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汝窑虽然烧造历史短暂,但其产出的“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的瓷器却独冠宋代名瓷,也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顶峰之作,千百来令人“高山仰止”而复烧后的汝瓷发展到今天,虽然胎质、釉色、器型等越发丰富多彩,但人们依然迷恋宋汝瓷的耀眼光彩那么,当代汝窑究竟是应该沉潜下浮躁的内心,在传统的引领下稳步前行,还是以进取的姿态、摆脱传统的束缚,开启当代汝瓷崭新的疆域?今天,我们就听听诸位陶瓷专家的观点正方: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瓷器专家叶佩兰:一些创新品种值得收藏当代汝瓷在器型上以仿古为主,所仿的包括碗、盘、小洗口瓶、樽和三足洗等传统器型,还是挺丰富的;创新的器型则主要是一些大的花瓶,那是古代汝瓷所没有的不过,总体来说创新品种还是比较少的从胎色上看,古代汝瓷主要是“香灰胎”,就是灰中略带着黄色,当代汝瓷的胎色也尽量做出香灰色,但在胎质上和古代差别就比较大了古代汝瓷的胎质比较粗,因为当时从采料到成胎都是纯手工制作,采来的胎料先用磨盘碾碎,再用脚踩,最后用手揉制成胎泥,所以不可能非常细;当代汝瓷的胎泥都是用机器来搅拌,反而能做到非常均匀细腻在釉色上,当代汝瓷也主要是仿制宋代汝官窑的天蓝釉但老的汝瓷釉色还带点青灰调,而且略显乳浊状,釉色不是特别透明,现在的天蓝釉则一看就觉得非常漂亮,是真正的天蓝色,釉面也显得光亮古代的汝瓷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古朴的美,而且釉面看起来有一种沉着感,这种美、这种感觉可能要见到实物才会被震撼到的所以要鉴别真汝瓷还是仿汝瓷,从釉色上就能看得非常清楚就开片纹而言,现在的汝瓷也有纹片,但和古代细碎的蟹爪纹相比,现在的开片虽然也能做到很细碎,纹路却显得比较生硬,直来直去的,古代的开片看起来则要柔和得多另外,宋代汝官窑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多数汝官窑瓷器的口边,以及樽的腹部突起的棱线,用眼睛看都能看到微微闪着肉红色,这主要是因为口边和突起的棱部分,在烧制过程中,由于釉的垂流露出香灰色的胎底,而胎土中含有微量的铜,所以会显出肉红色来这使得整个器物看起来非常沉着,有一种历史的美感当代仿制的汝瓷却很难表现这一特征所以当代汝瓷,尤其是仿古作品,在表现古董的神韵方面还是略有欠缺当然,当代汝窑的一些仿制品和一些创新品种也挺精美的,反映了当下的工艺水平,仍值得作为艺术品来收藏而且我们也要看到,复原古人的烧制工艺,需要千百次的实验,需要不断地摸索前进,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达到的上海交通大学东方艺术交流中心顾问戴逸如:新汝瓷辉煌已见端倪宋汝窑有点像玛雅文化,电光石火般横空出世,又昙花一现般迅速灭绝,辉煌期仅仅二十余,而且灭绝得连技艺都无迹可寻元、明、清三代续烧而不能得,只留下不足百件的瓷品和许多美丽的传说当代汝瓷是上世纪周恩来总理指示恢复研究的,陶瓷艺人做了近三十的努力,在上世纪代首次烧造成功,使汝瓷再造辉煌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时至今日,新汝瓷正健康成长,辉煌已见端倪我们通常所说的汝瓷,有两大特征:一是它釉层中气泡的独特排列,形成青中泛蓝、蓝中融青的奇丽釉色,具体说如豆绿、天蓝、月白、天青;二是汝