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雕塑与中国文化概况文化·民族·民族性格·中国文化陶瓷雕塑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文化的定义有多种多样在书中,我采用沙莲香先生的说法所谓文化是凝聚在一个民族的世世代代的人的身上和全部财富中的生活方式之总体,因而是形成民族性格的东西沙女士对此作了具体的解释和说明第一,生活方式包括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行为方式既有对衣食住行等使用物制作方式,又有待人物、举止言谈的交际方式,主要通过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第二,文化是各种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的整体,由各种不同的具体的生活方式中共有部分构成的有机体,其结构和功能恒常,代代相传第三,作为文化的生活方式,代表民族特点文化之所以能代表民族特点,一是由于文化的产生、发展有血缘和缘的原因以血缘关系结构的民族和它的文化发源,总是同理条件密切联系着,而血缘和缘是文化发展的天然纽带,将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和品格凝聚一体;二是由于文化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很大,为一个民族的大多数成员所共有的性格即是民族性格沙女士的这个解释,为我们理解文化、理解陶瓷雕塑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我觉得还有两个概念需要讲清楚这两个概念是民族和民族性格民族是居住在一定的区域、过着大体相同的经济生活、有在民族语言基础上形成的共同文化和历史基础的集团民族性格是社会性格的一种,是一个民族大多数成员共有的反复出现的心理特质和性格特点的总和民族是由风俗、传统和习惯等共有文化在历史上形成的群体,是历史的产物因此,民族性格比一般社会性格积淀得更深,是一个民族的深层意识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根据自己的美学或哲学点和思维模式在认识与改造自然、社会与民族自身及其符号系统过程中所创造和积累的全部成果,具有自身的民族特点,自成体系中国文化的体系构成具体为认识体系,包括语言、文学、哲学、自然科学等;规范体系,包括道德、伦理、信仰、宗教、美学、法律、风俗习惯、规章等;艺术体系,包括文学、绘画、书法、雕塑、音乐、戏剧、舞蹈、建筑美学、园林美学、青铜器艺术、陶瓷艺术等;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教育、文化科学、宗法、姓氏、婚姻、礼仪制度等;机构体系,包括社会团体、宗教团体、中央政府领导下的各级政府、政府的各个单位与部门等;器用体系,包括生产、生活用具以及制造这些工具和用具的工作母机及其技术,总体性的历史文物等中国文化与中国陶瓷雕塑陶瓷雕塑的文化性的特殊之处,不仅在于它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大自然、文化、习俗、哲学、念,而且在于它所反映的方式它是一种立体的民族文化载体,或者说是一种静止的民族文化舞蹈这是由陶瓷雕塑的特性决定的一件件作品,无论题材如何,风格如何,都像一个个音符,在跳动着,在弹奏着,合成陶瓷雕塑文化的旋律这些旋律,有的激越,有的深沉,有的热情,有的理智,有的色彩缤纷,有的色自然,构成一部无与伦比的摄人心魄的中国陶瓷雕塑文化大型交响乐曲!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之一的陶瓷雕塑文化,在民族母体中孕育、成长与发展,它以活生生的凝聚着创作者情感、带着泥土的芬芳、留存着创作者心手相应的意气的艺术形象,表现着民族文化,叙述着一个个动听的故事,展现着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记录着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描述着民族的心理、精神和性格的发展与变化,伴随着民族的喜与悲而前行新石器时期彩陶中的陶塑作品,记录着先民生存的愿望那陶塑的猪、牛、狗,模仿着打猎而来或者豢养而食的动物形象,演示着与大自然搏斗的酷烈,表达着文明的演化与发展摩娑这些与实物逼真无二的作品,想象着先民的困惑、艰难、喜悦和奋争,那在洪荒、野蛮中奔突与呼叫的景象,撼人心魄陶塑奇迹秦兵马俑,那刚毅肃然的将军,那牵缰提弓、凝神待命的骑士,那披坚执锐、横眉怒目的步兵,那持弓待发、目光正前方的射手,以及那风神骁骏、横空出世的战马,共同组成的方阵,张扬着力量,张扬着神勇,令人回想起那硝烟四起的金戈铁马的战国时代,想象着秦国军队那种风卷残石、吞吐日月、横扫大江南北的军威它尽管是一个军阵,但它却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形象记录着那个时期的历史汉代经济得到恢复,社会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呈现出与秦代不同的时代特征陶塑的内容和艺术风格,也随之发生变化,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其场景的塑造,都不像秦代陶塑那样注重写实,力求形态的逼真和细节的刻划,而是注重从总体把握对象的精神内涵,注重传神之处的刻划,不拘细节的真实,强调动势和表情语汇在形象塑造中的作用,表现出一种豪放雄迈、飞扬流动的美学格调,而这正是汉代的时代审美特征“唐三彩”陶塑形象所表现的那种激扬慷慨、瑰丽多姿、壮阔奇纵、恢宏雄俊的格调,正是唐代那种国威远播、辉煌壮丽、热情焕发的时代之音的生动再现,宋代陶瓷雕塑艺术的俊丽清新,正是那个时代审美习尚、哲学念的反映,明清时期的斑斓与柔丽,是社会生活与审美念使然,改革开放以后的雄俊、奔放也是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念、生活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说,一部中国陶瓷雕塑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景德镇陶瓷雕塑是中国陶瓷雕塑的杰出代表,它身是一部中华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缩影,是中华民族文化念、民族心理、文化现象的反映!