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朝的青花山水,代表了整个清代山水彩绘艺术的最高水平康熙一朝历时达六十一,青花山水瓷画风格根据其艺术特点、御窑厂的正式确立以及洋人画师的介入,可分为三个时期,本文重点分析介绍了康熙成熟期青花山水的艺术风格,从青花山水的地域性、构图以及山水的性格等特征来看,深受明末华亭派领袖董其昌山水绘画的影响一、青花山水瓷画艺术概述康熙青花以其料分五色、釉色莹润为优长,可谓独步于清瓷史恰如《陶雅》中载:雍乾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窑然则青花一类,康青虽不及明清之浓美者,亦可独步本朝矣山水画起始青花山水瓷画起步较晚,于元代作为人物或花鸟配景出现,到明代永乐、宣德间,山水瓷画作为独立画科出现,同时出现一些装饰味浓郁的海浪仙山图景明天启、崇祯朝,青花山水瓷画艺术形成第一个高潮期,以秀丽迤逦的江南山水居多,在写意性的勾皴点染间远山近水之景毕现,青花层次丰富,艺术水平颇高至康熙朝,青花山水瓷画艺术达成更高的艺术成就追溯起来,康熙青花山水瓷画多受南宋画院派风格影响,以斧劈皴技法居多,亦有披麻皴、乱柴皴、鱼鳞皴、直线皴等同时,官民窑又各具特色,民窑极具文人写意特点,纵横恣意、酣畅淋漓,承继明末青花山水瓷画之脉,在技法和艺术上都有所精进,之前的浓淡之别,嬗变成层次分明的墨分五彩,之前寄托亡国之忧的载体嬗变成对大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崇拜之情官窑青花山水瓷画以官窑的正式确立为分水岭,官窑确立之前仍与顺治青花山水瓷画无从分别,确立之后则渐显官窑青花山水瓷画艺术的卓越水平,在宫廷画师严谨制作的画样下,由景德镇窑工依样制作,显现出浓郁的宫廷院画之趣二、康熙青花山水瓷画艺术的时代特征康熙一朝历时六十一(16621722),青花山水瓷画艺术也经历了三个不同的艺术风格,本文根据其艺术特点、御窑厂的正式确立以及洋人画师的介入将其分为三个不同的艺术时期,康熙十九前(元至),青花山水瓷画承袭了顺治之遗风,康熙十九至四十间(1681),是康熙青花山水瓷画艺术最为繁荣、成熟的时期,代表了清代青花山水瓷画艺术的最高水平。
康熙晚期,指康熙四十至六十一(1700),青花山水瓷画日趋精进,在洋人画师郎士宁一等人带来西方绘画技法之下,青花山水吸收了西洋画的光影透视,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暂新面貌康熙早期的青花山水瓷画流行使用披麻皴法,承袭顺治朝遗风,上追宋元古意,无论从器型、构图、意境,均与顺治朝相近,那些康熙早期的无款青花器难以分辨其具体时期康熙中期青花山水瓷画艺术,直追明末华亭派董其昌画意康熙中期,是山水瓷画艺术最为兴盛的时期康熙中期青花山水瓷画,无论从山水之大廓形,或从细部分析,均受明末清初山水画家董其昌、陈老莲、华喦、刘泮源的影响,其中以董其昌的影响巨大董其昌,明末松江华亭人,文人画的旗帜性人物,在山水画上追求以书法入画,注重笔墨的综合表现力,并将宋元诸画家笔下的山水树木简化,以生动的笔势作不似之似的组合董其昌的重要成就还在于他的绘画理论,他推出了南北宗论,其中的美学观念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康熙中期典型器如台北张添根先生收藏的青花山水人物笔筒,瓷胎洁白,釉色滋润,运用渲染的大写意手法,层次分明。
以青花浓线勾勒骨线,以淡色进行渲染构图疏朗,意境深远,山水以松树为主体,人物点缀其间,底部无款此器上山水图景的结构、笔法均与董其昌的水墨画风格肖似有研究社会学与审美思潮关系的学者,对明末董其昌等人绘画风格作出另一番解释和探索:明中期以后,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广大民众尤其是江南发达地区的市民安居乐业,生活闲适,那种激越的情绪,刚拔的气势,不适应社会主流的审美思潮了,取代它的是表现世俗文化气息的灵秀山水,山水画的性格是秀、甜、润、软这与康熙中期青花山水的风格颇为一致,康熙青花多表现江南丘陵地带的山水风貌,说的具体一点,应该是景德镇周边地区的山水景致可以想见,景德镇地区窑工对自己长生活的地区更为熟知,自然所绘山水为家乡的山水风光,故康熙中期青花山水图景多为景德镇周边山水就不足为奇了这也与明末董其昌等人的绘画风格不谋而合。
另外,之前提到董其昌的绘画理论对后世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他推出的南北宗论,尚率真、轻功力、崇士气、斥画工,重笔墨,轻丘壑,尊变化,黜刻画。
董其昌注重对山水率真自然的描绘,摈弃不必要的矫揉造作之功这与康熙青花山水崇尚真实简率的写意风格也是一致的,康熙中期青花山水,构图疏朗空灵,大面积留白,皴擦点染,寥寥数笔,极尽简率之意,形成其特有的简雅之美。
康熙晚期,青花山水瓷画艺术更加精进,吸收了西洋画的技法,借鉴光线的强弱体现阴阳面,引进的西画技法如焦点透视之法、光影层次处理、色彩渲染处理等在康熙五十四,意大利传教士郎士宁入宫就职于如意馆,从事绘画工作,郎士宁深得康熙帝的恩宠,为宫廷绘制了大量中西合璧的作品,在康熙帝的支持下将西方油画的技法扩转延伸到青花山水中来,为青花山水瓷画的艺术风格多样化的形成开辟了很好的局面
陶瓷艺术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陶瓷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