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彩绘工艺嬗变对山水瓷画艺术的影响
Home|論釉在現代陶藝作品中的表現力|谈彩绘工艺嬗变对山水瓷画艺术的影响

(李银苟,余明洲,李枫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景德镇333000)[摘要]中国山水瓷画历经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彩绘工艺嬗变是推动其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对其审美形式中的线条、色彩、块面等特征的形成具有极重要的影响,并进而形成中国山水瓷画青绿、水墨、白描、浅绛等各种艺术风格[关键词]彩绘工艺,山水瓷画,影响中图分类号:tq174.74文献标识码:b0引言鸿永景德镇陶瓷艺术馆资讯本文刊发于《中国陶瓷》:山水瓷画是我国重要的传统陶瓷装饰题材之一,从唐代长沙窑山水瓷画开始,一直发展至今,有着相当悠久的发展历史,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艺术特色和风格类型彩绘工艺嬗变是推动其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探讨彩绘工艺嬗变对山水瓷画艺术的影响,对于深入认识和理解我国山水瓷画艺术风格的形成演变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中国山水瓷画艺术发展概述1.1从唐代长沙窑至宋代磁州窑山水瓷画唐代长沙窑是中国彩绘瓷大规模生产的发端,题材丰富、类型广泛,中国山水瓷画即渊源于此唐代长沙窑彩绘主要为高温褐绿彩,山水瓷画数量并不多,主要以泼墨渲染手法绘制而成,尚处于最早期的发展阶段,但已经形成了自身鲜明的艺术风格。

至宋代时,北方磁州窑系继承了唐代长沙窑的彩绘传统,山水瓷画亦是磁州窑系彩绘瓷中重要的题材之一磁州窑系山水瓷画以白地黑彩为主,即以釉下黑彩料在白瓷胎上绘制,多以白描手法描绘,颇有水墨画之韵味,与北宋山水画家燕文贵画风较为相近].2元明清山水瓷画演变概说从元代开始,景德镇成为中国陶瓷艺术的最杰出代表,山水瓷画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品种,幽靓沉静的青花山水瓷画与水墨画风格亦颇为相似元代是中国水墨山水画大发展的时代,但在元代青花瓷中还没有出现具有典型文人气息的山水瓷画,元青花最为人所称道的艺术成就是在人物故事图上不过在人物故事图中有大量山石、树木等山水画元素存在,但其布局分散、人大于山,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明代早期直至中期,青花山水瓷画以海浪仙山题材为主导,与文人水墨山水画意境相距甚远明晚期开始,随着民窑的发展,大量与文人水墨山水画意与构图极为接近的青花山水瓷画开始出现,特别是在明末万历后期至天启、崇祯时期,文人式的青花山水瓷画达到发展高潮除青花山水瓷画外,明代还有青花五彩、斗彩等山水瓷画品种清康熙时期,青花山水瓷画进入最完善时期,以清初“四王”为楷模,皴擦点染无一不具南宗文人画风康熙时期釉上五彩也达到发展的最巅峰,五彩山水瓷画亦大量出现,以工笔重彩方式为主雍正时期,雍正帝对墨彩山水瓷画和蓝料彩山水瓷画情有独钟,以此两种山水瓷画水平最高,并出现了粉彩山水瓷画新品种乾隆朝山水瓷画仍以青花和粉彩山水瓷画为主流,粉彩山水瓷画尽显富丽华贵气息。

乾隆朝之后山水瓷画水平出现日益下滑趋势,但清末时山水瓷画仍有较高成就,极具文人气息的浅洚彩山水瓷画以及釉下五彩山水瓷画、新彩山水瓷画等的发明都是清末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1.3民国至当代山水瓷画的发展鸿永景德镇陶瓷艺术馆资讯本文刊发于《中国陶瓷》:进入民国时期以后,兴盛一时的浅绛彩山水瓷画之风退去,新粉彩山水瓷画则兴起新粉彩是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新一代瓷画家所采取的主要彩绘形式,其形式上仍为粉彩,但是却因继承了浅绛彩山水瓷画的文人画风格而大大有别于传统粉彩,因而命名为新粉彩除新粉彩山水瓷画外,新彩山水瓷画也开始流行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山水瓷画风格趋向于多样化,传统与现代各种表现手法应有尽有当代陶瓷山水瓷画艺术家们在继承传统新粉彩文人画风的基础上,不断融合了许多新工艺、新技法和现代艺术理念,使中国山水瓷画继续走向繁荣发展的道路。

2彩绘工艺嬗变对山水瓷画审美形式的影响2.1对色彩的影响中国山水画主要分为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两种,色彩是其最重要差别之一,但这种色彩差别只是源于中国绘画色彩观的改变中国山水瓷画在色彩上也有很大差别,不同种类的山水瓷画色彩效果上截然不同,这种差别却并非主要源于色彩观的变化,而是主要源自于彩绘工艺的嬗变从釉下彩的情况来看,唐代长沙窑山水瓷画的主色调是褐色和绿色,因为受工艺所限,当时主要色料只有此两种磁州窑发明了釉下黑彩,因而创造出与水墨山水画颇为相近的黑彩山水瓷画元明景德镇青花山水瓷画逐渐兴盛,以蓝色山水瓷画的面貌取代了磁州窑黑彩山水瓷画的地位蓝色山水瓷画取代黑色山水瓷画的确是耐人寻味的,这一现象说明陶瓷彩绘的色彩观与中国画色彩观并不一致清末釉下五彩的发明则实现了釉下山水瓷画的多色表现从釉上彩的情况来看,五彩、粉彩、新彩是几个主要品种它们在工艺上的不同使得这三类山水瓷画在色彩效果上也有较显著区别五彩色泽鲜艳深沉、色彩品种较少;粉彩色泽粉润柔和、色彩种类丰富;新彩色泽亮丽,色彩种类更为丰富并基本实现可自由调配2.2对线条的影响彩绘工艺的嬗变对山水瓷画的线条表现也有显著影响以青花山水瓷画为例中国青花颜料工艺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过程元代与明代早期的青花瓷以使用中东进口苏麻离青料为典型,苏麻离青料为高铁低锰型钴料,烧成时极易晕散且有浓黑铁锈斑聚集,因而此期青花山水瓷画的线条呈明显晕散,并有铁锈斑,无法达到细致勾勒明中晚直至清代,除明嘉靖、万历时期使用所谓回青料、清末开始使用进口洋蓝之外,主要使用国产青料国产青料和回青料均不产生晕散,因而其线条可以进行较为细致的描绘,特别是清康熙时期,青料提纯技术很高,使线条实现了更加精细的刻划其他品种的山水瓷画线条也同样是受到工艺特点的影响,不一一赘述2.3对块面的影响除了色彩和线条外,块面也是山水瓷画审美形式的重要内容。

