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雍乾时期的著名督陶官,唐英不仅在制瓷事业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而且在文献编撰方面亦是成绩斐然其文献编撰具有内容广泛、勇于创新、重视实践、学以致用等特点关键词:唐英文献编撰特点督陶官唐英(1682-1756),字俊公,一字叔子,晚号蜗寄老人,关东沈阳人,隶汉军正白旗,任内务府员外郎、淮安关监督、九江关税务、粤海关监督等职七岁入乡塾,资性不敏,阅岁仅能识之无迨十龄以后,问学之功虽浅,颇有观书作字之癖书不甚解,开卷无昏晨字无所师,执笔忘倦颉后因孤贫辍学,但性好读书,未尝间歇,所习内容经籍庄雅居其半,而稗野僻诞居其半,所作之字手摩心画,率意疾书,非仅不能窃形似于今人,而响搦硬黄并未根柢于古法(《书法指南序》)可见,此时唐英已不像正途举业士人那样诵读四书五经、制训诰文之类的图书,而是阅览自己感兴趣之书,这为他在以后从事的工作中取得骄人成绩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十六岁开始供奉内廷,一直待到四十七岁在此期间,他刻苦好学,博览群书,经史子集几有涉猎,尤精诗文书画,还结识了当时宫廷书画家,与他们一起共事,探讨问题,既拓展了眼界,又增进了学识此外,他还常游走下层,深切感受到下层贫民的困苦,这也使得他学术创作上有着贴近民众、关心民生的思想雍正六秋八月,唐英受怡亲王赏识,被擢升为内务府员外郎,协助希尧督烧瓷器,但一切烧造事宜实由他一人经营此职一向被视为肥缺,唐英却诚惶诚恐,唯恐事情办得不好,所以事事要求尽善尽美,且多亲力而为,这使他在制瓷方面取得了非凡成就,傲肖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傲各种名釉无不巧合,萃工呈能无不盛备,又新制洋紫、法青、抹银等诸多釉色,厂窑至此,集大成矣!他督造时期的官窑被称为唐窑,唐英也被誉为陶瓷神人唐英督陶的二十余,也是他学术上取得丰硕成果的时期,其成果主要有《陶人心语》、《陶人心语续选》、《陶冶图编次》、《陶务叙略》、《瓷务事宜示谕稿》、《古柏堂传奇》、《问奇典注》等,还有一些书画和奏折这些成果虽属不同类型,但却有着共同的编撰特点,体现着唐英的创作思想具体而言,唐英文献编撰有着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1、内容广泛,文发于心唐英著述内容广泛,不仅体现在类型的多样,有诗文、陶瓷专论、戏曲、书画、文字等,更表现于题材的选取以《陶人心语》为例,其内容就涵盖很多方面:有感激皇恩、励精图治的,如《自题渔滨课子图小照》、《恭纪御制诗碑后敬赋小诗识事》等;有关心民生、贴近民众的,如《起蛟行》、《景镇视陶工归棹遇雨舟中口占》、《赠篙工》等;有思乡怀旧、情真意切的,如《立秋日夜雨书怀二首》、《中秋前珠山晚坐二首》、《稚女》等;有赞美自然、吊古怀旧的,如《昌江夜过玉笋峰》、《仲月登观音阁》、《徐州吊古》等;有赠别友人、自述自嘲的,如《送西席华烟麓之任贵溪》、《自题个中图小照》、《书怀》等唐英著述不仅内容广泛,而且强调文发于心,注重真情实感,并以此作为衡量作诗论文好坏的标准。
正如他在《陶人心语自序》中言:夫存于内者为心,发乎外者为语,此固夫人而同之,又夫人而不同者也。
