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茶的地方就有茶器景德镇自古以来以“一瓷二茶”闻名于世,瓷与茶的关系就像食物链上的两个物种,相对独立又密不可分,甚至相互依附,同生共死近几,随着传统文化的价值回归,茶文化的日渐盛行犹如一阵春风,吹进了景德镇的上空,搅动着景德镇日用陶瓷领域的一汪清水,令景德镇日渐萎缩的日用瓷土壤又萌发了一枝新芽许多人开始雀跃,他们利用手中掌握的一切技艺,投入到茶具的生产研发之中,胎质、器型、釉料、画面、设色,琢器成玉,巧之又精。
仿佛一夜之间,景德镇出品的茶具以狂澜之势,迅速占领高端茶具市场的高地,涌现出一大批知名度非常高的茶具品牌然群雄逐鹿,混战难免茶器江湖,风云再起。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白居易的《琵琶行》,把浮梁与茶的关系阐述得非常清晰明了,深入人心。
有故事的地方一定有历史浮梁茶文化的历史,就如品一杯茶一样,闻香、味久而耐人回味所以,提及景德镇的茶器历史,不得不与浮梁的茶文化历史联系起来。
片茶盛极一时早在唐代,浮梁所产的片茶就盛极一时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唐元和八前,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15万贯,按税推算,约占当时全国茶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白居易写《琵琶行》的代,正是浮梁茶叶贸易非常兴盛的时期所以他才能写出“前月浮梁买茶去”这样著名的诗句彼时,道家正以清静无为、自然而然的态度影响着人们的饮茶习惯在那一个充满狂热求仙风尚的时代,含“道”、含“生命素”成分较多的茶,自然成为成仙的灵物早在南北朝时就有许多关于茶的传说,从中可以看出道家的影响唐德宗时,在江南与茶圣陆羽、诗僧皎然一起组织苕溪诗会、共襄茶事的李治(季兰)就是一位精于诗、琴,颇有名气的女道士有人认为正是这一儒(陆羽)一僧(皎然)一道(李季兰)的组合,共同开创了陆羽江南茶饮群体的唐代文士茶格局由此可知,浮梁片茶鼎盛之况浮梁产茶历史悠久,汉代即有僧人种植和采集茶叶至唐代,茶叶加工和贸易开始兴盛,唐王敷《敦煌变文集》中记述:“浮梁歙州,万国来求”中唐元和间(806—),浮梁已是赣北、皖南茶叶的主要集散地从明代建立到清同治间,浮梁生产的主要是绿茶,可以说,浮梁最早也是因为绿茶而扬名天下“晴天早晚遍地雾,阴雨之时满山云”,浮梁山高、雾重、林丰的特殊生态环境,使得所产茶叶清香、味醇,独具特色,历史上曾出现了仙芝、嫩蕊、福合、禄合等贡茶明代汤显祖在《浮梁县新作讲堂赋》中就曾对浮梁茶赞誉:“今夫浮梁之茗,闻于天下,惟清惟馨系其揉者;浮梁之瓷,莹于水玉,亦系其钧火侯是足”清代茶书《续茶经》引《饶州府志》也记载:“浮梁县阳府山冬无积雪,凡物早成,而茶尤殊异金群卿诗云:‘闻雷已荐鸡鸣笋,未雨先尝雀舌茶’以其地暖故也”明清浮梁贡茶的存在也能进一步说明这一时期某些茶叶的生产技术达到了很高程度,否则不会作为贡品明谈迁《枣林杂俎•中集》载:“国家岁贡……饶州府茶二十七斤”这其中是包括浮梁茶的康熙版《浮梁县志》载:“浮每岁贡茶,有本色,有折色。
”康熙版《饶州府志》亦载:“各县俱出,并入贡”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浮梁茶的美名。
市场故事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市场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