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上手一件艺术品,特别是瓷杂类,一般会先看它的“工”这个“工”包含两层意思,作者的水平以及耗费的时间、材料等成本而艺术的“艺”指的是智慧、创意和思考,“术”则是实现它的具体手段有些人如今已经被评为大师,他们原来都是工人出身,但现在都巴不得跟“工匠”二字撇清关系,似乎只有艺术家的称号才是高贵的,我觉得这是错误的观点在历史上,唐英是督陶官,地位毋庸置疑,但他非常低调,仅称自己为陶人。
我认为现在业界对工匠存在一些偏见。
实际上早期画粉彩是热门,工作时间是从晚上开始的,直到凌晨结束,这样做既是为了安静也为了保护自己的原创,画好后还特地用煤油灯的黑烟熏了一遍,让它覆盖住图案,拿去烧时就不会被其他人偷窥其实他们用这样那样的方法都是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他们的创意同样是可贵的,同样是孜孜以求,而不是简单一句“没文化、有匠气”就给它全盘否定掉了头脑再聪明,艺术境界再高,没有“工”做保障,做陶瓷也是要失败的比如某些著名画家,在他的专业领域很厉害,但来做陶瓷就未必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了陶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不是谁随便画两笔就能掌握的。
据我所知,像林风眠、唐云等大师,上世纪六十代曾到景德镇采风时,曾经拜访过许多位老师傅当时这些外地来的画家都不敢在完整的瓷胎上作画,生怕糟蹋了这些材料,而且他们打心底里非常敬佩这些工艺师有些沽名钓誉的现象值得业界反思直到现在,景德镇还有不少的大师,想摆脱过去的“艺人”形象,自我否定,非要变成教授,变成学院派才舒坦,这样其实根本没必要。
我觉得创意人人都有,但手上的功夫和积累的经验是必须的,这才应该是景德镇艺术陶瓷立足于学术圈和市场的基础一味否定“工”就失去了立脚点,只知道花里胡哨、故弄玄虚地“创新”,注定是空中楼阁,不能长久人们的审美是有共性的,但如今国内的许多艺术品只有“墙内香”,因为墙外的人不认可,反观现在有些大师作品,值钱的恐怕只有漂亮的证书和签名了(景德镇民俗博物馆馆长雷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