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人们常见的日用器皿,其基器型为敞口、浅腹、平底、高足或圈足据其功能可分为果盘、汤盘、托盘等;据其形状可以分为葵口盘、花口盘、折沿盘等等,以圆为主也有方的或椭圆的盘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有灰陶、黑陶、红陶制品最早的瓷盘为原始青釉,始见于商周时期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均有原始青瓷及青瓷盘生产,此时的瓷盘因胎釉结合不紧,故釉多有脱落隋朝时期的盘多为高足、足上窄下阔、呈喇叭状、盘口斜直、施直青釉、开碎细纹片、玻璃质较强,亦有平底和圈足的,有明显的垫支烧痕,一般无纹饰,较高档的盘常以朵花卷叶纹组成的圆形图案装饰盘中心唐、五代时期的盘,北方窑口产品多施白色釉,如邢窑、定窑或巩县窑所制;南方窑口产品多施青色釉,如越窑、铜川窑或长沙窑所制。
这一时期的盘腹较浅,盘口有直而微内敛的或直而外撇的,平底或浅宽圈足定窑制品见有折腰盘、葵口盘越窑制品见有葵花瓣形和莲花瓣形,纹饰以印花或刻花为主。
这一时期圆器多为逐层叠烧,故盘的内外底均留有支烧痕宋代盘与前朝相比,器型较为简单实用,折沿口盘多见装饰图案多在盘心北宋时盘的装饰以刻花、划花为主,以定窑器、耀州窑器为代表南宋时以印花和画花为主,南方景德镇窑印花,北方磁州窑釉下黑褐画花最具代表性,而龙泉窑、官窑、汝窑、均窑,盘以釉色如冰似玉取胜元代盘体型宽大厚重,腹部平浅,多菱口型和花瓣型,底足常过釉后于中间刮去一周以防止垫烧粘连,故足底无釉处火石红浓重装饰方法有印花、划花、贴花,釉下青花画花装饰最为精彩明代瓷盘早期颇有元代遗风,特别是洪武、宣德时大盘胎体厚重,常见菱口折沿形或微侈口浅壁弧形,圈足内外斜削后平切,其断面往往成倒梯形,纹饰以釉下绘画青花缠枝莲、缠枝牡丹为多见中期瓷盘器型趋向薄小,风格也较为秀丽轻巧,纹饰以釉下绘画青花为主,常见龙凤、花鸟、动物、人物故事晚期瓷盘多出口,器型较大,菱口折沿,釉下青花绘画多开光,内容丰富,多见人物故事、山水花鸟等明中期以后开始出现以斗彩和五彩及红釉、黄釉、蓝釉等技法装饰的瓷盘。
清代瓷盘常见有两种:一种是侈口、腹壁微弧,圈足较深,足尖圆滑,此种盘清早期腹较深、形体厚大另一种是折腰撇沿,折腰线下部弧圆,上部斜直,圈足较浅,胎体相对薄小。
清代装饰方法最为丰富多样。
有斗彩、粉彩、五彩、素三彩,青花及单色釉等内容多为龙凤、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和有特殊寓意的吉祥图案碟在器型和纹饰各方面都与盘有着密切联系,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盘的微缩,故能鉴赏盘者,亦能鉴赏碟
艺术信息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艺术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