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清朝官窑督办的瓷器大家肯定不陌生,其中著名瓷器就是单色釉的郎窑红,其实比郎窑红更珍贵的瓷器是郎窑绿,因为郎窑绿烧制成功几率很低,传世的郎窑绿瓷器很少,所以知道郎窑绿釉色的很少清代康熙间,朝廷派督陶官郎廷极去景德镇督窑,由于郎廷极本人尽心尽力,才发明了这样的红釉和绿釉郎窑是以督陶官的姓氏作为窑口名称的。
他名下所烧的瓷器,都以他的姓氏作为窑口的开篇,叫郎窑,瓷器烧造的好坏跟他有直接关系,如果给皇帝的贡瓷有问题直接找督陶官问责,一切损失由他承担,所以郎窑绿瓷器工艺和用料都是当时最讲究的郎窑绿是用含氧化铜石灰釉,在氧化气氛中呈现绿色,属于铜绿釉。
通常挂釉后经1300度左右高温烧制而成,但由于工艺复杂,烧制温度极难控制,要烧出理想翠绿色釉面瓷器,成品率极低,所以存世量非常少,而且产品往往以小件为主从现存瓷片、实物来看,郎窑绿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一、郎窑绿釉层均匀较薄,釉色稳定,呈翠绿色,鲜明艳丽,釉面上有较强玻璃般光泽,似有一种翡翠玉般的感觉二、在釉下紧贴胎体处布满细纹片,俗称“苍蝇翅”用10倍放大镜细看,在釉面上可见密集细小的小点点,我想这也许是在高温烧制过程中,由釉内小气泡所形成。
三、在器底近足处有一圈不过足垂釉,俗称“郎不流”,但垂釉非常自然整齐,似有一种釉流至底足前曳然而止的感觉,厚釉处釉色加深,呈现深绿色四、圈足呈泥鳅背,内墙为内弓,底足内施白中闪青釉,低款青花双圈足见五、器内施青白釉,釉层较厚,无开片,其釉色与底足内白色闪青釉有较明显区别口沿处有一圈明显粉白釉俗称“灯边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