盖富者心侈而语奢,贵者心傲而语夸,贫贱者心卑戚而语寒蹇,大都因境而移其心,违心而异其语者比比皆是至有摭拾浮言,铺张声势,语是而心非者则又出于欺世盗名之流,皆有所为而为之,非所论于胼手胝足不识不知之陶人也陶人有陶人之天地,有陶人之岁序,有陶人之悲欢离合、眼界心情,即一饮一食,衣冠寝兴,与夫倪仰登眺交游之际,无一不以陶人之心应之,即无一不以陶人之心发之于语以写之也故有时守其心而无语,固澹澹漠漠浑然一陶人也有时藉其语以违其心,亦似耕而食,凿而饮,熙熙恰恰一陶人也或陶人而语陶,固陶人之本色;即陶人而不语陶,亦未始不本陶人之心,化陶人之语而出之也(《陶人心语自序》)唐英对语发乎心的观点还有更明确更深入的解释:夫潘江陆海固贵典赡,而堆砌恒订芜秽浮冒,则邻于浊矣!与其晦言之阴沉昏冗,何如显言之光明洞澈之为愈乎?淡秋白水,自足宣乾坤默运之文章,斯清之当尚也若夫喜怒哀乐发乎性天,殆真之乎?故有诸内,形诸外,宁实毋虚,宁质毋文,语出于心,心传于口,有其语即有其事,有其事即有行,语不厌多,而尤期于寡此记所以有立诚之旨,而不能自欺于伪也(《西湖渔唱序》))由此可见,唐英善于追求心灵深处的本真,主张宁实毋虚,宁质毋文,语出于心,心传于口,有其语即有其事,有其事即有行的著述态度,反对浮冒虚言,批判违心之作。
另外,他在给别人诗文集作序时,也常常以其诗文是否发乎性情来品评其优劣如他给姚莹《环溪草堂诗集》作序时,就对其诗真心之所流露大加赞赏,而对只求诗文之工、不求性情所至的做法大肆批驳:若夫短钶为富,雕琢之工,食古人之糟粕,而自汩其性真,进不足与论世,退不足与淑身,纵穷工极巧,诗云乎哉?先生之诗平奇浓淡,无美不臻,而真心之所流露,一皆本忠厚和平之旨以出之,盖古风人之遗,岂余浅疏者所能窥其底蕴,然窃有志而愿学焉(《环溪草堂诗序》)2、不拘成法,勇于革新唐英做事行文都反对墨守成规,善于另辟蹊径,倡导革新,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制瓷实践督导烧制瓷器是他的本职工作,自然是要尽心尽力,但他并不满足于完成任务,而是根据瓷器制作的特点,常常进行釉料、彩料调配的试验,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创制出洋紫、法青、抹银等新的装饰风格(2)戏曲创作唐英喜欢戏曲,不仅爱听,而且还编写剧本唐英一生至少编写过很多部戏曲,其中有些已经亡佚,现存17种收录于古柏堂传奇》经唐英改编或自编的剧本,打破了正统昆曲的教化剧风格,汲取了地方剧诙谐的表达方式,而且内容多贴近民众,语言通俗自然,场面热烈活跃,舞台调度灵活巧妙,深受大众喜爱,雅俗共赏(3)《问典奇注》编排体例《问典奇注》是唐英在明代张位《问奇集》、清初李云书《问奇一览》二卷本基础上增补的,共六卷,历时三而成此著虽是增补,但唐英并没有按照原书体例直接续补内容,而是根据骈字的特点对该书编排体例做了很大改动如他在《凡例》中言:张本明分两例,一误读诸字,一奇字考李本仍误读诸字之旧,而以异音骈字易奇字考,亦两例也。
今此本但统收骈字为例,并不立某例,所谓异音、误读皆散见骈字各典注内,颇了当,故不分而在骈字具体著录方法上,唐英也不拘成法,勇革张、李编排之弊:张本随得随录,固罗列无序,难于检查李本改依沈韵,次第联载,似稍称便,然字既误读,安得正音,亟思检阅之时焉此本微仿字汇部落,以本骈难字边旁为准,先低一行格,载明某部若二字俱有疑义,又各次载边旁于右,亦低一行格另外,唐英在诗文创作上也是勇于革新,反对受格律之束缚,提倡性情所至,有感而发,因为他觉得唯有如此,诗方可传13、重视实践,勤于考订唐英作为督陶官员,不仅勤于管理,而且乐于实践督陶之初,唐英为求制瓷之尽善尽美,深入调查各个制瓷工序,用杜门,谢交游,聚精会神,苦心竭力,与工匠同其食息者三,学习制瓷方法,探索制瓷原理,使自己向之唯诺于工匠意旨者,今可出其意旨以唯诺夫工匠矣,即由一个完全不懂