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纪彬的确人如其名,总是彬彬有礼的模样,算是红楼陶社最文静的一个李纪彬出身好,所以学生时代都很顺利在陶院读书,当了广播员,每天早上先放东方红,再用喇叭喊大家起床你们可能不知道,你们都听过我的声音啊他对老友们说学生时代,他很用功,喜欢画水彩画,每天晚上到快熄灯才离开教室,现在还留着那时的手稿。
毕业,全班去了124部队农场接受再教育锻炼说是锻炼,其实就是当农民,修水利、挑大粪,半夜还要集合,根本没时间画画两后又分到井冈山,当起了吊车司机,在那里不要说专业了,半个姑娘都没有直到有一次,他看见山上的杜鹃花开了,入了神以致于忘记了队长的哨声反应过来时,急急忙忙操作吊车,把队长推了个四脚朝天事发后,他被禁止开吊车,转到宣传组画漫画了对他来说,这倒是因祸得福那时候修大坝,几万人就成了他的模特。
有一次他和两名工人合作的三张版画,竟然入选了全国美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了,让他兴奋不已,他还清楚记得三幅版画的名字分别叫《新的动力》、《银线飞架》和《首战告捷》在创作版画时,又刮起了文凭风,组织意欲提拔,他只说:我要画画便留了下来文革后,他调回家乡南昌,又开始尝试画漆画并获得不少国际大奖,部分作品还由文化部组织赴欧美展出并被国际友人收藏代,他被调至江苏盐城教美术设计,一千就是盐城临海,海边有大片湿地,便成了芦苇的王国,也吸引了大批鹤的栖息李纪彬的学校就在湿地附近,在这里他听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那首赞颂徐秀娟保护丹顶鹤,也因寻鹤而死于华的悼歌加之盐城的湿地生活,对他触动很大,他决定用手中的画笔,来描绘生动的鹤,唤醒更多人保护环境,爱护野生动物于是,课余时间他常常带学生去写生,深入湿地追识鹤群,反复观察,或以速写、或以摄影记之,凭借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扎实的笔墨能力,以及敏锐的生活感受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创作出尽展仙鹤千姿百态的艺术作品回到景德镇,李纪彬将仙鹤搬上了瓷器,常以芦苇、草滩为背景,以其风、晴、雾、雪之动静等变化渲染鹤画的情境气氛,以增强其感染力。
一大片芦苇丛,一对丹顶鹤在金色的阳光背景下熠熠生辉。
似风轻拂,鹤尾飘逸不仅造型生动,笔墨精妙,且富于神韵,充满生气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细致的观察,使得李纪彬心有万鹤,下笔有神责任编辑,程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