瓷开片形成的独特纹饰,所谓“蟹爪纹、蝉翼纹、冰裂纹、鱼鳞纹”汝瓷制造的难度,最主要的就在于此,汝瓷与其他瓷的最大区别也在于此我对于当代汝瓷的看法是,除非是为了一些特殊的需要,否则如果一味走仿古的道路,那是没有出息的表现但谈到创新也需要谨慎,因为创新不等于好丑陋和恶劣也可能很新,比如近几我见过一些模仿西方抽象艺术的陶瓷作品,它们的背后没有灵魂和思想,是为了新而新,我并不欣赏传统汝瓷和当代汝瓷的服务对象是不同的前者是小众用品,小到只需符合皇帝一人的审美,只需要作坊里的精雕细琢,另一个是大众用品,大到要照顾成万上亿人不同的口味所以当代汝瓷需要创新,以更加多样和具有实用价值的器型,适应当代人的需要当代汝瓷的突破点也正在于此:大众化、产业化我很高兴看到,在以宫廷用瓷为荣、从业人员很少的汝州,日用瓷成功上马。
实用性和艺术性并不是矛盾体,德、英、日等国日用瓷成功之路就是明鉴汝瓷代表性传承人李廷怀,在推出一系列高质量日用瓷的同时,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摆件也源源而出,让曾经低迷徘徊多的汝瓷重振雄风。
李廷怀先生不再以“天青釉、香灰胎”为标准创作新汝瓷的做法,我也赞同宋汝瓷过去的“香灰胎”从审美的角度看的确略显粗糙,白胎的质地要好很多,也更加符合汝瓷纯净典雅的风格。
他研发的具有通透感的玉青釉,打破了汝瓷釉色一贯的略带亚光的质感,创新之举虽然看上去是颠覆传统,但其实无论是从器型、还是从釉色和胎质,都是从宋汝瓷的传统当中自然而然发展演变而来所以我认为这是有意义的尝试就好像中国画,没有人规定一定得按照传统的技法来画,你也可以采取一些西方的理念来进行创作只要是为了艺术的需要,并且,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我觉得都是未尝不可的总体而言,我认为当代汝瓷复兴的势头已见,但相比于几个国内陶瓷“大户”,汝州的汝瓷还显得势单力薄如果能做到政民协力,加大扶持力度,壮大研发、生产队伍,我相信,汝瓷的明天会繁花似锦。
反方: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文军:仿古尚在初级阶段创新不够不足为奇汝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与钧窑、官窑、哥窑、定窑齐名于世,其工艺精湛,技艺超群,博得“青瓷之首,汝窑为魁”之美誉汝瓷之所以流传至今,因其釉色淡雅而居各窑之首,有“汁水莹泽,含水欲滴,釉如膏脂之溶而不流,其釉厚则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之称而当代汝瓷和宋代汝瓷比起来,区别比较明显:首先,宋代汝瓷制作以手拉坯捏制,并经慢轮修整,工艺精细,线条流畅,棱角自然,形体得当;而当代汝瓷多以注浆成型,胎体较厚,比例失调其次,宋代汝瓷器型有碗、盘、钵、盂、盒、盏托、瓶、尊、炉、洗、水仙盆等,造型显得端庄大方、古朴雅致、线条流畅、比例适中、颇具风韵;而当代汝瓷的器型显得呆板另外,汝瓷的釉色汁水莹厚,有如堆脂,视如碧玉,柔和温润,施釉均匀,因釉内含有玛瑙,形成特殊色泽;而当代汝瓷釉色单纯,清澈透明,光亮如镜,刺目耀眼,施釉不均,有露胎现象,虽然也含玛瑙,因比例不当,效果黯然失色还有,宋代汝瓷开片以“梨皮、蟹爪、芝麻花”或“鱼鳞状”小开片为主,具有艺术效果;而当代汝瓷主要是直线开片,效果呆板生硬当然,造成这些区别也是有原因的:宋代汝窑主要供应宫廷使用,其产品不计成本,烧窑使用木材和煤作为原料,釉的配方比例适中,也着力追求造型美;当代汝瓷则基本上是分散的家庭作坊形式,其资金较为短缺,设备相对简陋,烧窑使用的都是气和电,温度升温很快,窑温