陶瓷制作的门外汉变成了精于此道的陶艺家唐英通过学习制瓷后,不仅用于管理和监督工匠制瓷的质量,而且自己参与制瓷,至今仍留有他许多的自制瓷另外,唐英不仅善于总结前人的制瓷经验,而且学习时人先进的制瓷方法,即使是公务繁忙、无法分身之时,也会派人实地考察,绝不闭门造车如雍正七三月,唐英就派幕友吴尧圃调查钧釉配制方法,并对此行给予厚望:絮落花飞春已暮,几欲留春春不住离筵黯黯趁春开,春风引客均州路山山水水几许长,帆墙云树愁苍茫觳城黄石岘首泪,酒材诗料携轻装丈夫出门各有道,知己情深在怀抱此行陶冶赖成功,钟鼎尊璺关国宝玫瑰翡翠倘流传,搜物探书寻故老君不见善游昔日太史公,名山大川收胸中陶镕一发天地秘,神工鬼斧惊才雄文章制度虽各别,以今仿古将毋同不惜骊驹三叠唱,内顾无忧行色壮荆襄一水游有方,不比天涯成孟浪荷香蒲绿棹归舟,倚间白发颐颐望(《春暮送吴尧圃之均州》)唐英坚持不懈的实践不仅使他对制瓷工艺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总结出自己的制瓷理论和制瓷思想,这充分体现于他奉旨编写的《陶冶图说》。
乾隆八闰四月,唐英收到编写《陶冶图》的旨意:窃奴才于乾隆八闰四月二十二日接到养心殿造办处移会,内开:乾隆八四月初八日,由内廷交出《陶冶图》二十张,奉旨:着将此图交与唐英,按每张图上所画系做何技业,详细写来话要文些,其每篇字数要均匀,或多十数字,或少十数字亦可其取土之山与夫取料取水之处皆写明地名再将此图二十幅按陶冶先后次第编明送来钦此(《乾隆八唐英奏折》)同五月,他就编撰完成,并进呈预览《陶冶图说》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制瓷工艺程序的理论著作,在陶瓷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正是唐英亲身实践于具体制瓷工作之中,才对制瓷有着更为深刻的感受,才使其陶人身份名符其实,才能写出传世名篇也正是如此,才使他督烧时的御窑达到了中国古代瓷业发展的高峰!唐英爱好交游,搜奇探险,凡云霞之出没、草木之荣悴,与夫候虫时鸟、嘉卉异石、僧寮古刹,靡不入其豪端而增其才思(顾栋高《陶人心语序》)唐英又勤于思考,对所到之处的古迹都详加考订,所作《四女祠》、《游石钟山小记》等篇既是游历之作,又是考订之作即使是对残破的旧物和未见的新物,唐英有时也会遍览群籍,旁征博引,以探求其源流,所作《龙缸记》、《倒垂莲说》等篇即是如此唐英勤于考订,还充分体现于他所著《问典奇注》上该书不仅收罗丰富,凡属奇字,搜罗殆尽,音切解注,点画悉辨,了如指掌(顾锡鬯《问典奇注序》),而且考订精审,凡骈字之涉于疑似者,即字以审音,即音以辨义,究其原本,而典则以昭,别其异同,而讹谬以正其于天文地理人事以及鸟兽草木虫鱼之属无所不该,而六经百子史乘杂著诸编悉经之纬之,以燥著于其间(秦勇均《问典奇注序》),诚文苑之圭臬、案头之宝鉴矣!(江开泰《问典奇注序》)该书不仅修正了张、李二书中的错讹,还增补了很多字的注解,且所有注解均载明出处,以存其信,即使自己发表评论,文前也必加蜗寄子云字样进行区别标示,以便览者辨识而当注解有疑问时,则并存各家之说,不主观臆断,更不擅加揣意,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读者。
