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明代各时期青花瓷器特点整理(一)
Home|中国瓷器是如何影响外国文化的?|科普:明代各时期青花瓷器特点整理(一)

明早期青花明朝(1368-1644)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明代青花瓷器在中国青花瓷中影响深远不同代的青花瓷器具有不同的特点,但青花钴料都能很好地适应中国绘画的各种题材下面简单阐述明早起(洪武、永乐、宣德)青花洪武洪武时期既有元代风格,又开拓新样,呈现出过渡时期的独特风格这时的青花瓷图案多扁椭圆形菊花纹样,其葫芦形叶纹不像元代层多而规矩,风格较柔浑豪放,最常见的为松竹梅、竹石芭蕉和缠枝花纹,也有牡丹、莲花、菊花、茶花及灵芝纹及如意头形云肩与变形莲瓣等其中,或空白或绘以团花。

隔断篱笆的园景极其新颖,有宽阔的蕉叶、奔放的龙纹及草书"福"、"寿"等字,笔意流畅,再衬以较为白润肥腴的釉面,时代特点鲜明而突出青花料主要使用含铁量低、含锰量高且淘炼欠精的国产青料,呈色青中带有灰色调,偏浅灰色,有部分铁锈斑深入胎骨,这是由于钴料中含有金属锰、铁等杂质的缘故。

一部分呈现淡蓝色,色泽稳定,无晕散,色泽浓密处常能见到散布着一些小杂质点,反倒表现出青花的层次还有一部分是浅淡色中含深蓝点,有少量晕散洪武青花瓷以绘制为主,辅以堆贴工艺洪武青花瓷纹饰绘制布局疏朗,简练流畅,改变了元代多层次布局,纹饰繁缛的特点,留有较多白地官窑器的画凤多精细清秀,画法工整,民窑器的则更加自然写实且绘画简练豪放,创造了明代早期的"一笔点划"洪武青花不同于典型的至正青花的背翠艳丽,也不同于典型永乐、宣德青花的浓艳色译而有自己的特点明代永乐、宣德青花多采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烧制,色彩浓艳的背花纹饰泛出点点银黑色结晶斑这种青料比国产青料铁的含量丰富,锰含量低永乐永乐是明代国力强盛时期随着景德镇瓷器业的昌盛繁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与宣德青花一道被称为开创了中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永乐青花主要用"苏麻离青"钴料,烧造时有自然的晕散现象由于苏麻离青含锰量低、含铁量高,降低了呈色中的红、紫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就能烧出浓艳的青蓝色,犹如宝石蓝一般的光泽,色彩雅致凝重,鲜艳夺目,层次分明。

不过由于青花含铁量高,往往会在青花烧成部分留下黑疵斑点,一条纹理中常见的钴铁结合晶斑,浓重处凝聚为黑色锡光,下凹深入胎骨,用手抚摸有凹凸不平感也有将进口料和国产料相结合使用的,如以淡色国产料绘云水,浓色进口料绘游龙,使色泽对比鲜明,凸现主题。

在传世品中,也有不带铁锈斑黑斑的,青花色泽极为幽雅美丽的瓷器永乐青花图案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纹饰疏朗秀丽、笔意自然,无论是粗笔写意还是细笔描绘,均给人以清秀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画面多留白地图画花纹多为双勾填色,一改前朝大笔涂抹的笔法,绘笔用小笔触,往往出现深浅不一的颜色圆器内外加花,并广泛采用器心绘画的装饰手法青花纹饰的线条中常有钴铁的结晶斑,这是由于钴料研磨不细所致永乐器造型清秀典雅,宣德器相对浑厚,两朝也有同类的造型和纹饰,如玉壶春瓶、梅瓶、绶带耳扁腹葫芦式瓶、花浇、执壶、折沿盆、烛台、鸡心碗、杯(大、中、小)、高足碗、卧足碗、大盘、罐、鼎、炉等等宣德宣德官窑青花,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以致思想观念作为宫廷用瓷和精美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与当时制度的完备与技术的成熟有很大关系,作品一直被后人推崇,为青花工艺的典范自明代成化朝开始到晚清民国均大量烧制,最为成功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清宫旧藏的宣德青花为蓝本,去精心烧造,造型、尺寸、纹饰都十分酷似原作,具有宣德青花的韵味宣德青花胎体比永乐朝厚重,胎质精密细腻、洁白坚硬。

梅瓶、大盘、大罐多是无釉白色细砂底,用手抚摸十分光滑,足边有火石红斑点中小件器物是釉底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多白中泛青,俗称“亮青釉”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橘皮釉”,极少数有开片若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甚至小气泡擦大气泡宣德朝无论什么品种的瓷器,几乎都是这种釉面宣德青花瓷以纹饰取胜,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画笔分实笔和勾勒渲染两种,实笔多为细线条,勾勒渲染多为粗线条和纹饰,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感宣德时期青花瓷较多新样,如石榴式尊、兽耳四方折角八棱瓶、贯耳瓶、盒、匜、豆、盂、爵、花盆、文具、笔管、龙柄凤首流壶、天球、梅瓶、龙缸、罐、出戟盖罐、炉、钵、花瓶、厚胎大碗与骰盔等此时所制的大盘比永乐时多宣德青花除继承元末明初的青花釉里红及金彩外,又与矾红彩结合绘制出青水红龙、海兽,色彩鲜艳,质感凝腻,并进一步制作出五彩与斗彩

更多中国瓷器

中国瓷器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中国瓷器 :

其他周边及相关: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陶瓷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