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珐琅器,即是以珐琅为材料装饰而制成的器物珐琅,又称“佛郎”、“法蓝”,是由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音译而来其基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依据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又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珐琅器作为艺术品收藏中的一个门类,吸引了广大的收藏爱好者,收藏对象以景泰蓝居多正文:珐琅器以红铜等材料作胎,用细而窄的金属丝焊接在胎体上形成图案,再在其内外填入各种颜色的矿物质珐琅料,经烧制、打磨、镀金几道工序之后,器物表面呈现出各式花纹,具有宝石般效果的镶嵌艺术品。
珐琅器具有造型端庄厚重,纹饰饱满,色彩强烈的特点,它的制作既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吸收了瓷器工艺,同时又大量引进了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是集冶金、铸造、绘画、窑业、雕、錾、锤等多种工艺为一体的复合性工艺过程,堪称集中国传统工艺之大成珐琅器品种主要有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透明珐琅器、画珐琅器等等,其中,掐丝珐琅器和画珐琅器最为常见掐丝珐琅器俗称“景泰蓝”,并非发源于明代景泰间。
它的的制作技术由中东传入我国,从元代开始出现,明代逐渐盛行,清代中期产量达到高峰鉴别珐琅器的代,主要从造型特点、技术特点、釉料特点等方面来分析器物首先从器型上看,元代珐琅器存世较少,尊是主要的器型。
元末明初除尊以外,又有灯、瓶、罐等器型明代中期以后,珐琅器开始仿制古青铜,器型逐渐丰富,如鼎、盘一类大量出现清代的器型特点是,仿古器更加流行,但仿古不摹古,器型有了符合自己工艺特点的变化除了仿古器外还有出现西洋风格的器物及人物和动物等器型其次从胎体上看,由于所用铜材和铸造器物的厚薄因素,同样大小的器物各有不同一般来说,元代至明代早期的胎体略厚,明代中晚期至清早期逐渐减薄清代乾隆时期又略有增厚第三,从珐琅釉料上看,元代至明代永乐的珐琅器,一般以浅蓝色为地子,图纹饰红、黄、白、绿、紫、深蓝色釉料,料色纯正而艳丽,釉质细腻而具有透明感明代宣德及以后所用釉料略显灰暗,光泽度差于前期,地色有浅蓝,常见宝石蓝明代万历间出现豆青赫松石绿等新的釉色品种清代珐琅釉料品种非常丰富,有几十种之多,但釉料都不及元明的釉料透亮最后,从器物表面上看,元代、明代器物的釉料表面有许多砂眼(又称气泡),砂眼内有蜡补的现象镀金部分往往较薄,常有脱落现象图案的盘丝部分经常会出现断丝的现象,有垂直几条断开,也有一条丝分断成两条清代器物表面砂眼较少,镀金也较明代厚,尤其是乾隆时期镀金非常厚图案的盘丝,清代断丝的现象很少鉴定古代珐琅器除上述几方面特点外,还可根据图案的画法,如花卉、龙的画法来加以区别,这方面更多可以参照同时期瓷器图案的画法及风格来认定杨海涛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员来源:现代快报
新闻转载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新闻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