受工艺特性的限制,釉下彩在块面处理上比釉上彩要困难许多。

唐代长沙窑山水瓷画的褐绿彩在高温烧成时极易流动,很难控制,因而在块面处理上还没有形成基本技法,只是近似于泼彩的简单处理宋磁州窑山水瓷画干脆扬长避短,基本以黑色线条为主要手法,很少进行块面处理至元代青花瓷时,才形成了块面处理的基本技法,元青花极易产生晕散,因而在山石层次处理上采用大笔渲染的办法明代开始,出现了分水技法来处理块面清康熙时期分水技法达到巅峰,这和康熙时期青料提纯工艺技术的先进有直接关系,可将青料分成浓淡不同的水料进行块面处理,使之产生显著的明暗层次在光洁釉面上进行的釉上彩在处理块面上要简便许多,原料和烧成上的稳定性都较釉下彩要好釉上彩山水瓷画一般都采取中国工笔重彩画随类赋彩的方法,五彩是以水调料,不易渲染,因而直接采取平涂的办法,而粉彩因使用了油料,可以细致渲染,因而采取了浓淡渐变的块面处理方法,明暗和层次感要显著强于五彩3彩绘工艺嬗变影响下的山水瓷画艺术风格鸿永景德镇陶瓷艺术馆资讯本文刊发于《中国陶瓷》:由于彩绘工艺对山水瓷画的色彩、线条、块面等审美形式都产生巨大影响,而这些审美形式恰恰是构成山水瓷画艺术风格的重要组成元素,因而彩绘工艺嬗变在影响山水瓷画审美形式的同时也就促成了山水瓷画艺术风格的差别3.1青绿山水瓷画风格青绿山水画系指以浓重的青绿色为主色调的山水画,也可以说是工笔重彩画,唐代李思训是青绿山水画的奠基者唐代长沙窑山水瓷画恰恰形成于青绿山水画盛行之时,长沙窑褐绿彩山水瓷画在浓色渲染方面与青绿山水颇为相似,但因其无法完成细致线描,故而只是青绿山水瓷画的萌芽时期发展到清康熙时期,出现了与青绿山水画非常相似的五彩山水瓷画,这是因为康熙时期五彩工艺水平发展到了巅峰状态康熙时期发明了釉上蓝色,从而出现了完整意义上的釉上五彩康熙五彩山水瓷画色彩浓艳夺目,与院体青绿山水画风格如出一辙清雍正时期出现粉彩山水瓷画,柔美华丽的风格与青绿山水风格较五彩更为接近,至乾隆时则更是尽显华美繁缛,达到青绿山水瓷画风格的最高水平。

清末出现并在当代大为流行的新彩山水瓷画,发色鲜艳,绘制自由,因而也多以青绿山水类型为主3.2水墨山水瓷画风格从陶瓷工艺角度来看,青花瓷是最适合表现水墨画风格的,因而山水瓷画风格以青花山水瓷画类型为主唐张彦远曾说画分“疏密二体”,青花山水瓷画也分为疏密二体,密者绘制精细、分水细致,疏者逸笔草草,渲染粗率,这两类都与文人水墨山水画风格极为逼近除青花山水瓷画外,还有三类山水瓷画也达到了水墨山水画水平清雍正时期,在釉上彩中发明了一种墨彩,这是以釉上黑料为主色调的新型装饰手法,可达到十分逼真的水墨山水画艺术效果。

另外,在雍正珐琅彩瓷中,还发明了蓝料彩山水瓷画,与青花山水瓷画效果大致相当3.3白描山水瓷画风格与浅绛山水瓷画风格只以线勾勒不加以色彩与渲染的称为白描山水瓷画,这类山水瓷画并不多见,主要以宋金磁州窑山水瓷画为代表,在清代青花瓷瓷亦有少量表现,在整个山水瓷画体系中是不引人注目的一种浅绛山水画是山水画中的一种,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黄公望它是在水墨的基础上敷设以赭色为主的淡色,从而形成了淡雅素净的艺术风格清代末,彩绘山水瓷画中也划时代地出现了浅绛彩山水瓷画,这是为刻意模仿浅绛山水画而在粉彩的基础上出现的工艺革新浅绛彩在黑料中渗入铅粉使发色浅淡,同时省去了打玻璃白底这一粉彩最重要的工序之一,直接淡色渲染然而,这一工艺并未成熟,出现诸如易剥落等工艺缺陷,进入民国后就迅速衰退,而“珠山八友”之一的王大凡又将其改进为落地粉彩,使浅绛山水瓷画以新的形式起死回生

更多陶瓷艺术

陶瓷艺术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陶瓷艺术 :

其他周边及相关: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陶瓷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