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龙泉窑瓷器的特征及鉴定要点
Home|宋代龙泉窑青瓷,用生命烧瓷器,对完美的强迫症|北宋龙泉窑瓷器的特征及鉴定要点

考古资料表明,五代及北宋,龙泉窑的烧造工艺基本上因袭了越窑等窑口的技术和风格,并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质量也一般,消费对象局限在当地,相当一部分产品还是专门用于随葬的明器诚如南宋叶寘《坦斋笔衡》所谓:“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直到北宋末,由于朝廷的重视,这种局面才开始改变,“宣和中,禁庭制样须索,益加工巧。

”(庄季裕《鸡肋篇》)这种“制样须索”便是真正意义上的官窑设立以前的官窑形式,其性质应该同汝窑是相同的可见龙泉窑在北宋末已获赵宋宫廷青睐,并直接秉承了徽宗皇帝的设计要求和审美趣味及宋室南渡,大量北方的制瓷工匠南迁,带来了北宋官窑、汝窑、耀州窑等北方青瓷的制瓷技艺。

依据最近几不断发现的实物标本,还可以作出这样的推断:南宋政权袭故京遗制,即采用“制样须索”的方式,在龙泉大窑一带组织生产宫廷和官府需要的瓷器这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龙泉窑异军突起其制瓷技艺融汇南北,从而突破传统,创新胎釉的配制方法,发明了厚釉技术,成功烧制出粉青、梅子青等精美的釉色,把中国的青瓷工艺推向巅峰宋·龙泉窑青釉凤耳瓶北宋以前的龙泉窑产品,无论烧造工艺、器型、釉色都是越窑瓷的翻版,因此,只能归类到越窑范畴,是龙泉生产的越窑器而到了北宋的中晚期,尽管生产工艺、胎釉、纹饰等方面仍没有超出越窑的藩篱,但在产品创新方面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成就当时除了烧造一般的日用器皿盘、碗、盒、罐、执壶、盏托等外,梅瓶、多管瓶、盘口壶等独具特色这一时期的器物,胎料采用当地含硅和含铁量较高的瓷石作坯,因此坯体显得较为厚重,给人以沉稳的感觉。

胎色一般呈灰或淡灰色,釉较薄,釉色青中带黄这是由于当时使用的是石灰釉,所以高温粘度较低,易流釉,釉面光泽感强宋·龙泉窑三足炉由于当时窑工们对还原气氛的控制技术还掌握不好,使釉面普遍出现泛黄现象刻划花是这一时期的主要装饰,题材十分丰富,常见的有荷花、缠枝牡丹、焦叶纹、莲瓣纹、水波纹、云纹、波涛纹等在技法上,根据题材的需要有直线、单线、双线、斜线、蓖纹等此外,为了使器型更加丰富多彩,在有的器物上盘筑、粘贴、镂雕等技法,如多管瓶、五叶瓶、盘口壶等都采用上述技法多管瓶是从越窑多角瓶演变而来,"角"与"谷"在南方语言中谐音,"管"与"谷"又近谐音,因此,"五管"与"五谷"的解释也就顺理成章了五管或多管瓶是盛放粮食的一种冥器,而多叶瓶或盘口瓶则是装酒的,一般在北宋的墓葬中是成对的出现鉴定北宋龙泉青瓷,要注意下列特征:1.早期青瓷施淡青色釉,有泛黄现象,其产地集中在龙泉金村和庆元上垟两县交界处的溪边山坡上2.中晚期集中在大窑、金村、大白岸、庆元的上垟,丽水市的石牛等地,约有窑址30余处3.北宋中晚期,采用含硅和含铁量较高的瓷石作坯,胎色灰或灰白施石灰釉,其特点高温粘度比较低,容易流釉,釉层薄,釉面有光泽,由于烧窑技术和还原控制不好,使釉色出现泛黄现象4.纹饰特点:以刻画花为主,碗、盘类多饰蓖纹、折扇纹,题材以莲瓣、牡丹、菊花为主,纹饰之间以楞线分隔楞线分单线、双线花叶一般用蓖纹作叶脉。

5.多管瓶、盘口壶、多叶瓶为这一时期的新产品多管瓶、盘口壶壶盖一般饰花苞钮、花蒂钮为主多叶瓶盖顶以鸡、狗等动物作钮为主。

6.在工艺上,北宋时期多用支钉支烧,器物多有支钉痕到了北宋晚期开始采用圈足内放垫饼垫烧

更多宋代瓷器

宋代瓷器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宋代瓷器 :

其他周边及相关: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鸿永瓷板画-微信联系方式
陶瓷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