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前就认识方复老师,只是那时并不熟悉陶瓷,所以当印象中方复老师只是一位朴素而又慈爱的长者后来对陶瓷有了那么一丁点的认识,也知道了原来方复老师在古彩领域取得了那么高的成就,高人就在身边啦,实在是失敬,失敬大约两前,方复老师送了我一本他编撰的专著《景德镇陶瓷古彩装饰》这本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古彩这种独特的艺术种类的著作,它填补了中国陶瓷美术史专著中的一个空白,其意义非同凡响该书内容涉及古彩的历史渊源、古彩的装饰材料、古彩线描构成、古彩图案形式、古彩画法剖析、古彩意象造型、古彩作品鉴赏以及古彩的继承与创新、古彩的名家业绩与古彩的操作程序等,可以说是一部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的著作方复老师说起古彩这门他研究了的艺术,其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他说,古彩有四个最明显的特征:一是古色古香的传统装饰,例如刚劲有力的线描,和其头浓料、厚重、浓深、突起,都是古彩艺术的明显表现形式;古彩艺术还有着对比强烈的色彩,常常以大红大紫、红红火火、喜气洋洋、热热闹闹的用色出现在人们面前;古彩艺术古朴工整的图案,不仅整齐工整、层层叠叠,就连边角、地皮、底心等也有细致工整的描画;通常采用圆满稳重的构图,其构图由下向上,采用下大上小的构图方式,总体平稳而稳重二是富贵和合的吉祥观念,以无形变有形的艺术独创,即用有形吉祥物代替无形“吉祥观念”,取其吉祥的彩头;还有条理化系列化的象征寓意,例如福、禄、寿、喜等吉祥寓意的系列化;民俗化、乡土化的祥瑞题材,如大吉大利、连有余、富贵和合等,都是民间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三是说事说理的历史典故,悠久的历史题材、伟大的民族精神、战天斗地的故事等,以及配套的历史典故四是似与不似的审美情趣。
方复老师在谈到这一点时说,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便在于这似与不似之间,太抽象或太细致化都不符合这种审美习惯,追求的便是这似与不似之间,一代宗师齐白石先生说:“太似没有艺,不似是欺世”简单说来便是简练加工的装饰味,例如大片的树木都可以简化加工为点线图,再加上风土人情的民间味、借物寓意的文学味、典型概括的意向美,将以上四点集中在一起,再加上深厚的陶瓷绘画功底,这些便是研习古彩艺术的基准“古彩与京剧一样,都是国粹,底蕴很深厚”方复如是说,《景德镇陶瓷古彩装饰》一书问世,后来这部专著传至著名国学大师、红学家文怀沙先生手中,文先生阅后很有感触地说,这哪里仅仅是景德镇的陶瓷哟,这就是国粹文怀沙先生还在其主编的《国学大辞典》中,特意把方复老师的生平与专著书目收录其中。
谈及古彩创作的题材,方复老师谈兴更浓他谈到,吉祥题材与民风民俗有很大关系,历史题材与中国历史有很大关系,有许多先贤为人处事的方法值得今人好好学习与借鉴。
他曾在景德镇日报上发表了以传统题材为主题的作品《四品图》,作品展示的四种品格(道德才志)分别是:一身正气(为官之道),以海瑞罢官来表现两袖清风(为官之德),讲述了“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于谦的故事三寸之舌(为官之才),是舌战群儒的诸葛亮四海为家(为官之志),以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为主题重耳回国为君之前生活一直波折不断亡命天涯,因此可以说他是大男人四海为家的典范为了创作好这件作品,方复曾专程请教赵惠民老师赵老师告诉他,人物身份要差不多,画面故事要紧贴主题,并要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并推荐他多看看《龙文鞭影》等书籍方复由衷地说,赵惠民老师当的点拨让我一直都受益良多《六尺巷》这件作品则是方复老师挖掘历史题材创作的作品,把清代(康熙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引导家人礼让的故事艺术地再现于作品之中,把作品的思想内涵与深远意境融于其艺术性之中,让人品之有“嚼劲”,回味之时有启迪从继承到创新,从走前人的路到自己开辟一条新路,方复表示,只能“碰鼻子拐弯,摸石头过河”,走一条似是而非的古彩路,走一条属于自己的古彩路如今,他被更多的人承认,被更多的人接受,被业内人士认可,走出了一条古彩新路谁说传统的东西没有个性?他“以我为格,扬我个性”,按照自己的性格喜好、审美情趣、技艺特长,采用适合自己的艺术形式,在继承的基础上,探求工艺制作的新路,既保持传统,又不受传统束缚,画出具有自己艺术风格的作品,代表着自己的艺术个性对于一些不好的社会现状,他不敢苟同,他表示,金钱并不人生最终的追求,也不是后人评说的唯一标准有道是,“犬守夜,鸡司晨”,人应该尽点历史责任心,“蚕吐丝,蜂酿蜜”,人应该懂得回报社会。
在朴素而又低调的方老师身上,看到的是责任与担当。
谈及古彩的发展,方复认为,虽然《景德镇陶瓷古彩装饰》一书的出版对古彩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整体来看,后继乏人的局面还是没有很大改观对古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挖掘与保护,特别是后继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紧迫。
他认为,一是领导不能假重视,要切实在制度上提供有力的保障;二是要从娃娃抓起,要在中小学校里开设古彩学习兴趣班等活动;三是要召集一批基础条件好,有志于古彩艺术的青进行集中培训重点培养,在这方面,南昌市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南昌市对其唯一国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昌瓷板画的挖掘、传承、培养、创新等方面是给予了不遗余力地支持的,而且成效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