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瓷清康熙朝(1662—1722)景德镇生产的瓷器康熙初,景德镇的瓷业发展缓慢,康熙十(1671)御厂曾奉烧祭器传世有十,十一,十二中和堂款的青花釉里红小碟,但从工艺上说,青花和釉里红的制作均非上乘十三三藩之乱,窑业一度停顿,十九后复盛.官窑以颜色釉器为最突出,郎窑红和霁红的烧造,恢复了明宣德以后一度中断的铜红高温釉,豇豆红则是仿宣德的又一种铜红釉,天蓝釉,苹果青,洒蓝、酱色釉、乌金釉、珊瑚红以及各色绿釉都属成功之作.青花和五彩瓷以民窑器更负盛名.康熙民窑青花是清代青花的代表作品,其优点为色泽鲜艳、层次分明和题材多样,且多见大件器.康熙五彩的重大突破是发明了釉上蓝彩和黑彩。
蓝彩的浓艳程度能超过青花,而康熙黑彩有黑漆的光泽,致使康熙五彩比明代单纯釉上五彩更娇艳动人,因此从康熙开始,釉上五彩的风行,改变了明代以釉下、釉上彩相结合的青花五彩占主流地位的局面。
素三彩是这时期又一种盛行的品种康熙朝器物的造型有明显的独特性,如棒槌瓶、风尾尊、观音尊、方瓶、柳叶瓶、马蹄尊、摇铃尊,太白尊,金钟杯,笠式碗等,都是其典型器。
在图案纹饰上,特别盛行冰梅纹:山水画中的山石,习惯用“斧劈皴’画法,山石都呈劈开的片状:戏曲故事画普遍使用,旋纹见‘涡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