和气氛都达不到充分的融合可以说,当代汝瓷在制作工艺、造型、装饰、釉色等方面都难以和宋代汝瓷媲美而且,当代汝瓷还处在仿古阶段,创新性不够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个人认为,当代汝瓷在器型、纹饰、釉色方面还有很大的挖掘潜力比如,造型可以根据市场,做一些茶具用品等;纹饰可以根据传统的植物花卉,采用剔、刻、划等手法大胆予以应用;釉色是当代汝瓷的亮点,虽然目前还达不到宋代汝瓷釉色的标准,但是可以根据市场,结合造型、纹饰,利用各种颜色,生产出适合当今社会需求的产品而且推动汝瓷发展,政府在政策、市场培育、文化传承、宣传等方面可多做些工作只有在政策、需求、影响上加大力度,当代汝瓷才会给当地带来巨大的收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正安:传统未领会谈何“创新”当代汝瓷借助技术的力量,在某些方面已经非常接近宋汝瓷的视觉效果但是如果从考古学家的眼光来看,或者采用理化分析,当代汝瓷和宋汝瓷炉火纯青的水准仍有待提高无论是从釉色的不温不火,胎质的厚薄程度,还是从一些微小的细节,比如釉质中气泡的呈现方面,当代汝瓷和传统汝瓷都有一定区别,宋汝瓷显然更自然含蓄,经得起琢磨和回味这主要是因为宋朝的工匠是在官府雄厚的财力与技术的支持下,对汝瓷做的是一种不惜投入、尽善尽美的追求,而当代人很难做到这一点宋汝瓷诞生于中国制瓷业最鼎盛的时期,又是“五大名窑”之首,由官府主持,产品的样式、用途、釉色、装饰,一般是由官府专门的部门负责设计,然后下达样本所以它的造型非常考究、高雅、脱俗我们都知道,宋汝瓷之所以可以呈现如此特别的天青色,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玛瑙入釉”,如果不能达到官府要求的标准就有砍头的风险而今天,有多少厂还在坚持“玛瑙入釉”呢?据我了解不多因为成本太高,所以人们很自然会用一些更经济的配方宋汝瓷留存于世的不多,大都是天青色然而,尽管当代汝瓷可以呈现出更加多样的青色,但却很难呈现出那种“雨过天晴云破处”的那种悠远自然的美和意境我不否认,也会有一些当代汝瓷的精品能够达到类似的境界,但具有一定偶然性,可控性还是一个难题我并不认为当代汝瓷要一味走复古这条路,但一定要在深刻领会汝瓷传统精神的前提下谈创新才有意义比如说,宋汝瓷属于北方青瓷,它的那种天青色是一种半乳浊状的结晶釉,不透明,略带亚光,似玉非玉又胜玉,釉中气泡寥若晨星,开片交织错叠如蝉翼,这些都与南方青瓷很不同而有些当代汝瓷作品,它追求玻璃釉的通透、颜色釉的鲜艳,我认为这有“走偏”的倾向如果要比透明,你比得过骨灰瓷吗?比得过玻璃吗?汝瓷美就美在它的不轻浮、不张扬,丢掉了这一点,就丢掉了最本质的东西设计学中有个仿生学的概念,就是说要间接地去仿生,而不是直接地去模仿你要明白这个生物它优于人的地方在哪里,然后去仿它。
汝瓷的传承也是这个道理汝瓷好在什么地方?就是它的温润如玉,不温不火,汝瓷的典雅和清高就靠这些特质来表现,而不是玻璃般的清透莹亮当代汝窑的器物品类已较从前大为丰富,当代汝窑人对相关历史与技艺的理论总结也是值得肯定的如果我们能够把汝瓷的这些特质更加以提炼,再和现代的社会环境,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当代汝瓷的发展空间是相当大的,从大的方向说,可以作为国礼、呈现大国风度的设计,从小处讲,日常的茶具、文具、墙上装饰的、手里把玩的、女孩子的装饰品……功用与造型几乎不可穷尽,题材和寓意也随之拓宽在这方面,我觉得当代汝瓷的视野将更为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