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商贾涌动;这里,有股力量让所有的人,不得不臣服在它的发展节奏之下,认真地听命于它,依着它改变;这里,是每个外乡人来景德镇朝圣,就必须去的地方;这里,或许名气已比肩“景德镇”,甚至在地球的另一端,有的人是通过这里来认识“景德镇”;这里,越来越像一颗脉搏强劲的“心脏”,它的每一次跳动,迸出的血液都使得这座“古城”焕发出新的面貌;这里,描绘着些许今古穿越的神话,或者可以说,在这里仿古与金钱永不眠……这里就是,樊家井1/“樊家井仿古村”的指示牌在广场南路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立着樊家井虽然不大,但是里面就像进了迷宫一样,没有道路指示,也没有东西南北的告知,七扭八拐九弯曲,外地客在里面迷路是习以为常的事情,真迷了路也不必惊慌,大可从容看完一家家仿古店,不小心拐进了偏僻的巷道说不定就能有意外收获:一个有意思的陶瓷小作坊甚至一家味道可口的小餐馆这里到处充满着随遇而安的气息,这里是商业与传统生活共同繁荣的榜样大名鼎鼎的樊家井究竟是个什么地方?它只是景德镇珠山区竟成镇下辖的一个村。
原处市郊城乡结合部,有农户约六百户,人口两千余人,耕地不过两百亩,辖3个村小组随着古陶瓷收藏的热潮,个体瓷器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几的功夫,这里便很快形成了一个店铺鳞次栉比的仿古瓷器市场樊家井窄窄的一条街,只是一条宽一米左右的小路而已,加上两三条小岔路,路的两边全是仿古瓷店路坑坑洼洼,高高低低的,一切都显得古老和陈旧这条街由北向南约有两华里左右,但聚集着几百间瓷器店铺和作坊街道两旁岔道交错,沿着每条岔道往下走,个体仿古瓷小作坊数不胜数樊家井四周边界为广场南路、通站路、解放路和浙江路,交通可谓四通八达,名副其实的“活水口”,进去了就不会“困死”在里面。
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樊家井云集了大量陶瓷商铺和陶瓷作坊从上个世纪九十代中期开始,樊家井市场开始渐成规模,逐渐形成了如今的樊家井仿古村。
一直在樊家井各个陶瓷作坊从事揉泥的丁有红师傅说,樊家井仿古村里的人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樊家井的村民;第二类是景德镇当地人;第三类也是人数最为庞大的外地人群,以抚州、鄱阳人居多。
在这里可以看到中国历朝历代的瓷器,宋代汝、官、哥、钧、定5大名窑和耀州窑、磁州窑、钧窑、定窑、景德镇窑及龙泉窑6大窑系的仿品,这里一应俱全,随手可取元青花、釉里红、粉彩、斗彩、五彩、以及各种色釉瓷仿品,让来到这里的人们看得眼花缭乱2/朱新贵是九江人,来景德镇学画瓷大概是,因为她所在的瓷厂不景气,她就来到了当时还是一片片农田,田间小道阡陌纵横樊家井,在别人开的陶瓷作坊里画瓷,画青花仿古朱新贵说她学画已经有二十几了,中间不曾间断在樊家井别人的陶瓷作坊里画瓷几后,勤奋的她看到在樊家井自产自销陶瓷产品也是一份不错的营生,况且她画的传统花面很受游客喜爱,樊家井有不少来自港澳的游客专门来买这些画面传统的陶瓷作品,于是她就想自己不仅应画,还兼销樊家井就是一片神奇的地方,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在当地的村民的自建房屋中租下一个货柜,那便是一个对外的出口,将你的陶瓷产品放在那里,然后被人们买走带到远方朱新贵开始了她的“货柜”生涯,像她这样在一个店面里租一个货柜的人在樊家井比比皆是,从朱新贵所在的店里出来,沿着仿古村并不宽敞的主街走,狭窄的巷道旁一家挨着一家地开着仿古陶瓷店,间或也能见到几个经营仿古木质家具的店铺主街上人流熙来攘往,有背包淘宝的客商,有拿着相机的网络商店的店主和游人,大板车车夫三五成群停在路边闲聊等候生意,挑坯的工人一路晃悠着扁担穿行这样的川流不息演绎着樊家井的另类传奇……3/在樊家井最繁荣的一条街上,笔者的目光被两间古旧的瓦房所吸引并不是因为瓦房有着与众不同的外形,它的普普通通,低低矮矮,含蓄的与世无争却与四周强势而立,恨不得占尽所有的地利的楼房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但凡本地人都知道,樊家井就是寸土寸金的地界,每扩大一点点的面积就会带来高昂的收益,深谙此道的当地村民比赛般地把各自的房屋建得“亲密无间”,连阳光都难以“插足”。
而,这两间瓦房的存在就好像在说明,凡事都有例外笔者怀着好奇心走近了瓦房,里面也和别的路边店面一样,密密匝匝地依次摆放着十个“货柜”,这些租客们都在百无聊赖地等着客户而来笔者的来到他们先是眼神中透着喜悦,但当得知笔者是想打听一下这间瓦房房东的情况之后,一个个插科打诨便丢下笔者纷纷散开,谁也不愿多透露几句好在笔者运气好,附近有个房东热情地给笔者介绍了“瓦房”的一些坊间传说据说“瓦房”的主人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家,他有三儿一女,也是樊家井的村民老人家的性格有些古怪不喜欢随波逐流,他的瓦房在樊家井处于黄金地段,曾经有人出高价要帮他重新盖高楼,他自己不用花费一分钱,也不用耗费一点点心思,只要坐等新房建好,每舒舒服服地收取可观的房租,可他老人家就是不愿意,偏偏执着地守着他的小瓦房老人家认为他家的瓦房正好处在樊家井的“龙脉”上,从风水的角度来说,是不能动的再次,如果这些瓦房拆掉盖新大楼,老人家一保守可以收到近四十万的房租,老人家不愿意后代都依靠收房租变得“好逸恶劳”就这样,瓦房就像另类一样,与那些“争先恐后”的楼房比邻而居。
在这里,店铺鳞次栉比的瓷器街,密集着几百间瓷器店铺和作坊四条街道两旁岔道交错,沿着每条岔道往下走,个体仿古瓷小作坊数不胜数。
每天清早开始,直至夜幕,这里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一派繁忙景象它不亚于潘家园和琉璃厂之于北京,藏家商家,无人不知,这里是樊家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