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入瓷门第三•釉下青花:关于明清“官窑青花瓷器”
Home|寻入瓷门: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寻入瓷门第三•釉下青花:关于明清“官窑青花瓷器”

寻入瓷门第三釉下青花:关于明清官窑青花瓷器图:3-016官窑图官窑,是中国古代皇权专门为其设制的生产所需瓷器的工场明洪武二,大明皇权在景德镇珠山设置了御器厂永乐、宣德二朝御器厂烧造水平达到顶峰,这个时候烧造的青花瓷器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炉火纯青!万历三十五因战事频繁,御器厂停火熄烧。

清顺治十一,大清皇权在景德镇珠山重建御窑厂康熙一朝御窑厂烧造水平再次升至巅峰,紧接着雍正、乾隆二朝更是其升温至鼎盛!咸丰时一度停烧太平天国的农民政权一把火曾把御窑厂化为灰烬。

明、清官窑青花瓷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比重较大有帝王号款识(注:清顺治朝开始就有仿明并加注大明号的风气,有很多大明帝王号款识的青花瓷实际上是大清烧造的);第二类比重较小有帝王的堂名款识,如慎德堂制、大雅斋制;第三类是无款识器物(注:清宫档案中有乾隆皇帝授意某种器物不具款的记载)明、清两代之所以品精质绝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朝廷皆派专门的官吏督造御器明代督造官吏之姓氏未见记载,所见文献只按号记述,如洪武窑、成化窑等,也有称作宣窑(指宣德朝)的;清代督早官吏皆以姓氏称呼,有臧应选的臧窑(于1668-1688期间督造御器)、郎廷极的郎窑(于1705-1712期间督造御器)、希尧的窑(于1726-1736期间督造御器)、唐英的唐窑(于1736-1756期间督造御器)等等(注:明代督造御器的官吏一般都以太监为首;清代督造御器的官吏皆在瓷器方面有所建树)大明嘉靖朝开始,由于官窑承受烧造任务达到不足以承受的时候,实行官搭民烧制度实际上就是御器或皇权所需的器物因难以按时承制,以官窑的名义把部分任务放置到民窑中烧制,朝廷给予承制任务的民窑适当的补贴和回报的制度民窑烧成的器物要经过御器厂的严格检选,同时规定完不成的,要用高价向御器厂购置成品以充任务,以此对民窑施以压力,尽量保证完成任务(注:类似于现今的生产任务外包的形态)到了清代,崇尚汉文化的满族皇权所需的器物每递增,效仿前朝旧制所以说,应该有一部分官窑瓷器出自民窑工匠之手,但是可以肯定,这部分器物也是品质兼优的从洪武二开始设立御器厂之日起,就有规定:所有烧制不合格的器物一律砸碎并不是朝廷只要好东西,不要的东西也不能留给别人,而是因为所造之器物,除了皇权有资格享用之外,没有其他人能有资格享用,所以毁之这样的规定到了大明嘉靖朝,明世宗朱厚囱把祖制改了,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胆大的皇帝他允许官窑次品上市其实他这样做,和以瓷器换白银有直接的关系,当时国库虚空、官银吃紧,官窑瓷器即使是次品,也能换回来银子(注:由于允许官窑次品上市买卖,所以当今的一些器物中,不仅有民窑官器,还有大量的官窑次品换句话说:不是所有的民窑器物皆不如官窑器物,也不是所有的官窑器物都是上乘佳品)明世宗朱厚囱允许官窑次品上市这一招果然厉害,迅速冲击市场,毕竟从前只有皇权才有资格享用的器物流向民间势必造成那些手拿白银的封建贵族争相购置,也直接冲击了民窑产品的买卖,这在历史上被称作官民竞市(注:官民竞市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民窑在产品质量上的进一步提升,刺激了民窑的发展)。

善于借鉴前朝的满清政权继续这种市场制度,景德镇的瓷器市场因此异常活跃。

更多文化民俗

文化民俗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文化民俗 :

其他周边及相关: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陶瓷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