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大师”岂能制造?
Home|陕西火凤凰艺术陶瓷生产基地投入生产|评论:“大师”岂能制造?

大师,是一个尊称,是在某领域作出突出贡献和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近些来,随着社会的浮躁心理膨胀,市场经济的资源热炒,“大师”这个本来为人敬仰的名头高帽漫天飞,在一些艺术场合想不碰到一位“大师”都难人们不禁怀疑,这样的艺术生态健康吗?这么多“大师”是从哪里“生产”出来的呢?下面以陶瓷为例,看看陶瓷艺术大师的产生流程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国内发展急需外汇,工艺美术品是出口创汇的主要渠道,于是国家制定“老艺人”制度,以保护和鼓励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为了在市场化背景下,进一步保护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由国家主导评选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次开评但是由于政府部门及其下属协会选拔监管力度不够,特别是“大师”名分与随之带来的丰厚经济利益紧密关联,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制度到第五届由行业协会转到国家有关部委评选的时候,遭受非议业界人士认为,首次试水的评审主办单位抛开行业协会乃至评审专家,权力因素带到评选过程中,选出的“大师”令人质疑;在整个评审前后,舆论界对于收取评审费、参评人资格审定、评选程序的合理性问题都提出许多质疑在市场化的背景下,“国家级大师”或“省市级大师”逐渐演变成为某些政府机构或准政府的行业民间机构发财的钱袋滥发“大师”帽子成为当代中国陶瓷界一道怪异的景观当诸级“大师”评选的真实意愿不在于推动陶瓷艺术的发展繁荣而在于做局捞钱,不可避免地引发“生产”陶瓷“大师”的庄家之间的竞争,“大师”发证机构之间相互诋毁、相互打压、相互排挤成为常态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评出首届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主办单位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表态: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选将“拒录”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主导筹建“中华陶瓷艺术大师联盟”,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导“中国陶瓷大师联盟”,同时还成立“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设计中心”、授予“中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终身成就奖”、“中国陶瓷艺术与设计杰出贡献奖”,呈分庭抗礼之势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下属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在之后一时间内连续评选出“中国刺绣艺术大师”“中国玻璃艺术大师”“中国玉雕艺术大师”“中国木雕艺术大师”等诸多“大师”称号国家级“大师”的批量制造也引发省市级“大师”连环反应,尤其引发当代陶瓷艺术“大师”的“产出”热潮。

相对于其他“大师”,陶瓷“大师”因其独特的审美“大众性”及国际化认知,也成为竞争最激烈、含金量最高的大师头衔之一。

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很多大师的名号,是利益驱动下官商运作的结果一位艺术批评家说:“文化乱象的根源是利益驱动,甚至牵扯到一些腐败行为有的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把资质平平的文化工作者捧成‘大师’,‘大师’有身价了,创作的作品成‘珍品’了,‘大师’得利,一些官员拿这些‘大师’作品送礼,也得利,双方就结成了利益共同体这种做法古已有之,被称为‘雅贿’”“大师”之所以受追捧,与市场畸形价格评定体系有关。

一位藏家说,从地方级大师到国家级大师,不同机构协会评选的各类“大师”称号就有将近20种市场上工艺作品的标价同大师的“级别”关系很大,同一件作品,从省高工到省级大师,价格可以翻一倍,如果再成为国家级大师,至少再翻一倍与学问领域的“大师”极度稀缺相比,当代中国陶瓷艺术领域的“大师”繁华得令人眼花缭乱,但具讽刺意味的是,近百来,中国大陆日用陶瓷整体上在当代世界陶瓷王国里处于“地摊货”低层级,设计观念落后,质低价廉,甚至为海外陶瓷名牌贴牌生产,成了世界品牌陶瓷的加工厂中国陶艺在国际上的品质低势位并未因近来诸类、诸级陶瓷艺术“大师”的极速“生产”而有所改观成千上万陶瓷艺术“大师”未能创造出世界级的陶瓷艺术极品,未能创造出与千余前祖辈陶瓷艺人比肩而立的陶瓷器物,颇具悖论和反讽意味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曹意强教授分析说,是艺术标准之外的价值评判在推波助澜由于艺术品价值判断缺乏统一标准,很多艺术品购买者和收藏者缺少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判断能力,这样,创作者的名头甚至官位就成为其作品价值的标签在火热的艺术市场,“大师”的名头不管有没有体现艺术水准,都与艺术作品的价格直接相关让“大师”返璞归真,也是艺术品市场和艺术业态回归常态的过程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画家冯远对记者说,大师称谓有的是“时名”,有的是“史名”艺术界需要大师、期待大师,但大师要由后人来评,而不是由当代人说。

艺术工作者克服功利思想,潜心创作,祛除浮躁,才会有艺术进步,艺术生态才是成熟健康的。

更多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行业资讯 :

其他周边及相关: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陶瓷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