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永景德镇陶瓷艺术馆资讯,本文刊发于《中国陶瓷》艺术版2011.9曹建文,男,7月出生于江西省高安市,先后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系和东南大学艺术学系,师从著名学者张道一先生,获得艺术学博士学位,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陶瓷美术学院史论教研室主任,考古学、美术学、艺术学、历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古陶瓷研究与鉴定二十余,多次出国讲学和进行古陶瓷鉴定,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著有《景德镇青花瓷器艺术发展史研究》专著,并主编或参与编写《国宝春秋陶瓷》《实用古瓷收藏200问》《江西藏瓷全集》《景德镇陶瓷全集》《清宫瓷器1档案全集》等重要著作,主持多项国家与省级课题,兼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理事、中华博物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等职地处赣东北、昌江之畔的景德镇,自北宋景德间(公元1004-)得名以来直至新中国成立前,一直是江西浮梁县下辖的镇,然却以中国和世界瓷都闻名于世从南宋《陶记》记载的昔窑三百座,到元王朝设立浮梁磁局,明清时期皇家御器厂、御窑厂,在今天景德镇的市区及四周的东河、南河、小南河流域留下了壮观的瓷业堆积千传承的过手七十二,方可成器的陶瓷工艺,造就了目前珍藏于国内外众多博物馆、艺术馆内数以万计的景德镇瓷器瓷都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两大类型:一种是以作坊、窑炉、窑业堆积、陶瓷器物和陶瓷标本为代表的物质文化,一种是陶瓷技艺、陶瓷民俗、陶瓷传说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这两种文化密不可分,贯穿古今,代表了中国陶瓷文化在明清直至当代的最高发展水平。
在中国唯一的陶瓷高等院校景德镇陶瓷学院,从事现代陶瓷艺术创作的老师数以百计,其中不乏大师、教授,可从事古代陶瓷器研究的教师却屈指可数,曹师则是其中的翘楚曹师是江西高安人,高中毕业前夕,他老家附近的高安县电机厂基建工地发现了震惊中外的元青花窖藏,使他对古陶瓷有了最初认识。
,曹师从山东大学哲学专业毕业,到景德镇陶瓷学院工作并任政治教员,随后逐步转向走上古陶瓷研究的道路自行车,照相机,小手铲,成为他的调查工具;早被农民当做垃圾,近又能为农民赚钱的瓷片、匣钵、垫饼成为他收集研究的对象教学之余,周末假日,或在田野窑址调查,或在书房整理标本,他以脚步丈量瓷都的山水,他以慧眼观察瓷片上的乾坤前后,他曾投考著名古陶瓷专家叶口民先生的研究生,却因叶先生退休而进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系攻读法学硕士;以后到东南大学师从张道一攻读艺术学博士就这样,20多过去了,曹师成了一位集美术学、艺术学、考古学、专门史硕士生导师于一身的教授他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研究课题,出版《景德镇青花瓷器艺术发展史》等专著,发表的《景德镇发现克拉克瓷窑址》《田野调查与中国陶瓷史研究》等重要文章引起国内外同行关注,多次应邀到英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香港等地的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演讲交流,是国内外知名的古陶瓷研究学者之一一片杂草丛生的窑址,何以能奠定学者的研究?一枚小小的瓷片,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这是我刚到景德镇时最大的疑惑带着这样的问题,我随曹师到过湖田,到过湘湖,到过柳家湾,造访过戴家弄基建工地,参观过观音阁考古发掘现场,观摩过珠山御窑厂遗址;认识了青白瓷、黑瓷、枢府瓷、青花、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浅绛彩等陶瓷品种;熟悉了刻花、划花、彩绘、仰烧、覆烧、荡釉、吹釉等陶瓷工艺曹师引用世界知名陶瓷学者刘新园先生的话,向我阐述陶瓷标本的魅力,木会朽,石会崩,人会亡而瓷,历经岁月的淘洗,却依然故我地折射出分娩它的时代的光辉他也在《田野调查与中国陶瓷史研究》中提出在文献与实物相结合的两重证据法之外,还应加上人类学调查方法,运用三重证据法研究古代陶瓷手工业生产状况,复原一段行将远逝的人类文化,探求既见物又见人的历史研究从残断的记忆到清晰的历史图景,景德镇这座千积淀的陶瓷手工业名镇,从《陶记》《陶雅》《景德镇陶录》《江西大志》《浮梁县志》的文字记载中,仿佛一个长卷式的图画,渐渐地展现在我的脑海里。
曹建文师身材魁梧,胖瘦适中,倒三角形脸庞,戴一副近视镜,不善言谈而时常面带笑容,发型随意不修边幅,只是走起路来铿锵有力,节奏感很强,似乎带着一阵风走在陶瓷学院的校园里,与众多从事陶瓷艺术创作、具有艺术家气质的老师相比,你几乎很难发现他有什么特别之处可仅在到三内,我随曹师学习期间,他就有数篇重要的文章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多次在世界顶尖级陶瓷专家聚集的论坛上演讲人们从他的研究中知晓景德镇官窑瓷器之外的民窑瓷器,知道了十七世纪风靡欧洲的克拉克瓷来自中国的赣东北的一个小镇,而不是贸易船出发的广州或南京记得有一天凌晨两点,我自故乡乘火车返校,看到曹师工作室的灯还亮着,禁不住敲门拜见,我问:老师为何对景德镇古陶瓷研究投入这么大的精力?曹师说:世界陶瓷生产的中心在中国,而陶瓷研究的中心不在中国;我作为一个普通教师,既然不能改变大局,就做些调查,教好学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ⅱ巴!想起张道一先生常自称是民间文化的一名旗手,一直在为民族的血脉和文化的传承做努力,那时我突然觉得自己的老师就像是一位接力棒手,从他的老师手中接过一根民间陶瓷的接力棒7月,我在曹师鼓励与力荐下,考入北京大学攻读陶瓷考古专业博士,主要学习研究陶瓷考古发掘和中国外销瓷毕业临别之时,曹师告诉我,前他没能学习古陶瓷的愿望在我身上实现了,他不能从事陶瓷发掘的遗憾也会由我来填补其实,曹师培养的学生在国内外著名大学读博士的不止我一人,我只是被老师寄托了一份期待来北大学习后,我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担当:担当责任,担当使命为社会担当责任,为民族担当使命,是每一个知识分子应具备的品格其实,我的老师曹建文,老师的老师张道一先生都是这种担当的履行者,他们都是普通的知识分子,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敢于以个人绵薄之力为民族文化、陶瓷文化担当更大的责任今7月,我第二次远赴肯尼亚调查公元10-17世纪外销到非洲东海岸的中国古陶瓷,发掘郑和下西洋到达最远的马林迪城遗址,这也是一种担当(作者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陶瓷考古博士生)
名家教授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名家教授 :