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永资讯本文刊载于景德镇日报瓷苑版:破瓷店,雅名洲店,因店面全部集中在黄家洲,故称洲店经营者被人称.洲佬.当然,这.洲佬.,也非贬意,而是镇上人习称,就如搞彩绘的称.红店佬.,窑工称.窑里佬.,坯房工人则称.坯房佬...如此而已黄家洲东至何家洼两端,西至沿江东路,以前此地是一片沙洲提到黄家洲,那是赫赫有名。
民国间,根据真实的素材,曾有七字句说唱本《三打王家洲》流行于世它反映了清朝苏湖会馆和首领欲霸占洲地,建店收租,引起.洲佬.不满,从而爆发了.洲佬.反会馆反官府的斗争。
旧时的瓷器按质量标准定为:青货、色货、次色、脚货(又称烂散或破烂瓷)四级,类于现在的一、二、三级和等外品黄家洲在清代就设有洲店,只有极少数都昌籍人在经营,说是店其实就是地摊,卖的全是破烂瓷直到.洲佬.抗租胜利后,.洲佬.摆的地摊开始改变为竹棚,后陆续发展到板屋开洲店的人也越来越多洲店按其资本和经营品种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上洲店帮.,民国时,大约二三十家,这些洲店资本较雄厚,经营的是优质瓷;第二类为.下洲店帮.,这些洲店资金短缺,借东扯西向窑户家购些破烂瓷,作点加工修补再出售.下洲店帮.有三四百家为了生存,为了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还成立了行帮组织,其机构取个俗不可耐、令人窃笑的名称.破碗公所..下洲店帮.的.洲佬.实质就是苦力者,他们肩背.洲篮.上窑户家购来破烂瓷后,回到家中就要全面加工修补加工和修补方法也较简单;缺了边的盘、碗、钵,用红磨石磨平;瓷器粘有碎瓷片或渣淬就用火镰刀凿下铲平;碗、盘边的裂缝用石灰拌桐油补平,再在表面涂白..洲店卖的破烂瓷,购买者多是邻近县、乡的农村人,对产瓷的景德镇市民来说,极少有人问津一个新的行当适时产生了,这就是老百姓称之的.卖步担.卖步担者都是无业者,有失业工人、有窑户破产者,有经商倒闭户,有城市贫民,也有极少数农民他们这些人架起了洲店与周边省、市(尤其是乡村)搞活瓷器流通的桥梁(准确说是破烂瓷的流通)卖破烂瓷的.洲佬.,只是混碗饭吃,.卖步担.人更是生活在最底层绝大部洲店对来店赊瓷的.卖步担.人决不会拒之门外还有.卖步担.的人为省点加工费自己学做破瓷修补活,他们在窑户老板家以低价购来脚货,品种以碗、茶壶、针匙(勺子)等日用瓷为主脚货买回来中,要做一番修补,如打磨、粘合他们用油石灰(石膏拌桐油)将豁口裂缝补平,补到一定程度再装篮当然,这种简单的修补不能经久,一旦油石灰脱落就原形毕露卖步担人多数是结伴而行,数十人合伙搭一船前往安庆、芜湖,甚至南京。
也有人推车挑担徒步在省内弋阳、贵溪等地销售,个别因实在不能远行,只好在本地穿街走巷兜圈,这无疑是.江边卖水.,弄个豆芽钱卖步担的人坐在一起聊天,对于销往地点,搭什么船,行驶路线无不涉及。
他们喝着廉价的平烧酒,嘴里嘎蹦着炒豆,时而忧郁,时而放声大笑,此时此刻,他们似乎忘记了卖步担途中的凶险和艰辛他们常常走安徽安庆、芜湖等地,时间多则月余,少则20天。
如到时不见亲人归,卖步担的亲属那是个个愁肠百结,焦灼不安是啊!能不叫亲属担心吗?满载人和瓷器的一叶小舟闯鄱阳湖穿长江,沉舟人亡的事常有发生。
望眼欲穿望到亲人回,卖步担的人除去途中花销,所剩无几,能买到一斗大米,就算赚头卖步担最头痛的是有时运到外地的瓷器滞销,忍痛贱抛也找不到买主,只好以物换物,胡乱在当地换得一些土产品。
,随着瓷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洲佬.和卖步担的失业者纷纷走上合作化的道路
陶瓷历史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陶瓷历史 :
其他周边及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