陶瓷雕塑与宗教陶瓷雕塑与宗教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佛教、道教、基督教、儒教素材经常作为创作题材,包括宗教人物、宗教故事,常见的有释迦牟尼、音、罗汉、达摩、八仙、老子、庄子以及孔子、孟子等的塑像以及与他们有关的故事但是,宗教题材的作品就不一定是宗教艺术我觉得,在陶瓷雕塑中,很多宗教题材的作品都不能划归为宗教艺术,不能理解为宣传宗教教义,而是艺术家们借宗教题材,通过塑造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表现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念、审美感情与审美追求,有着很强的世俗的倾向和民间艺术色彩因此,不能一到音、罗汉塑像就认为是宗教艺术当然,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非常错综复杂的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经常被人作为宗教塑像来供奉,这种现象并不难理解黑格尔早就指出“最近艺术而比艺术高一级的领域就是宗教”,“宗教往往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感到宗教的真理,或是用图像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在这种情况下,艺术确是为和它不同的一个部门服务”工蔡敬标当轰动一时的三十三寸《南海鳌滴水音》,不仅仅因为它是音题材而受到欢迎,更重要的是它构思奇巧、造型的优美所传达出的精神解放的信息和艺术成就要知道,这件作品是在改革开放之初的在广州继而在香港展出的刘远长的《飞天天女散花》的时代背景也是如此,它同样是佛教题材飞天天女在佛教艺术中称为香音之神,能奏乐,善飞舞,满身香馥,身披彩带,体态轻盈,上下回旋,自由飞翔于天上人间,把鲜花洒向人间,给人间带来美丽作者是“有感于这么美的形象,这么好的艺术,这么光辉的传统,时时激起我的创作欲望”而创作的作者不仅创作了一尊佛教香音女神形象,更重要的是创作了一个善良的美丽女神形象同样,他创作的《哈哈罗汉》,也不仅是一个普通罗汉形象,而同时是一个笑对人生、宽容处世的世俗人物形象徐波的《三个和尚梦》不仅再现的是“一个和尚担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二个和尚没水吃的”令人忍俊不禁而有点心寒的情景,更重要的是反映了这个艺术形象所包涵的警策人世的哲理高峰的《情趣罗汉》也同样不能把它当作纯粹的宗教罗汉的形象,而是寄寓着艺术家的审美情感,它所传达的“情趣”使赏者得到一种审美的愉悦以达摩为题材的作品,着重的不是他的宗教形象,而是他那种面壁十的坚韧不拔的意志美和傲尘世的精神美“八仙”人物形象塑造,当然是有感于八位仙人弃世脱俗的飘逸的人格美,但更重要的是艺术家所寄托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我不能否认在瓷雕艺术中没有纯粹的宗教塑像我想,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应该用开放的眼光来待和对待一切即使是这些塑像,也是艺术家们“按照美的规律”而塑造的它们同样可以成为审美对象艺术创造的大忌是千篇一律和陈陈相因在艺术创造中,题材没有好坏、美丑、优劣之分,关键在于艺术家的审美判断力和艺术表现力。
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同样可以成为艺术瑰宝,何朝宗、游长子、曾龙升、蔡金台等的作品就是如此陶瓷雕塑与神话传说神话传说是一种经过先民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以想象与联想为特征,是典型的浪漫主义中国有着十分丰富独特的神话传说宝库,有着许多美丽动人、奇异瑰丽、异想天开的神话传说故事我觉得,神话传说与陶瓷雕塑关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第一,从精神内涵来,陶瓷雕塑家们,在选择神话传说作为题材时,多半选取那些诸如“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等有着英雄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的神话传说故事作为创作题材,进行艺术创造使这些神,在艺术家的雕刀下,成为舍己为人的英雄,艺术作品身也就有了这种有着阳刚之美的主题;即使选择“嫦娥奔月”为题材,也使嫦娥有了平常心,有了世俗情。
第二,从艺术特征来,作为文学艺术的神话传说,在陶瓷雕塑艺术家手中,变间形象为觉、触觉形象,而且经过艺术再创造,比原作文学形象更加完整,更加丰富夸张荒诞的文学形象,成为美妙的真实可的艺术形象,这不能不说是艺术的神奇之处第三,从艺术语言来,作为语言艺术的神话传说,是以想象、夸张为其特征的作为觉艺术的陶瓷雕塑形象,它是火的作品,除了具有与文学共有的特征之外,它还有着泥味与火的痕迹神话传说的艺术特征,对瓷雕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带来深刻的启示
雕塑陶瓷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雕塑陶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