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汉代,景德镇的先民们就依山建窑,采木为薪,始烧陶器到了唐代,镇民陶玉、霍仲初烧制“假玉器”进御于朝,才始有冠名“陶窑”、“霍窑”之私人窑场但是,至今仍未找到“陶窑”、“霍窑”的窑址其窑器若何对今人来说是个“谜”五代期,已开始烧制出青瓷和白瓷那时生产的青瓷瓷质白且细腻,釉面光亮微闪青,白度已达70度,是我国南方生产白瓷的最早地区,其瓷质在全国居首位这一点,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已作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延至北宋,景德镇已成为全国著名的青白瓷产区,尤其是北宋中晚期,景德镇建镇后的百十间,以及北宋末至南宋中期的近百间,以湖田窑为代表的景德镇制瓷烧制出光致茂美,晶莹剔透,娇艳俊润精彩传神的青白瓷,素有“假玉器”之称这一点,李清照《醉花阴》词中“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一语即是明证二、景德镇宋初瓷与私人窑场宋初,景德镇窑业规模巨大:南河两岸,柳家湾地区和今市区内,窑场星罗棋布,连绵不断,到处是一派“村村陶埏,处处窑火”的兴旺景象仅黄泥头古窑址一处,它的遗物堆积范围就约有5000平方米,是景德镇五代至北宋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古窑址分析我们所采集的三件实物资料,从中可以解读出六个方面的信息采用匣钵仰烧法:这是景德镇制瓷烧成技术的一个重大进步,不仅能使产品在烧成过程中避免烟尘污染,提高质量,而且可使窑的容量提高,增加装烧数量同时普遍使用垫饼选用优质瓷土:宋初瓷已不见有灰胎和灰白胎白胎的瓷质更是洁白细腻,原因是选用了优质的瓷土这是景德镇制瓷工艺的一大成就:因此烧出了质量相当高的瓷器有了这个条件,宋代才会出现胎质洁白釉质如玉的青白瓷,胎体薄的甚至能够达到半透明的程度为了更深人地研究第一手感性资料,笔者几乎走遍了景德镇产瓷地域的山山水水,察看了城区几条主要的窑业遗物堆积带,比较了五代、宋元明清几个历史时期的古瓷标,进而引起了对景德镇宋初制瓷的注意和思考,通过对上述三件实物资料和私人窑场的研究,才有了一些初步的收获,以飨读者综上所述,北宋初景德镇瓷业生产的兴盛,正是传承了五代南唐时期的制瓷工艺技术,正是由于选用了优质瓷土,采用了匣钵烧成和窑炉扩容,才使景德镇的瓷业生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另一方面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就是北宋初的时候,当时的坯场,窑场同处一地,造坯和烧窑仍未分开经营私人作坊即窑场的大量涌现,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给民营手工瓷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开了先河当然,这个发展仍还是低层次的、低水平的,但它毕竟是宋代陶瓷手工业生产规模经营的“始作俑者”,“朱氏”、“徐氏”私人窑场的确是使用匣钵烧成技术的做、烧两行的先驱参考书目: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杜景德镇陶瓷研究所《景德镇陶瓷史稿》北京三联书店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景德镇陶瓷志》杨永峰:《景德镇陶瓷古今谈》中国文史出版社陆定荣:《影青瓷说》紫禁城出版社
陶瓷历史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陶瓷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