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以程门为代表的安徽新安派画家,因逃避战乱来到景德镇他们试验以瓷代纸,以全新的国画审美视角,给景德镇一时沉闷的瓷业,带来一股新风,并迅速风靡全国受其影响,本土一些学子也纷纷加入其中,不过,好景不长。
这些被后世认定为浅降彩的瓷画经过一段时期后,很容易褪色。
浅降彩的迅速衰落,加上接连的战乱,瓷都再一次陷入迷茫的境地这时,以当地浮梁官员何为本代表的民主进步人士决定站出来,立志为景德镇瓷业找出一条新路,他们立足本土,兴办公司,组织陶瓷研究社随后,因谋生而至瓷都的捏面人王琦,受此影响,开始了一段堪称传奇的民国生活他拜师于瓷画大师宝山秀才门下,结识了王大凡、刘雨岑、徐仲南、毕伯涛等瓷都瓷业进步人士。
月圆会(也就是后人称谓的珠山八友)应运而生,一方面孜孜以求陶瓷艺术自救,一方面也肩负起社会改良的重任《珠山八友》这部长篇报告小说,就是在这样的双重境遇里,以当代陶瓷泰斗王锡良老人的口述视角,讲述了珠山八友的一段风雨飘摇的民国江南悲歌,广涉王朝残余势力与革命党之争,以及中外商战、中日谍战、国共谍战等宝山秀才死了,在抗日战争前夕;王琦死了,在抗日战争中。
在《珠山八友》里,我们能清晰地看到瓷都人民对社会稳定的渴盼,在社会变革时期对自由的笃信,对艺术自由的孜孜追求,以及爱恨分明的鲜活性格
陶瓷新闻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陶瓷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