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是瓷的,水沟是瓷的,就连地面也是竖着瓷片一页一页铺成的站在这里一声呐喊,响声里便有了瓷的律音,空清而韵长,使人油然想起古罗马的城堡”这是作家贾平凹对位于陕西铜川的陈炉古镇窑洞群落的一段描述日前,记者来到这座依山而建,路、桥、墙、屋顶、护栏几乎全用陶瓷修建、堆砌的古镇,发现这里依旧保持着原生态的模样,没有围墙,无需门票,为数不多的游客沿着古拙的小道,或欣赏老宅前的雕梁画栋,或走进那一处处至今还燃有炉火的窑场,感悟古镇的传统魅力陈炉古镇因“陶炉陈列”而得名,位于铜川市印台区东南方向20公里处,总面积99.7平方公里,是中华古老名窑——耀州窑的发祥地之一,是国内唯一遗存的“炉火千不绝”的耀州瓷的烧造基地,被誉为“东方古陶瓷生产的活化石”,其耀瓷烧制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炉镇烧制陶瓷的历史可上溯到前的北周时期,后经唐、宋至明、清连绵不断考古发现,陈炉有金、元、明、清陶瓷烧造区30余处,窑炉40余座,作坊遗址和各时代典范文化堆积面积20多处,采集和出土文物标本1.5万件(片),堪称“北方青瓷之都”。
在古镇周边散存的古刹庙宇中,除常见的土地庙、关帝庙外,还有好几座是专门供奉瓷窑窑神、煤窑窑神的。
此外,戏楼、碑楼、牌楼等古建筑群也散布其中,数量之多、密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铜川市文广新局工作人员介绍,陈炉陶瓷文化创造了“3个之最”:一是陈炉陶瓷烧造历史长达,炉火一直不断,创造了同一个地方陶瓷烧造时间最长的纪录;二是最为原始的烧制工艺“和土为坯,转轮就制”,成为古陶瓷制作的活化石和活标本;三是窑洞层层叠叠,罐罐垒墙,瓷片铺路,其陶瓷民居建筑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尚古之风铜川市印台区文化馆馆长郭文涛说,在绵延千的历史长河中,炉火生生不息,勤劳节俭的陈炉人把各种烧制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或缺憾产品变成了建筑材料,用来建设、装饰自己的家园,久而久之,富有历史感、观赏性强、风格独特的古镇便形成了陈炉窑洞依山排布,层层叠叠,状如蜂房;瓷片铺路,富有油画效果,被誉为“脚下的艺术”;罐罐垒墙错落有致,特别是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彩斑斓,十分壮观,成为古镇一道迷人的风景线此外,当地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其中就包括至今每都要举办的祭祀窑神的活动,质朴的古镇居民敲响锣鼓,抬着精心准备的贡品,祈祷窑神(舜帝、老子、雷公)保护陶业兴旺发达,万民安康如今的祭祀活动已经融入当地的文化旅游活动中,成为提升陈炉知名度,推广古镇品牌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推进旅游名镇建设,铜川市在8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陈炉古镇景区保护和开发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按照“恢复原貌,传承文化,彰显特色,群众参与,科学开发”的思路,在《陈炉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陈炉古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陈炉生态保护规划》框架下,围绕“一心三街三带七片区”的旅游空间总体布局,突出特色,整合资源,多方参与,全面加快陈炉古镇景区保护和开发建设近来,陈炉不断推进古镇风貌保护,彰显陶瓷文化特色比如,陈炉古镇景区就加快推进瓷片路建设工作,修建古朴、庄重的剁墙防护道500余米,石护坡500立方米,过沟石桥2座,建设瓷片路2000平方米,在陈炉镇区各支巷道实现了瓷片铺路的全面贯通。
同时,实施了古镇风貌“石罅玉柱”景观恢复、“四堡撑天”之北堡子恢复三期项目此外,还将建立文化遗产档案138个,并积极申报度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其中《陈炉窑址泥池及其附属遗迹本体保护工程》已经在国家文物局立项,其设计文本也已通过陕西省级专家评审“,将稳步推进陈炉古镇民俗风貌保护项目,将以陈炉镇区为核心,把周边的古窑炉、古民居、古门楼等遗迹以及古树木,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复保护,不断彰显陈炉古镇陶瓷文化特色”陈炉古镇景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表示,为增强旅游的参与性、体验性、趣味性,今还将启动陈炉窑陶艺民俗园建设项目该项目将通过改造十五面窑,建设集陈炉陶瓷发展史、传统制瓷流程、陈炉陶瓷精品展示与陶瓷创作体验为一体的陈炉陶瓷文化互动区,更好地突出古镇的陶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