这种求实存信、认真负责的态度至今值得学习和提倡14、强调学以致用,富有传世意识致用性是学术创作的灵魂如果一部著作失去了致用性,那就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作为督陶官的唐英,在编撰文献时处处体现着学以致用的思想,并且将官、学、技三者巧妙地融为一体如所撰《陶冶图说》、《陶务叙略》、《瓷务事宜示谕稿》对当时陶瓷技术水平和发展状况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所编《古柏堂传奇》中无论是对传统戏曲的改编还是自编,都打破了正统昆曲的束缚,将昆曲和地方戏曲有效地结合,各取所长,促使中国戏曲朝着雅俗共赏的方向发展唐英博学多才,勤奋善思,他将诗文、书画、制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为书画题诗,而且将书画、诗文施技于制瓷上,既能使人领略其制瓷技术,又能使人品味其诗文书画此外,致用性还是著作传世的重要条件!唐英强调学以致用,不仅为了治事利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就是传世如他撰《瓷务事宜示谕稿》就是使后之督陶官能有所采择,希望子孙永世收藏:兹于今上龙飞之乾隆元,承命榷淮陶务告竣,爰将历来事宜示谕诸稿,除散佚外,检其存者汇缮成帙,以志九载办理之梗概缘以良工心苦,惨淡经营,并未扑责一人,贻误一事,卒之陶务得以有成者,实非偶然使后之董是役者或有所采择,未必不备竹头木屑之用至于吾之子孙尤宜什袭藏之,不惟识此胼胝九载之心,且堪备异日奴耕婢织之问,未可知也(《瓷务事宜示谕稿序》)唐英不仅富有强烈的传世意识,而且对著作能否传世有着自己的独特看法他认为传世之作有两种情况:一是性情之真他在《固哉草亭序》中明确言道:诗何以传,传其性情之真而已穷通贵贱之故无与于诗,得失之数也诗盛于三唐,夷考其时,上至庙堂,下逮山林草泽,以诗名家者不更仆数如元白之身都卿相而诗传,郊岛之屈抑下僚坎坷沦落而诗亦传,虽有丰腴寒度之不同,要皆不失性情之真,如天籁自鸣,故同历百世而不可磨灭也第论其幼穷于遇,长富于才,而能不为遇困,不以才炫,以自陶淋于诗书其所著作不规抚于古而自合,盖其性情之真以自见,非屑屑拾人牙后慧者所可比也又云任情率易,诗家之体裁格调未或前闻,此又余向所谓不事规抚而天籁自鸣者先生虽以此作逊谢语,条谓先生之诗之传当即在是(《固哉草亭序)二是机缘相合唐英信佛,精通禅理,善信因缘,表现在文献编撰上,即作得其人,人得其事,方可流传后世:天地万物皆因缘也若夫匡君之庐卒以名山,远公之莲永以传社,三笑著虎溪,楱贤存梵刹,而石钟、鹿洞、烟水、琵琶迄今荒烟蔓草、断壁颓垣,犹足引游屐而动咏叹人传事,事传人,呼之欲出,垂之久远者,予所谓天人作合之因缘也(《九峰近公传并序》)总之,唐英作为雍乾时期的著名督陶官,不仅在制瓷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而且在文献编撰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给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参考文献:[1]张发颖主编.唐英全集,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作者简介】陈宁(1983-),男,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华大典艺术典陶瓷艺术分典》编委,研究方向是陶瓷文献学、历史文献学c
陶瓷艺术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陶瓷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