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画像》梁少石作南昌瓷板画又称肖像画、瓷像,是江西省特有的一种绘画艺术,是在中国传统瓷器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最初瓷器只是为了满足实用的需求而制造,到了唐朝才渐渐向装饰方面发展,绘画各种图案、纹饰于瓷器上到了宋代20世纪初,邓碧珊瓷上肖像画达到相当的艺术水准,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王琦(1884—),号碧珍,珠山八友之一,别号陶迷道人,斋名陶陶斋,江西新建县人十七岁来景德镇以捏面人为生,后师从邓碧珊学画瓷上肖像画,并以钱惠安的仕女画为蓝本彩绘瓷器由于有较好的造型能力,其肖像画深受各界欢迎王琦中改画写意人物,同时受西洋画法的影响,他的人物画头部多衬以明暗,有“西法头子”、“绘瓷大家”称号。
晚期代表作品有《钟馗图》,其姿态诙诡,形神兼备,尚有面人遗风瓷板画源于清末景德镇,却有着千的发展史,是在中国传统画法陶瓷彩绘和西方照像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绘画艺术与烧瓷工艺的巧妙结合从美术创意来看,文人派绘瓷画家将陶瓷器当画纸,把中国陶瓷从一个不起眼的工业变成了艺术工作的一个门类瓷上肖像就在这种背景下脱颖而出《男子肖像》王琦作自釉上彩绘在清代流行之后,许多大城市的瓷器店在经营景德镇彩瓷的同时,为满足当地客户的要求,也购买景德镇的白胎瓷,并招聘高手绘瓷器,自设红炉烧制江西境内的南昌、九江、赣州、吉安等城市的瓷器店均很早就开始自设红炉加彩,尤其是省城南昌市的绘瓷艺人最多,规模最大瓷上肖像画的发展重点也转移到这里了民国初,南昌人梁兑石(活跃于1920—),别号石庐,饶州窑业学堂毕业他回南昌后,在现今的中山路府前一带开设丽泽轩瓷庄,门口招牌上号称“首创瓷像”,开创了瓷板画在南昌发展的先河当时丽泽轩聘请的艺人中,瓷上肖像画得较好的画家有梁燮亭、吴月山、杨树藩、游家发等人,他们培养了许多艺徒,在瓷上肖像画艺术上卓有贡献后期影响很大的杨厚兴以及邹昆仑、杨知行等即在丽泽轩开始学艺的所画的每一幅肖像画都写有梁兑石监制字样在梁兑石的带领下,南昌市陆续开有西大街的“中华瓷庄”等,旺盛时期彩绘艺人有三百余人,专画瓷上肖像二十余人。
子固路的“肖庐瓷像馆”为父子店,老板毛涤然稍后南昌又有“留芳瓷像馆”、“丽芳瓷像馆”等陆续开设,一大批瓷板画家也随之诞生如:梁燮亭、吴月山、杨厚兴等抗战时期,日军逼进南昌,绘瓷艺人被迫四处逃难,为了糊口谋生,客观上也将瓷上肖像画艺术传播至各地,但不少艺人死于逃难,梁兑石即在逃往四川途中被炸死,杨厚兴的师傅吴月山也在逃往黎川时病亡《老人肖像》邓碧珊作抗战胜利后,艺人们陆续返回家乡南昌又多了几家瓷像馆如:刘春华、夏道爽二人重开规模较大的“新中华瓷庄”、梁兑石的儿子梁少石开设的丽泽轩、杨厚兴开的“最明轩”瓷相馆、陈信高的丽影瓷像馆等解放前夕,民不聊生,百业清淡,许多艺人转行他图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于成立的南昌市瓷像合作小组在转南昌市瓷像工艺社时,全市画瓷上肖像画艺人仅有30余人,在杨厚兴为首的肖像画家们的不断研究指导下,于成立南昌工艺美术厂,在政府的重视关怀下,艺人们的政治生活待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瓷板画发展在艺术层面上有了新的飞跃,瓷板画艺人也由当初的组建瓷像工艺社的30人发展到数百人代始,南昌瓷板画便走出国门,远走东南亚改革开放以后,香港摄影家仇永平与南昌瓷板画艺人联合创作了一大批瓷板画精品,向世界各国推介南昌瓷板画,奠定了南昌瓷板画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南昌瓷板画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如今有不少来自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艺人也来昌学习瓷板画这门艺术,可见南昌瓷板画在国际上也有了相当的影响力南昌瓷板画发展至今,已有六代传承人,分别为邓碧珊、王琦、梁兑石、吴月山、杨厚兴、冯杰,瓷板画也从最早的黑白色调发展到今天丰富多彩的颜色,特别是第六代大师冯杰先生在学习前辈们的绘画经验和结合西方绘画特点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使作品色彩丰富,质感逼真,笔调细腻,表现力强,生动传神,人物形象更为饱满。
冯杰大师在编写出版的《瓷上肖像画技法》一书,从理论上、实践上系统总结了他30余来从事瓷上肖像画艺术的观点、方法、技巧等,填补了南昌瓷板画无专业文献书籍这一空白正是在这些优秀的瓷板画家的努力下,南昌瓷板画才有了今天在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史上的崇高地位
现代陶瓷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现代陶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