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博会,拜谒三圣
Home|瓷博会,续集更精彩|瓷博会,拜谒三圣

景德镇市市长李放接过陶瓷圣火点燃了中国瓷园的圣火盆这样的场景出现在10月21日上午10时,当时正在举行“三圣公祭”,李放是主祭人李放点燃圣火盆后,参加祭祀的领导和嘉宾向陶瓷三圣敬献了花篮、献爵、祭酒和拜谒在瓷园开店的老板欧阳美荣也参加了当日的公祭,实际上从首届瓷博会开始,每她都会前来拜谒三圣,她希望三圣能保佑瓷业后人们生意兴旺,千窑火生生不息陶瓷三圣分别是陶神宁封子、瓷业祖师赵慨和风火仙师童宾。

如果您是一位外来者,那您很有必要听一听陶瓷三圣的故事《瓷器》记者李广明整理陶神宁封子在洪荒上古时代,河南修武就有人类在这里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在修武的宁地部落中,有一位叫封的人。

他生而有智,力大神勇,很快就成为部落的首领,大家都尊称他为宁封子当时,人们虽已懂得用火烧熟食物吃,但还没有盛物的器具,只能把猎获的食物用明火烤熟后双手撕抓;口渴了,就到河边趴下掬水而饮。

一天,宁封子在河里捉了几条鱼,带回来架在篝火上烧烤这时,有位族人走来向他禀报一件紧急事务,需要他去马上处理这时鱼还没有烤熟,他就随手挖了些泥巴,把鱼包得严严实实,埋在篝火中,才跟着那位族人离开因为事情很麻烦,他就把烤鱼这件事忘掉了几天后,他忽然想起那条鱼,把篝火刨开一看,那几块泥巴早被烧成了土红色宁封子端详着这个鱼形的干泥巴,若有所思忽然,他扭头奔向河边,把那块“泥巴”舀水一试,不渗不漏他欣喜若狂,立即召集全部落的人,把这个重大发现告诉了大家,并把这种可以盛物的烧制泥器命名为陶器。

他又从部落中挑选了十几个心灵手巧的小伙子,跟他一起开始烧制各种形状的陶器。

很快,宁地部落就使用上了陶瓶、陶罐、陶盆、陶碗等,人们吃饭喝水再也不用手捧了,多余的食物也能更好地存放了。

一次,宁封子带领窑工们在烧窑时,任凭怎么添薪加柴,窑内就是达不到应有的温度眼看整窑的陶器就要毁坏,宁封子心急如焚他想起动物尸体可以助燃,但眼下一时找不到动物于是,他拨开众人,纵身跃入窑内……消息传到黄帝那里后,黄帝十分悲痛,并派仓颉到宁地主持宁封子的葬礼,把宁封子肉身所化的几十颗珠子收集起来,安葬在宁北山———也就是今天的云台山中那天晚上,黄帝和宁地部落的人都做了一个相同的梦,宁封子在梦中告诉大家,不要为他的死而感到悲伤,他已被天帝封为陶神了瓷业祖师赵慨赵慨,字叔明,东晋人赵慨是三圣中神话色彩最淡的,但对景德镇贡献卓著景德镇陶瓷行业,一向奉赵慨为师祖赵慨早从政,先后在闽、浙、赣为官赵慨为人正直,疾恶如仇耿直的性格让赵慨在官场郁郁不得志,遭受排挤,被贬到江西。

到江西后,赵慨隐居于新平(今浮梁)在新平,赵慨潜心研习陶瓷,将其在浙闽了解的越窑制造技艺,引荐于此,又对胎釉配制、器物成型与焙烧工艺进行系列改革,对新平瓷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赵慨导引新平师法越窑,成为景德镇制陶向制瓷进化之始其功高勋重,被后世人奉祀为“制瓷师主”据《浮梁县志》记载,赵慨“道通神秘,法济生灵”,为赵慨加上了些许神话色彩明代洪熙间,曾在景德镇内建“师主庙”,后称“佑陶灵祠”,以赵慨为“师主”、“佑陶之神”世代供奉“洪熙间,少监张善始祀佑陶之神,建口厂内,曰:‘师主者,姓赵名慨,字叔明,尝任晋朝,道通仙秘法济生灵,故秧封万硕爵,祝侯王,以其神圣,足以显赫今古也’”风火仙师童宾“风火仙师”本名童宾(公元1567-),字定新,明代浮梁里村人幼读书,秉性刚直,因父母早丧,遂投师学艺,执役窑业,死后遵他为风火神,祀在“佑陶灵祠”明万历二十七(公元),太监潘相任江西矿使兼理景德镇窑务,督造大器青龙缸,久不成功,潘相便对窑户进行“例行苟索”,派役于民,并对瓷工进行鞭笞以至捕杀。

瓷工衣食不得温饱,还要受到迫害,处境十分凄惨童宾面对同役瓷工的惨状,非常愤慨,竟以自己身体为烧瓷的窑柴,纵身火内,以示抗议据说,次日开窑一看,所烧炼的大龙缸果然成功了这种缸,直径三尺,高二尺多,外围环绕着青龙,下面有潮水纹,能烧成这样的大龙缸,在当时的生产技术条件下,确实是烧制瓷器的一大奇迹,因此,人们都以为是童宾在纵火后护佑他们免遭灾难童宾投窑焚身后,余骸葬在凤凰山童宾之死,激起了工匠们的义愤,全镇起来罢工暴动,焚烧税署和官窑厂房,潘相只身逃走封建官府为了缓和人心,在瓷工和镇民的强烈要求下,不得不为那因大众利益而牺牲自己生命的童宾立祠在御窑厂的东侧,并封号为“风火仙”,祠名“佑陶灵祠”,至今尚保留有瓷制的“佑陶灵祠”匾额

更多陶瓷新闻

陶瓷新闻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陶瓷新闻 :

其他周边及相关: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陶瓷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