都帮,是所有旅景都昌人为一帮,势力最大,以冯、余、江、曹四大家族为首,把持窑业,被称为窑户徽帮:徽州六县旅景人士组成,即歙县、休宁、绩溪、祁门、黟县、婺源,从事百货、原料等行业,垄断金融,所有钱庄全部是他们开的杂帮:其他人统称杂帮然而,余英泾却和瓷界艺人和文人交往甚密,珠山八友等常和他有来往,并有字画相赠如安徽黟县人王大凡、毕伯涛等均有画作赠给他著名雕塑家曾龙升曾经为余英泾捏过像余忠琦说,曾龙升给祖父捏瓷像的时候,拿着釉果,一边和祖父聊天,一边捏,没过半晌,祖父的瓷像就捏好了,且神态自若这尊瓷像一直保存到“文革”时期,破“四旧”的时候,瓷像被砸得粉碎余英泾不喜欢和官府打交道,对工人和街坊也不摆架子当时,镇上如果谁家老了人,总喜欢请些有身份的人站在送葬的队伍里,凡是街坊们请,余英泾从来不拒绝,包括穷人,送完葬后,他一般不会提前退场,而是与死者家人一道吃完丧饭再走因为余家的财势大,常常有人到他家讨接济,余英泾一般不会拒绝也有很多吃饭不愿干活的“混混”,也常到他家要钱。

对于这些人,余英泾也不想去得罪,往往是照给不误时间一长,很多人都以为余英泾养了一伙“混混”,都不敢与他作对,换句话说,可能也是这样的震慑效果,使得余英泾在经营上得到了意外的便宜这是不是余英泾的有意为之,后人已经不得而知了不请佣人的大户在很多电视剧和电影中,我们看到很多大户人家或乡绅,家里的仆人众多,他们服侍着主人一家大小的饮食起居,这些,在几前热播的《青花》中,我们都能看到那场景。

然而让人费解的是,在当时身居景德镇首富的余英泾家,却从未请过仆人(不算坯房窑房里的工人)这点,出生于的余忠琦可以证实他说,他出生时,爷爷虽然去世,但祖母依然健在,家里仍旧很富裕,但他和姐妹都没见过家里有仆人不是余家请不起仆人,而是余英泾有着与他身份极不相称的节俭余英泾的妻子袁福香是余干人,从小到余家当童养媳,也是个穷孩子出身与丈夫完婚后,一直操持家务余忠琦说,祖母很勤劳,不像电视里的“地主婆”,一天到晚忙个不停,粗活、苦活都自己去干,不管事情大小都自己去干后来,余忠琦的母亲也是这样,所以,一直到解放,他家里都没有请过仆人袁福香在街坊里,很有口碑,因为她是余干康山村人,所以人家都爱称呼她为“康山婆子”,余英泾在乡下有百亩田产每,袁福香都要雇船到乡下收租,如是夏天,她还要带些人丹、十滴水等解暑药品送给佃户说道余英泾的节俭,现在很多人都难以相信他坐拥万贯家财,却是“两件长褂穿一世,木板旧房度一生”,也许这有点夸张,但其节俭的程度可以窥见一斑当时,景德镇的很多富户都讥笑他这里,有个坊间的传闻有一次,余英泾去参加一个大户人家的宴会,席间,他对其中的一盘菜说三道四,也就是挑剔菜的味道不怎样,当场,一个老板就半开玩笑地说他:“这总比你家的馊饭馊菜好吃吧?”原来,他们知道,余家的剩饭剩菜从不轻易地倒掉,直到变味了,也会自己吃掉余英泾如此节俭,并以此为家传,然而他的儿子余豪元却在他死后没几,做出了一件让他想都没想过的事情最后的奢华,余忠琦的出生地,并不在江家坞29号的木板房里,而是江家坞27号一座二进三开间的豪宅里这房子是余豪元建的,是在余英泾死后的第六余豪元,字名鼎,生于8月,是余英泾的独子他出生的时候,余家已经开始兴旺余英泾因为自己只上了两私塾,深感读书对人一生的重要性,所以,他对儿子的教育十分重视,很早就将儿子送进了学堂。

,余豪元毕业于南昌豫章政法专科学校,曾任江西实业厅咨议兼任江西账务处委员,如果余豪元一直从政,凭他家的财势,或许很有前途然而,余英泾却并不喜欢儿子从政,只希望他学业有成后来继承和发展他的“余鼎泰”当,国民政府曾拟任余豪元为外地一个县的知事,因家人反对,余豪元未能赴任9月11日,余英泾去世,结束了颇有传奇的一生他死后,家业交给了余豪元打理余豪元一直在外读书,对陶瓷生产和经营一无所知,对做生意也不感兴趣自从余英泾死后,余豪元基本上没有管理过窑屋、坯房,坐吃家财只是偶尔兴趣来了,装上一船瓷器到外地变卖,生意所得用来一路游玩好在余豪元有“三不”,不嫖不赌不抽大烟,尽管他不再经营“余鼎泰”,然而父亲留下的家财,也足够他维持一个大户人家的架子。

余豪元没有尝受过像他父亲那样创业的艰苦,对家中的钱财看得十分淡,加上他豁达大度,乐善好施,他对各种各样的募捐、赞助、施舍,从不吝惜金钱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余豪元捐款1万大洋,雄踞榜首,余豪元做出了一件让父亲想都未想过的“壮举”,他将位于江家坞的几幢坯房和老屋拆了,在原址上建起了一栋轰动全镇的豪宅这就是江家坞27号的老宅院该宅院南与江家坞横弄交界,东连西栅门,西连犁头嘴,具有西式风格房子平面呈日字,建筑面积760平方米,二进三开间,一二进院落西侧建有三间陪屋,主宅以天井为中心开设单元,正房与厢房通道出入两边陪屋,构架为穿斗抬梁混合令人叫绝的是房梁与门窗的雕刻装饰,据称,仅雕刻匠就在他家干了三遗憾的是,这些精美的雕刻,已经毁于“文革破四旧”运动中解放时这栋老宅曾做过艺术瓷厂保育院,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余豪元花巨资,建造豪宅的动机,已经无法考究,他也未对子女和外人说起,但豪宅的挺立,却让这户景德镇首富有了相匹配的“壳子”然而,余豪元却没有想到,此时的余家,已经不能和父亲在世时相比,因为,他的收支杠杆,已经严重地发生了倾斜,三尊大佛之首,已经开始走向衰落相对于父亲余英泾,这是绝对的奢华,但这也是余家最后的奢华抗战结束后,余英泾生前留下的家财,已经到了水枯河干,余豪元所顶着的,也只是一个“大户”的空架子了

更多现代陶瓷

现代陶瓷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现代陶瓷 :

其他周边及相关: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陶瓷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