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德镇关于御窑,关于皇帝的瓷器有很多传说,但流传最广的却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四百多前的明代万历间,景德镇御器厂奉皇帝的旨意要烧造一批青花大龙缸,由于烧制的难度很大,所以久烧不成一个叫童宾的窑工在万般无奈之下纵身跳入窑内,以骨作薪,赴火而亡几天后开窑一看,大龙缸居然烧造成功了后来,朝廷就在御器厂的东侧修建了“佑陶灵祠”为童宾立祠,并敕封童宾为“风火仙师”,从此“风火仙师”就成为景德镇窑工们每都要祭祀的一位神。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有很多用品都是专门为皇帝生产的,瓷器也不例外而在景德镇专门为皇帝生产瓷器的几百间,有成千上万名窑工在官窑中劳作了一生,童宾只是他们中的一员而“景德镇”这个名字从它诞生那天起就已经和皇帝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景德”就是宋代一个皇帝的号,虽然那时候宋代的官窑还没设在这里,但这里所生产的青白瓷已有“冰肌玉骨”的声誉,深得宋真宗的喜爱,于是在景德间,宋真宗下令将这里所生产的瓷器进贡给朝廷,景德镇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当明朝政府开始在景德镇设立御器厂的时候,就派来了督陶官此后的几百间,有很多督陶官被派往景德镇,专门负责监督御用瓷器的生产。
在景德镇的历任督陶官中,清代的唐英是在中国陶瓷史上留有浓重一笔的督陶官。
唐英初到景德镇时对陶瓷是一窍不通,于是他就利用九个月的时间,拒绝了所有官场上的应酬,深入到坏房窑厂,和陶工们一起生活,一起劳作,一起参加绘画等等,很快就熟悉了制瓷的各种工艺,由一个外行转变成内行清朝的乾隆皇帝曾直接干预宫内制瓷事务。
他不仅对宫内瓷器的用途、形状、纹样等屡屡过问,亲自审定画样,甚至对于瓷器的烧制过程也极感兴趣唐英就奉乾隆皇帝的旨意编纂了《陶冶图》,书稿图文并茂,详尽地展示了制瓷的全部工序,被后世誉为“集厂窑之大成”,是中国陶瓷史上一部不朽的著作唐英历经了雍正和乾隆两朝,在景德镇前前后后待了20多,由他领导的御器厂被称为“唐窑”,这个时期也是景德镇为皇帝生产瓷器的最后一个辉煌的代
陶瓷新闻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陶瓷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