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传统烧造技艺的传承和延续
Home|清代镇窑复烧昨日再获成功|见证传统烧造技艺的传承和延续

昨天上午,古窑陶瓷民俗博览区内爆竹声声,瓷乐悠扬景德镇清代镇窑(第2窑)复烧开窑暨认证仪式在这里举行专家认为,镇窑复烧成功,不仅表明镇窑这座古老的柴窑得以再生,也使得镇窑的传统烧造技艺得以传承和延续这是当代景德镇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成功实践i开窑:激动昨日上午8时28分,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纯一法师高举法器站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的清代镇窑前,用松柏枝沾净水泼洒,为开窑祈福,祝愿满满一窑瓷器件件都是精品一位窑工告诉记者,在窑工们心里,开窑是相当神圣的一件事情况且,这还是一座景德镇遗存最古老、最大型的柴烧瓷窑。

“别说你们了,就连我自己也为了这一天激动了很长时间”这位窑工边说边往自己手臂上套一层护具,并穿好蓝色的棉衣记者不解地问:“穿这么多,您不热吗?”窑工告诉记者,待会儿要把装有陶瓷的匣钵抱出窑,虽然窑火已经灭了很久,但是这座窑的保温性能非常好,部分匣钵还很烫,为了避免被烫伤,必须要把棉衣、手套等护具戴好当谈到开窑的风俗习惯时,他说:“现代的开窑就只是指把烧好的陶瓷从窑内搬出来但在古时候‘名堂’更多,那时候在开窑前要举行拜神仪式,并且在满窑、烧窑、开窑中是不允许妇女接近窑的因为在古人心中女人是会带来晦气的,不过现在已经是现代社会了,这种思想也早被抛弃了”随后,在众窑工齐声高喊“开窑啦”的洪亮嗓音中,把桩师傅胡家旺用工具打开窑门,拆下封在窑门口的黄泥和窑砖,20多位窑工按照古时候的工序,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地站在两旁搬运拆下的窑砖ii出窑:赞叹出窑是陶瓷制造各道工序中最激动人心的一道,在堆满一窑的匣钵中装着的瓷坯在高温的烧制下会变成什么样子,能否成为精品,在这一刻即见分晓。

记者在现场看到,刚打开的窑门有一人多高,略比肩宽,窑工身着蓝色帆布棉衣,戴厚手套在窑门打开后走进去,迅速捧出一个个圆形匣钵放在地上。

掀去匣间隔层,再移开匣钵,罩在里面的陶瓷成品呈现在世人面前伸手探摸,还有一丝余温,身边的游客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问,这就是瓷器的成品吗?在出窑现场,每一件从窑工们手中传递出来的瓷器上都承载了众多的目光一位窑工告诉记者,随着窑内温度高低等因素的影响,瓷器呈现出的变化也难以捉摸,不少瓷器在出窑时变成了或红、或蓝、或青的色彩,还有些瓷器会出现冰片般的痕纹,这种天然的纹理和颜色远非画工可以描绘的首都博物馆的监制专家何国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满满一窑瓷器没有使用一点现代的工艺,完全是按照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工艺复制出来的“刚刚清朝雍正粉青小口瓶和清朝雍正祭红釉玉壶春瓶从窑里被捧出来的时候,我的心情很激动”何国森说,尤其是看到清朝雍正祭红釉玉壶春瓶的烧制成功,他特别高兴,因为颜色釉中的红色是最不稳定的,就连气窑都很难把握“今天烧制效果能有这样,我太满意了,除了柴窑之外,没有任何一座窑能达到这样的烧制效果在这窑里有6件景德镇古瓷藏品是由首都博物馆复仿制的,它们将由首都博物馆永久收藏”何国森难掩激动的心情首都博物馆副研究员、业务研究部主任龙宵飞告诉记者,这次首都博物馆在景德镇镇窑烧制的6件景德镇古瓷藏品分别是清朝康熙豇豆红釉洗、清朝雍正祭红釉玉壶春瓶、清朝雍正粉青小口瓶、清朝雍正青花云龙纹尊、清朝雍正缠枝葫芦纹橄榄瓶、清朝乾隆青花折枝花果纹蒜头瓶这些釉色品种和器形代表了景德镇传统烧造工艺的最高水平,所仿制的都是清朝早期的官窑制品,非常珍贵iii认证:复烧成功当窑工们把精美绝伦的陶瓷艺术品捧出窑炉后,景德镇市文物局局长江华主持了认证仪式,国家文博研究员周荣林代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作清代镇窑(第2窑)复烧情况报告。

北京文物局副局长于平在认证会上说:“今天,我们大家都有幸见证了标志着景德镇制瓷技术鼎盛时期的镇窑的开窑镇窑复烧成功,不仅表明镇窑这座古老的柴窑得以再生,也使得镇窑的传统烧造技艺得以传承和延续这是当代景德镇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成功实践也再次向世人证明了,景德镇传统制瓷技艺的独特魅力今天我们也领略了景德镇传统陶瓷手工艺人的绝技。

是他们的执着与奉献让我们有了亲近历史的机会”随后,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张茹兰、首都博物馆业务部主任龙宵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如、刘远长、黄卖九、赖德全一致认定,此次出窑的陶瓷制品质量优良,复烧获得成功。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纯一法师在认证会上说,有幸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近距离地见证了景德镇清代镇窑(第2窑)复烧开窑的历史时刻,同时也看到了很多平常难得一见的精美绝伦的陶瓷艺术品,它们继承了古代陶瓷制造工艺的辉煌他代表宗教界人士对镇窑复烧成功表示祝贺

更多陶瓷新闻

陶瓷新闻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陶瓷新闻 :

其他周边及相关: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陶瓷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