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窑瓷器最早是在北宋大观、政和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官府窑场中烧造的瓷器作为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之一,官窑以烧制青瓷为主传世极少为世所珍对于北宋官窑的记载,南宋顾文荐在《负睻杂录》中曾提到“宣政间(1111-)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南宋叶寘在其《垣斋笔衡》中亦有记载:“政和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北宋大观间,官窑瓷器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
瓷器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关于南宋官窑的记载,南宋叶寘《垣斋笔衡》:“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
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彻,为世所珍”北宋覆灭后,宋高宗赵构南渡,定都杭州由于逃避战乱,很多北宋汝窑、官窑等北方窑口的工匠南迁,北方先进的制瓷工艺技术亦随匠师转移到南方的修内司窑、郊坛下窑及其他窑口,而官窑瓷器也随之在南方开始进行烧制当时为了区分,人们将北宋官窑称为“旧官”,南宋官窑称为“新官”,杭州老虎洞窑址的发现,出土大量瓷片和窑具,包括碗、盏、盘、洗等20类、53型器物,使人看到了令人惊叹的南宋官窑瓷器其中一件在制作陶器过程中所使用的“荡箍”令人振奋,上面清晰地写有“修内司官窑置庚子”的字样由此可以断定,杭州老虎洞(南宋)窑址就是以前的南宋修内司官窑色取粉青为上南宋官窑瓷既继承了北宋汴京官窑瓷、河南汝官窑瓷等北方名窑的造型端庄简朴,釉质浑厚的特点,又吸收了南方越窑、龙泉窑等名窑的薄胎厚釉,釉面莹沏,造型精巧之精华北艺南技的结合,创造了我国青瓷史上的顶峰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论》在描述官窑瓷器釉色时说:“官窑瓷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明人高濂在《遵生安笺》里进一步说明南宋官窑青瓷釉色的特征是“色取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之下也”我们也能从中一窥南宋官窑瓷器的特色南宋官窑瓷的釉色,主要是粉青色、依色谱的颜色分,是极浅的蓝绿色,但也有以灰色绿色、黄绿色色调为主的具有良好的乳浊性和釉层丰厚的多次釉,在质感上追求璞玉的效果南宋官窑瓷的胎土有黑褐色、灰褐色、灰色及红褐色等,但以黑褐色占大多数,所谓“紫口铁足”是由于黑胎上釉后,口部及凸棱部位釉向下流,因而造成口棱部釉薄,而显现了胎色,这就是“紫口”至于“铁足”则是指圈足部份的黑铁色了,南宋官窑的釉极厚,故便有“厚釉薄胎”之说法。
纹取冰裂鳝血为上南宋官窑瓷多有纹片,有大小开片,纹片有疏有密,有深有浅,以冰裂纹等大纹层为主《格古要论》:“……有蟹爪纹,紫口铁足”,《遵生安笺》:“……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之下也”由此可见,南宋官窑器冰裂鳝血纹为绝佳之作所谓“冰裂纹”者,如同冰糖、云母一般,层层而下,多角形的开片,显白色的纹路,由于机会不多,较为特殊釉面出现的纹片原是一种缺陷,它由于制作过程中工艺处理不当,胎釉膨胀系数相差过大,使釉面发生裂纹,但我们的祖先巧妙地利用这种缺陷美,作为装饰瓷釉的特殊手段,使这种釉面纹路通过工艺的调整,控制裂纹的大小和疏密,形成纹片碎路,纵横交错,极不规则又在规则之中经过人工染色,从而达到所谓“金丝铁线”的艺术效果。
多为陈设器南宋官窑器为皇家所用,器型极其严谨规范,不可越规,同时因宋人的审美追求,精致隽永的特色在南宋官窑瓷器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南宋官窑的造型丰富,以陈设用瓷为主,有文房用具,也有日用器皿及装饰瓷,如尊、壶、琮、炉、瓶、碗、碟、洗等器型多仿自商周、秦汉古制造型严谨肃穆,古风朴朴,又配以“紫口铁足”更显得风韵别致、古色古香官窑瓷器以小型器为多见,体积不大但是它所表现的气度,却仍然不可漠视南宋官窑青瓷,主要表现的不是在它的装饰,而在它本身如玉泉般的、庄重的、典雅的、神秘的自然美在艺术风格上以釉色取胜,以造型见长,以纹片著称,这些制品反映出东方民族谆厚朴实,崇高古雅的独特艺术风格价值连城一件难求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大部分南宋官窑瓷器被收藏在北京故宫、台北故宫或海外博物馆,算是博物馆级别的藏品,市场上流通极少而现在能够确认“宋官”的完整器物,也是凤毛麟角,极其珍罕由于传世极少,南宋官窑瓷器历来深受瓷器收藏爱好者的追捧,,中国嘉德(香港)春季拍卖会上,一件元明或更早官釉贯耳尊以1,012,000港元的价格成交。
据悉,北京中拍国际春季拍卖会即将上拍两件海外回流的官窑瓷器精品,均为南宋官窑典型作品,引人瞩目
行业资讯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行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